最近几年来,有大批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不少地方,回乡和下乡知识青年已经占不小的比例。有的县已占农村整半劳动力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有的公社甚至占整半劳动力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这是一种好现象,但同时也向农村的党、团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日益普及和发展,今后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将会日益增多。如何根据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的特点,认真地做好团结、教育和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使他们在农村落脚生根、开花结果,在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这应当是各级党、团组织,特别是农村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一项经常的重要的工作。
大批知识青年回乡下乡参加生产,到农村安家落户,不仅仅为农村增加了劳动力,而且为农村带去了文化科学知识。只要对他们使用得当,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传播文化科学知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推广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科学试验以至移风易俗等方面,都能够发挥很大作用。我们知道,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化的大农业,不提高农民的文化科学知识是不行的。因此,对于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我国第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农村党、团组织一定要采取热烈欢迎和积极关心的态度,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回乡下乡的知识青年的工作。
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特别是其中到农村安家落户的城市知识青年,能不能都在农村落脚生根?已有的事实证明,是完全可能的。青年人有远大的理想,只要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号召,诸如治山、治水、治碱等等,并且采取适当集中“插队”的办法,他们是会踊跃参加的。关键在于各级党委,特别是县委要切实加强领导。凡是回乡和下乡知识青年较多的县,要有专管知识青年工作的机构,共青团应成为党委这方面工作的主要助手,其他有关部门也应积极配合。要通过做好工作,使回乡和下乡知识青年感觉到,领导上确实是重视和关怀他们的,他们在农村也确实是大有可为的,他们在劳动、工作、生活和学习方面,特别是书报供应等方面碰到的问题,只要是能够解决的,也都能及时地得到解决。要使他们觉得,人人都对他们很关心、很热情,把他们当作亲人那样看待。这样,到农村去的城市知识青年,就会心情舒畅,安心于农业生产劳动。
近一年多来,浙江嘉兴县有近千名城市知识青年,到人民公社生产队安家落户,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已经在农村定居下来,劳动、工作、学习都不错。不少人去年做的劳动工分,已经接近或超过一般社员,有些人由于思想好、劳动好、工作好,还被群众选为乡、县人民代表,或者被评选为优秀社员、优秀团员和“五好”民兵。这批到农村去的城市知识青年,所以有这些好的表现,除了个人努力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县级领导部门,非常重视做好下乡知识青年工作。他们到农村去以后,县里还经常派人下去调查访问,了解他们的情况,继续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劳动。公社和生产队干部对他们也很关怀,经常登门访问谈心,吸收他们参加有关的会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山西运城县为了做好教育培养回乡知识青年的工作,县委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共青团等有关部门作了分工。县委还规定,所有下乡干部都要做团结、教育和培养回乡知识青年的工作,注意了解他们的情况,从各方面帮助他们。县委书记自己就带头这样做。因此,这个县先后回乡的一万六千多名知识青年,思想、劳动和工作方面的进步都很快,有很多人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上的“全把式”或“二把式”。
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都有些什么特点,农村党、团组织应当从哪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和培养呢?
其一是,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都是在新社会长大成人的。他们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他们大都没有经受过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痛苦,缺乏实际斗争的锻炼。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正在继续深入,阶级和阶级斗争仍然相当尖锐和复杂,剥削阶级腐朽的思想意识和作风,诸如好逸恶劳、害怕艰苦、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等等,不可能不对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发生影响。他们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是开始走上了思想革命和行动革命的道路。农村党、团组织,要帮助他们把这种思想革命和行动的革命巩固下来,更加坚定终身从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和信心,并且在农村的阶级斗争中站稳立场,经受住考验。这就需要以阶级教育为纲,经常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在他们到农村的初期,要对他们做这种工作,而且在以后也要经常地反复地对他们做这种工作。因为农村的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也会不断产生新的思想问题。要求他们劳动好和工作好,就要帮助他们做到思想好。要善于抓住活的思想,做活的思想工作。因此,要经常接近他们,同他们建立起亲密的联系,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也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对于他们当中的任何一种好的表现,哪怕事情十分细小,都要及时地加以表扬和鼓励。对于他们当中的先进人物,更要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以为广大的知识青年树立榜样,鼓励和推动他们人人学先进。赶先进、不仅要在他们中间,而且要在农民中间,造成一种人人都以知识青年下乡或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为光荣的热烈气氛。
其二是,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大都年轻力壮,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但是都缺乏经常的体力劳动锻炼,缺乏实际的知识和劳动技能。这就要求农村党、团组织,要在参加生产劳动上,给予他们热诚的帮助和指导。办法是要补其短而用其长。所谓补其短,就是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体力劳动,尽快地养成体力劳动的习惯,学会农业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要使他们懂得,做一个好的农业劳动者,必须从踏踏实实地、坚持不懈地参加体力劳动开始;只有使自己首先成为熟练的农业劳动者,然后才有可能把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加以提高和发展,进一步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在他们参加体力劳动的初期,对他们(特别是他们当中的城市下乡知识青年)的要求不应过高过急,而要按照“先轻后重,先易后难,逐步提高”的原则办事。要鼓励他们虚心地向老农学习,也要教育老农认真地带徒弟,自觉地担当起培养青年一代的责任,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使他们都成为生产能手。
所谓用其长,就是在鼓励他们首先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还要根据“因人制宜和量才使用”的原则,按照需要逐步地分配他们担任一部分会计、记工、保管、卫生、时事宣传和业余文化的工作,等等,既协助生产队搞好工作,又广泛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要注意从他们当中培养各种技术人才,把一些人训练成为电机手、拖拉机和汽车驾驶员以及掌握其它农业机械的技术人员;特别是要引导他们同老农结合,有计划地开展农业科学试验,进行农业技术改革。
其三是,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正处于长知识和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也喜好各种活动。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希望能够经常读到新书、新报和新杂志,有适当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些要求都是正当的,积极地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还有助于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他们中间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农村党、团组织加以支持和领导,许多活动就能开展起来。已经有不少农村党、团支部,领导回乡和下乡知识青年,办起了业余进修文化和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各种学校,成立了读报组、读书会、阅览室、图书馆和俱乐部,组织了业余剧团、业余歌咏队和球队,等等。这些作法都是好的,应当普遍推广。要把各种业余学习办好,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也能经常进行,除了党、团组织的领导是决定性的因素外,有关部门的支持也很重要。农业科学研究单位,尤其是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业机械站等,要对回乡和下乡知识青年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加以指导和帮助。报社、出版社、广播电台和文化馆等文化教育部门,要扩大适合农村知识青年阅读的书籍、报刊发行量,多供给他们一些学习资料和文化娱乐用品,办好广播和函授学校。总之,要利用一切可能,采取各种措施,为回乡和下乡知识青年逐步创造一个既劳动又学习又有文化娱乐活动的环境,使每个人都能作到劳动好、工作好、学习好,精神愉快,身心健康。
除了这些共同的要求以外,对于城市下乡的知识青年,农村党、团组织还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要认真地帮助他们解决好吃饭和住房问题,指导他们搞好家庭副业生产,教会他们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农村生活。这些固然都是他们个人的生活问题,但是认真地帮助他们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加安心于农业生产劳动,而且能够更加鼓舞他们的革命热情和劳动积极性。
把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农业劳动者,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重大任务。在知识青年离开学校和城市,走上农村的岗位以后,这项重大的任务主要落到了农村党、团组织的肩上。我们相信,在农村党、团组织和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和热情帮助下,所有到农村去的知识青年都会在农村扎根成长,开花结果,为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