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成立最早的东风人民公社,是在原西安市雁塔区山门口乡十五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建成的。全社有二千一百一十二户,一万一千四百六十九人,四千七百二十二个劳动力,二万二千四百五十九亩土地,骡马牛驴共八百六十头,拖拉机、大型脱谷机、联合收割机、双轮双铧犁等大型农具一千三百多件。以原高级社为基础共划分了十四个生产队,四十九个生产小队,一百一十八个生产小组。公社生产以农业为主,根据郊区农业生产为城市服务的方针,除种植粮棉等农作物约占耕地面积70%左右外,蔬菜播种面积已扩大到约占耕地面积的30%左右。此外,还有工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一年多来,由于发挥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在机械化,电气化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全社并已基本上实现了水利化。加之该社具有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等有利的自然条件,对发展多种经营大有可为。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生产与分配关系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是分配的基础,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又反作用于生产。因此,我们研究人民公社分配问题,也和研究整个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一样,要以生产为出发点。
几年来,东风人民公社的生产获得了飞跃的发展,特别是公社化后一年多来,生产增长速度更快。例如,粮食1957年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每亩为四百四十三斤。1958年为五百三十四斤,较上年增长25%,1959年夏收后,虽然遇到了几十年来未有的旱灾,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公社组织全体社员战胜了灾害,获得了丰收,单位面积产量仍不低于1958年。又如,蔬菜1957年单位面积产量平均每亩为八千四百五十斤,1958年为一万零三百八十斤,较上年增长22.84%。1959年为一万三千五百六十斤(估计数),较上年增长30.6%。再从全社总收入来看,1957年为一百五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三元,1958年为一百六十三万五千七百五十二元,1959年为二百零八万六千二百六十六元(估计数),较上年增加27.54%,较1957年增加40.1%。生产发展,收入增加,这就为改善社员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研究人民公社的生产水平,除从生产增长情况考察外,还必须从生产结构上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看出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自给性的生产与商品性的生产同时并举方针的贯彻;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开展,以及郊区农业生产为城市服务方针的贯彻。
表一、工农业生产增长情况和结构的变化
单位:元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第一,东风公社的工农业生产,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1959年将要增长28.1%,这是很大的跃进。第二,社办工业的发展由无(57年没有)到有,由小到大。1959年将比1958年增长1.85倍。由于社办工业的发展,生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这就说明东风公社重视了工业生产的发展,贯彻了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同时,也可看出工业发展还不够快,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不大,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要求。社办工业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公社在水利化、电气化、机械化方面投资很大,没有更多的力量发展工业。他们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现正计划新建几项工业,下一年生产结构将会有更大的变化。
表二、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单位:元
从表二可以看出:第一,东风公社1959年的农业生产,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大跃进,农业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了26.59%。第二,牧业、副业和渔业的绝对数和在整个农业中所占的比重都有相当大的增长,其速度均在50%以上。特别是1959年春以来,社员家庭副业发展很快,猪、鸡、鸭等有很大的发展,公社贯彻了公养为主和私养为辅、二者紧密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但是,和城市需要相比,还远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应进一步充分地利用自然条件,发挥潜力,保证城市供应和增加社员收入。第三,一年多来林业也有很大发展,因时间短,尚无收益。第四,在种植业内部变化最为突出,蔬菜在种植业中的比重由1958年的38.5%上长到73.55%,较上年增长137.98%;粮食在种植业中的比重由1958年的45.91%下降到19.36%,产值减少了47.5%。粮食产值减少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1959年遇到了几十年来未有的旱灾,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不大,更主要的方面是由于蔬菜面积扩大,粮食面积缩减了四千八百多亩。
