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1日讯 四川省隆昌县利用农作物秸杆大搞代食品,作为安排好今冬明春群众生活的重要措施之一,力求使群众吃饱好吃;把“多收一些粮食,多产一些蔬菜,多搞一些代食品”作为战胜困难,渡过灾荒的三道防线。他们提出安排群众生活的口号是:压低一份粮、增加二份饭(指大搞代食品),保证三斤菜,真正做到减粮不减量。反对某些地区和公社只压低吃粮标准,而不积极安排好群众生活的消极作法。
隆昌县利用农副产物加工代食品,早在小春收获时就搞过,有一定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到9月24日,全县已建立一千三百多个代食品加工厂(场),并已产生了北京六十多万斤淀粉;已食用代食品的食堂,占全县食堂总数的70%左右。按切实可靠的家生、野生原料计算,除去必要的燃料、饲料和其他用途之后,在年底前共可生产淀粉四千万斤,以两千八百七十万斤作代食品,每人平均可达七十斤,每天以吃六至八两计,可吃一百四十天至一百八十七天,其余留作饲料养猪,每头可达一百斤。这样,等于使全县四十万人的口粮供应标准增加一倍左右,每人每天吃达一斤多,再加上其他蔬菜等,今冬明春的生活安排就可顺利落实。
隆昌县利用农副产物和野生根块等作代食品,一年来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已由几种扩大到高粱杆、高粱壳、稻草、谷壳、玉米杆、玉米心、玉米壳、花生壳、向日葵杆、花生藤、南瓜藤、丝瓜藤、茄子杆、海椒杆等二十多种。在加工方法上,也由蒸煑脱胶等复杂过程改进为直接晒干、烘干后即行磨粉,技术简单,不要其他原料,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加工工具,又能大大节约燃料。
贫农、下中农和真正为群众着想的干部积极拥护,认为代食品可以吃,吃了能够饱肚子,干起活路更有劲,懂得这是关系到巩固公共食堂、保卫三面红旗的问题;相反,有一些富裕农民以及有富裕农民思想的干部,则公开散布不满情绪,采取种种办法阻挠,有的甚至公开说“代食品还当不到喂猪的饲料”,“吃代食品是与猪打平伙”。地、富、反坏分子更是破坏捣乱。对于上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错误思想,他们采取了“学、辩、算、看、吃、比”的方法,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认识;对于敌人的破坏,则及时进行揭发和斗争。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从县委第一书记起,层层搞点示范,县委委员、各部部长、各区区委书记部分片包干,亲自领导群众开展代食品加工工作。这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县就掀起了一个大搞“代食品”的群众运动。
二、划定比例,安排生产代食品需要的劳力。目前每个公共食堂,一般都确定了三至五人专搞代食品生产;同时,利用社员工余时间开展小突击,这样把占食堂人员1-2%的生产代食品专业人员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就会搞得又快又好。为了节约劳力,提高工效,他们一方面进行工具改革,将现有的机械动力全部组织上阵。另一方面加强劳力管理,按生产工序分成洗、烘干、磨细等小组,按每个工序难易,分别安排劳力,并实行生产定额,评比竞赛,以达到不断提高技术、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省燃料的目的。
三、坚持粮食副产物全部归生产队所有制。生产队生产的粮食副产物,完全归生产队所有,收益全部自得,粮食、商业等部门和公社、管理区加工代食品所需的原料,实行等价交换,向生产队购买。副产物属那个队,产品也归那个队。
四、作好代食品和粮食的搭配工作。代食品在农村生活安排中,是一种辅助性的食品,因此在吃法上,应当同粮食搭配起来。搭配的比例不宜过大,一般每人每天应在保证半斤粮食的基础上搭配代食品。隆昌县一般食堂都采取粮、菜、代食品三三四(菜30%、代食品30%,粮食40%)的搭配方法,群众反映很好。同时,代食品在加工生产多的时候注意储备,以备长期安排生活需要。
大搞代食品,是一件关系群众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大事情,一定要做到吃得细、吃得好、吃得干净卫生。只有这样,才能为群众接受。要使代食品生产能够持续发展下去,根据隆昌县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他们认为必须过好“五关”:
一、细。代食品不细,不仅不好吃,而且也不易消化,有碍身体健康。能否细的关键,在于干部下厨房,到食堂亲自参加操作,和群众一起吃代食品。在技术上一般只要晒干,多碾几遍,用细箩筛多筛几道就行了。
二、无沙。解决的办法很多,一般是用水先将原料的泥沙洗掉,再将半成品用水沉淀,除去其浮在水面和底层部分的渣和泥沙,取中间的部分用作代食品。
三、不涩。农副产物秸杆本身带有涩味,可以事先用水泡一段时间,将涩水泡出,这样不但味道纯正,而且颜色也好看。
四、清洁卫生。从采集原料到制成代食品的整个过程,都要作好清洁卫生工作,以免不清洁的东西混进代食品中去,引起传染病。
五、特别要强调烹调技术。根据群众反映,要掺青菜,咸、淡、甜要搭配好,吃起来才有味道。同时,一定要同粮食搭配混吃。
随着大搞代食品运动的广泛开展,利用代食品的家生、野生原料将会越来越多。在代食品的原料选择上,特别要加以注意,总的要求是:第一无毒,第二好惒,第三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为此,隆昌县特别强调对每一种代食品特别是野生原料,在制造代食品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化验,鉴定,严防中毒,保障人体健康。
来源:1960年