上述情况说明,公社为了满足城市对蔬菜和副食品日益增长的需要,认真地贯彻了郊区农业生产为城市服务的方针。这样,就有力地支援了城市,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城市郊区和一般农业区不同,要以蔬菜和肉类为主,不是以粮食为主,因而,粮食作物面积和它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是必然的。
总之,东风人民公社成立一年多来,生产发展很快,获得了光辉的成就,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生产发展了,收入增加了,这就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叫喊的“人民公社搞糟了”,“搞早了”,只能是枉费心机,注定要遭到可耻的失败,而且现在已经失败了。
由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生产是分配的基础,生产决定分配,但是,分配决不是消极地适应生产,它又能反转来影响生产。因此,正确地处理人民公社的收入分配,将对公社生产的发展,社员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社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公社的收入分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关系。做好分配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清费的比例关系,正确处理工资与供给的比例关系,认真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扶植共产主义萌芽。
1、对东风人民公社三年来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分析。
在人民公社的总收入中,扣除补偿当年已消耗的物化劳动部分,其余的就是人民公社的纯收入。纯收入包括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两部分,前者补偿活劳动的消耗,构成社员的消费基金;后者为了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构成积累基金。积累基金又分为国家积累和公社积累两部分。国家积累部分是由公社通过税收等形式上缴给国家的,反映了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公社积累部分用于公社扩大再生产方面,社员消费部分用于社员生活方面,反映了社员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人民公社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就是国家、公社、社员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统一体中的三个方面。从根本上来看,三者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矛盾是在基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的矛盾。
那么,如何处理国家、公社和社员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呢?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示我们:“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这就是说:在处理人民公社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时,必须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既要保证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又要保证公社社员消费基金逐年有所增加,社员的生活水平逐年有所改善。毛主席又说:“在苦战三年当中,积累不可过多,必须使农民越干越有味道,越干越有劲。”(王任重:“毛主席在湖北”)否则,扩大积累就将失去意义。
表三、东风公社三年来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变化情况
单位:元
注:公社积累包括公积金和公益金
从上表可以看出东风公社三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国家积累、公社积累和社员个人消费都在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不一样。其中国家积累部分,1959年绝对数较上年减少的原因是由于国家征用基建用地五百多亩,故税收随之相应减少;公社积累部分增长最快,1959年比1957年增长将近两倍;社员个人消费部分增长也很快,1959比此1957年增长36.54%。国家积累部分比重的下降,说明农业生产增长了,税收并没有增加,而且国家还将很大一部分用来援助公社发展农业生产。上述材料就雄辩地证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叫喊我们“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毫无根据的。
公社积累比国家积累和社员个人消费部分增长的快一些,这是必要的。只有这一部分的迅速增长,公社生产规模才能迅速扩大,国家资金积累和社员生活提高才有保证。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壮大公社经济力量,发展社办工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公社工业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使公社部分所有制过渡到公社基本所有制,再由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逐步地过渡到全民所有制。
由于各个生产队经济基础和生产增长速度不尽相同,因此公社还须根据各生产队的经济水平和收入增加的快慢程度,对积累和消费比例作不同规定。即:对经济基础好、收入多的生产队,积累比例可规定的稍高一些,消费比例适当的低一些;对经济基础比较差,收入少的生产队,积累比例可规定的稍低一些,消费比例可适当地高一些。但都不能过高或过低,要因时因地制宜,不能硬套固定的公式。
表四、东风公社两年来对各类生产队的积累和消费比例规定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风公社坚持了上述原则,根据各生产队条件的好坏与穷富程度规定了不同的积累与消费比例。积累比例高的,一般都是富队;积累比例低的,一般都是穷队。但其中也有一些中等队和穷队积累比例较高。我们认为,应该从各队具体情况出发,根据“瞻前顾后,以丰补歉”精神灵活地执行上述原则。因为自然灾害在尚未被人们完全征服以前,对农业生产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就以陕西来说,在公社与公社之间或公社内部的各个生产队之间,1959年有的收入悬殊很大。东风公社也是这样。如南沈家桥1959年总收入较1958年增长52.7%,高家堡增长45.6%,翟家堡则只增长11%,相差30—40%。但都是穷队。因此,收入增长幅度大的穷队积累比例可以高些(或留一定的储备金),收入增长幅度小的穷队,积累比例可以低些。社员个人消费基金不能增长过快,要防止把增产部分基本用于消费,不顾积累的现象发生,仍应本着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社员生活水平的原则。这样的好处:第一,可使穷队生产更迅速地发展,更快地赶上富队,并保证明年生产全面大跃进;第二,社员个人消费水平提高过快,可能给下年分配带来困难;第三,可以减轻市场压力。这样作的结果,有些穷队的积累比例,可能不低于一些富队,因此,公社在提取穷队公积金时,比例上可予以照顾。
2、公社积累基金的提成和使用。
我国人民公社在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各计盈亏”原则。为了贯彻这个原则,就有必要把公共积累基金在各级之间,主要是在公社(包括管理区)和生产队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小队也有一小部分积累,不包括在内)。公社一级积累基金的主要来源,除社办生产事业的纯收入作为积累,不予分配外,主要的是从生产队提取公积金。那么,公社和生产队之间按什么比例分配公积金为宜呢?在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情况下,社、队公积金的分成比例,一般以社、队各半为宜,条件好的可以社六、队四,条件差的也可以社四、队六。公社向富队可以多提取一些,向穷队少提取一些,不必强求一致。公社适当提高从生产队提取公积金比例的目的,在于逐步壮大公社一级经济力量,使较少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贯彻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帮助穷队更快地赶上富队,逐步缩小和消灭穷富队差别,从而为公社部分所有制过渡到公社基本所有制以至全民所有制创造条件,因而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东风公社1959年的分配方案,就是按各生产队的经济水平、生产条件以不同的比例提取公共积累基金的。
表五、东风公社对贫富不同类型生产队提取公共积累基金的情况
单位:元
全社以公积金的55%交社的有八个队,以50%交社的有六个队。以上情况表明东风公社贯彻了富队多提取、穷队少提取的原则。该社的各生产队,特别是一些穷队和中等队,公社化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积极援助下,随着生产的发展,使他们在经济水平上渐趋平衡。其中一些中等队已接近或基本赶上富队,一些穷队已接近或者基本赶上中等队,有的甚至已基本上接近或赶上富队,因而在上表的积累分成比例上只分了两个类型。
富队这些年来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基本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队内少留些公积金并不影响生产发展,穷队队内多留些公积金有利于更迅速地发展生产,更快地赶上富队,这本身就体现了共同前进、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公益金生产队留大部分是应该的,因为举办集体福利事业,主要靠生产队。
为了加速人民公社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的积累基金不仅需要合理分配,而且还要合理地使用,使有限的积累基金发挥更大的效果。我们知道,扩大积累是增加基金绝对量的手段,那么合理使用基金则是相对增加积累的有效办法。尤期是在当前积累基金有限的情况下,人民公社如何合理地使用积累基金,就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合理使用积累基金,必须正确处理两种比例关系。①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之间的比例关系,生产性建设投资数量的多寡,直接决定人民公社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因此,要尽可能多地把公积金投资于生产性的基本建设,满足发展生产的需要;对于举办非生产性的文化卫生事业,要因陋就简,不急需办的一定缓办,随着生产的发展再逐步提高。②工业投资和农业投资的比例关系,必须贯彻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两者不可偏废,而把资金的主要部分要用于农业,工业投资也必须主要用于为农业生产服务和为社员生活服务的工业方面,其次,才是其他方面。总之,不论是生产性的建设或非生产性的建设,农业投资或工业投资,都必须本着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任何的不合理投资或浪费都会削弱人民公社的积累力量,影响生产迅速发展。东风公社一级的积累基金使用情况基本符合上述原则,主要用于购买拖拉机等大型机具,水利建设和为农业服务的木工厂方面。同时,我们还调查了三个典型队,情况如下表。
表六、东风公社三个队几年来积累基金使用情况
单位:元
从上表可以说明,各队对积累基金的使用是注意放在生产方面的。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队,积累基金还不能完全适应大跃进以来生产发展的要求,积累基金少,水利化、电气化等各种需要多,因而还必须动员社员投资以发展公社生产。对于积果基金的使用,有少数生产队,急于向城市看齐,安大喇叭,大扩音器,有的每月电费开支多达600元以上,占该队总收入的四十五分之一等忽视节约的现象,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3、社员消费基金的分配和使用。
人民公社社员消费基金是由公益金和社员个人消费基金两部分构成的。前者为集体消费基金,后者为社员个人生活消费基金。目前社员个人消费基金,在整个消费基金中是最主要的部分。东风公社1959年社员个人消费基金占整个消费基金的94.9%。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公益金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几年来该社的消费基金由于生产的飞跃发展,特别是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在积累基金迅速扩大的同时,消费基金也有很大增长。如以1957年为100,到1959年集体消费基金增长329.5%,社员个人消费基金增长36.54%,这就使集体福利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全体社员的个人收入水平大大提高。目前全社各队均办有公共食堂,此外,还有幼儿园二十个,托儿所二十一个,缝纫组九个(缝纫机十八部),敬老院一个,简易医院四个,妇产院三处,从而全社做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特别是解放出大量妇女劳动力,使他们摆脱了繁重的家务琐事,和男子一同参加劳动生产和学习,成为生产战线上一支重要力量。社员个人来自集体的收入,1957年每人平均为七十二元六角,1959年就增加为一百多元,再加上社员自留地(相当多的社员,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将自留地主要种蔬菜,而不种饲料,这对发展养猪、鸡等事业不利,也不符合中央要求,应予以纠正)和家庭副业收入每人平均20—30元,合计1959年每人平均收入可达130元左右。由于社员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也比过去大大提高了。反映这个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员购卖力的空前提高。1959年上半年公社各商店的营业总额达八十八万多元,比1958年同期增加了37%。单自行车一项,全社已增加到一百九十多辆。例如,丁白村一百一十八户,就有自行车四十三辆,占总户数的36%,三十八户买了坐钟,二十七户买了缎被面三十三条,四十一个社员戴有眼镜,户户有广播喇叭,十八户盖新房屋二十八间。蒋家寨四分队共二十一户,其中有十八户买了新纹帐。徐家庄队九十四户,在1959年五月节这天,单绿豆糕就消费三百斤,平均每户三斤多。此外,诸如绒衣、绒裤、花布、胶鞋、球鞋、热水瓶、手电筒等都已成为全体社员普遍使用的消费品。这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叫喊的“十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没有改善”;“党对农民太苛刻了,农民生活太苦了”;“党叫农民勒紧裤带建设社会主义”等恶意中伤是最有力的回击,不管帝国主义分子和他们的代言人是如何的污蔑和攻击,事实终归是事实。
我们认为公社在分配社员消费基金的时候,也要正确处理集体消费基金和社员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在当前生产水平不很高,物品不够丰富,社员个人生活水平也还比较低的情况下,社员个人消费基金一定要占最主要的地位。同时集体消费基金比例也不应过低,因为集体福利事业,在为生产需要服务和满足社员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这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所要求的。
上面谈到,社员个人消费基金在整个消费基金中占最主要的地位。它以工资和供给形式分配给社员个人支配。
社员个人消费基金是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社员生活水平提高的源泉。要提高社员个人消费水平,固然是由生产水平高低来决定,但社员个人消费基金分配的合理与否,对发挥社员劳动积极性,以及生产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正确分配社员个人消费基金,实质上也就是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即劳多人少户和劳少人多户)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因此,在研究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同时,就必须进一步研究社员个人消费基金的分配,即工资与供给的比例关系。
人民公社实行的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这是我国人民公社在社会主义分配方式上的创举,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它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这种分配制度,具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但是它的基本性质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工资部分是按照每个社员在集体劳动中所做劳动日的多少进行分配的。供给部分是按照人口进行分配的。关于我国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的性质,党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就已明确地指出。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和扶植与发展共产主义萌芽,党中央根据当前生产水平和社员政治觉悟程度,又在1959年夏收预分指示中指出:“适当限制供给部分,逐渐增加工资部分。在目前的生产水平上,供给部分一般应当限制在只占分配部分的30%左右,最多不超过40%。即工资部分应占70%左右,最少不少于60%。”人民公社目前实行的这种分配制度,就是党中央根据对于现阶段人民公社性质的分析而制定的。
下表是东风公社工资部分与供给部分的比例情况
单位: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①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社员个人消费基金,1959年较1958年有很大的增加,因而,社员生活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提高。②社员个人消费基金的分配符合中央指示精神,工资占70%左右,供给占30%左右。③贯彻了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指示的,社员所得工资要逐年有所增加,并在若干年内必须比供给部分增加得更快。这样,就更能促进社员劳动的积极性,使社员在生活中复杂的需要易于满足。④1959年供给部分比1958年减少22.72%,是因为1958年人民公社刚办起来后,大家都缺乏经验,在全社范围内实行了伙食供给制,供给部分稍偏高了些,当年仍然是工资大于供给,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1959年根据各生产队的经济基础和不同的生产水平,适当地限制了供给部分,分别采用了不同的供给办法。有五个队实行粮食供给制,一个队实行半伙食供给制,八个队实行了程度不同的半粮食供给制。这样,就更好地贯彻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调整了劳多人少户和劳少人多户之间的矛盾。也许有人会问,这种改变是不是“后退”,是不是削弱了共产主义因素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后退”和纠正供给部分偏高现象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情,适当限制供给部分,和我国农村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公社的性质和广大社员政治觉悟程度是完全相适应的。第一,保护了共产主义萌芽,并没有回到高级社的老样子上去;第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因而,没有什么“后退”可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资在社员个人消费部分中占主要地位,保证90%以上社员收入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余社员收入比上年不致减少。
其次,经济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不仅在不同地区,不同公社是存在的,就是在一个公社内部不同的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依然存在,依然有收入高与收入低,穷与富之分。这种穷富差别,就决定了在各个公社、各个生产队分配给社员个人的消费基金有多有少,因而不能实行统一供给范围和统一供给标准。各个公社和生产队要根据本单位供给部分绝对数额的多少,分别实行伙食供给制,粮食供给制和半粮食供给制。东风人民公社根据这个原则精神,1959年对生产队的供给标准和工资与供给的比例进行了试算,作出具体规定。现将对杜城、蒋家寨、翟家堡等不同类型生产队1959年分配下的供给标准和工资与供给的比例试算情况列举如下:
试算结果,经济条件比较好,社员生活比较富裕的杜城生产队,以实行粮食供给制为宜;经济条件比较差的翟家堡生产队以实行半粮食供给制为宜;经济条件居于中等的蒋家寨生产队,实行粮食供给制有些偏高,难以保证90%以上社员增加收入,实行半粮食供给制又略有偏低,因此,可以实行半伙食供给(占社员个人消费部分的26.08%)或粮食七成(占社员个人消费部分的27.39%),或八成(占社员个人消费部分的30.9%)供给制。
东风公社为了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原则,使一切有劳动能力的社员都积极地参加劳动,公社党委制定了“关于对社员评定生活基本劳动日和对职工家属供给制暂行办法”。办法中规定评定社员生活基本劳动日时,应参照原工资级别,根据各个社员不同的劳动条件,先定出每个劳动力全年生产基本劳动日作为享受供给制的条件,再将基本劳动日中的一部分,规定为基本生活劳动日(妇女可低20%)做为供给底垫。做不够规定的劳动日数,不能享受供给制待遇。具体规定如下表:
对职工家属实行供给制的原则,公社规定:“根据职工家属的人口和劳动收入情况,结合职工工资收入多少,由队评定该职工应负担的人口。按照‘缺多多补,缺少少补,不缺不补’和‘职工工资收入多的多补,工资收入少的少补,工资收入仅够其在外生活者不补’的原则处理。……不经过法定手续盲目外流的青壮年,须要瞻养的家属,由个人负责,队不供给。”同时,对学生在家劳动和享受供给制问题,也有具体规定。这样,就将供给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鼓励所有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由于实行了部分供给制的分配制度,解决了过去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长期解决不了的“超支户”与“分空户”的矛盾。在农村中,过去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由于劳力少,劳力弱,瞻养人口多,终年辛勤劳动,入不敷出,年年超支,经常愁吃愁喝,愁柴米油盐酱醋,精神负担很重。既然有这一部分人超支,就有另一部分人应该分的东西不能完全分到手。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后,基本上解决了这个矛盾。东风公社在高级社时期,全社有超支户一千二百户,占农户45%,1958年年终分配,下降为八百四十九户,占农户的34%,1959年夏季予分后,又下降到四百四十户,占农户的16%。估计到1959年年终决分后,这个数字还会大大下降。所以说,这种分配制度,实际上是可靠的社会保险。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就可充分说明,人民公社实行的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完全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贯彻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而且具有一定的共产主义因素。这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是最有力的回击,证明他们所叫喊的人民公社的分配制度违反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胡说,是别有用心,是对党的攻击和诬蔑。请听东风公社社员对这种分配制度的歌颂吧:“公社分配制度真正謟,劳多劳少都喜欢,今后更要加油干,共产主义早实现。”
在安排1959年年终分配方案时,有些生产队的干部有意无意地、自觉不自觉地压低供给部分的比例。根据全社十四个生产队提出的初步意见统计,供给部分占社员个人消费基金20%以下者,有八个队,占总队数的57.14%。最低的仅占社员个人消费基金的10.1%。这种不适当地压低供给部分的比例,很显然是错误的,有损共产主义萌芽,不符合中央指示精神,也违背广大社员的意志。这种作法实际上是为劳多人少户着想,确切些说,是为“兵强马壮”的上中农着想,很少为劳少人多户,即广大的贫下中农着想,所以是右倾思想,是富裕中农的思想反映。他们借口什么“劳动日值越高,社员越高兴”,问题在于这些社员是少数,而不是多数。这种偏向,后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公社党委决定均修改为20—30%。这就说明在分配问题上也有两条道路的斗争,因此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充分发扬民主。政治挂帅永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在任何时候都要居于首位,尤其在阶级斗争还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在我们党内和干部身上还有反映的今天,就更为重要。因此,坚决批判和克服某些干部中的右倾思想,坚持政治挂帅,是做好分配工作的保证。否则,就会迷失方向。我们认为,在处理工资与供给比例关系的时候,既要切实认真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又要积极扶植与发扬共产主义萌芽。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广大社员的劳动积极性,有利于社员之间的团结,有利于人民公社的巩固与提高。因而,偏重任何一方,忽视甚至排斥另一方,都是不对的,会影响生产的发展。
我们在分析工资与供给比例关系时,已经谈到穷队与富队的差别问题,正因为有这种差别,我们党才确定了人民公社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确定了在目前阶段公社的生产资料实行三级所有制,生产队一级的所有权是基本的,公社一级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而生产小队也应该有小部分的所有权。承认这种差别,就能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但是,必须肯定,这种差别的性质,不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差别,而是大家在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先进与落后的差别,是劳动人民内部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我们不是为承认差别而承认差别,恰好相反,是为了积极创造条件,更快地缩小以至消灭差别。同时,缩小和消灭穷富差别,只有在人民公社化以后才有可能,在互助合作和农业社时期,全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生话水平逐年在提高,但要缩小和消灭社与社(即现在的队与队)的穷富差别,是比较困难的。
东风公社在成立的时候,有五个富队,四个中等队,五个穷队。从1958年分配结果来看,富队每人平均收入为八十五元到九十元(不包括社员集体消费部分和家庭副业收入,下同),中等队每人平均收入为七十元到八十元,穷队每人平均收入为五十元到六十五元,公社为了使穷队尽快地赶上富队,加强了对穷队的领导。首先,根据各生产队的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规划了各项生产,要求离城较远,经济基础、生产条件比较差的穷队,在粮食自给的原则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其次,帮助穷队大搞水利建设(如修抽水站)、电气化,并在物资分配等方面予以照顾。第三,公共积累提成低于富队。第四,国家和公社大力援助,如国家1959年支援东风公社二万一千元,公社就将一万七千元用于扶助穷队,并将公社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三元的公共积累帮助了穷队。第五,加强对穷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分析穷的原因,要生活富裕,必须自力更生,坚持勤俭办社,勤俭持家,以更大的干劲,搞好各项生产,改变穷的面貌,赶上并超过富队。同时,穷队的社干和社员,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没电动马达带动水车浇地用人推,没有牲口拉粪用人拉。因而各项生产发展很快。出现了各个生产队的发展水平逐步趋于平衡的新局面。估计在1959年终分配后,社员收入将会有很大的增加。原来的富队每人平均收入为一百一十元到一百三十多元,其中只有一个队每人平均收入为九十六元;原来的中等队每人平均收入为一百元到一百二十元,其中只有一个队每人平均收入为九十二元;原来的穷队每人平均收入均在七十二元以上,其中已有一个队达九十二元。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由于生产的发展,大多数(五分之三)穷队的社员收入水平已赶上原来富队社员的收入水平,其中有一个队已赶上富队社员当年的收入水平;中等队社员的收入水平比原来富队社员的收入水平一般地高10—50元,绝大多数(四分之三)已轻赶上富队社员当年的收入水平,成为富队;原来的富队比以前更加富裕了。所以说,生产发展的过程,就是穷队赶富队的过程,我们认为在今后二、三年或稍长一些时间内,使穷队的生产水平提高到或者超过富队的生产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1959年12月
来源:西北五省(区)第一次经济理论讨论会编《西北五省区 第一次经济理论讨论会论文资料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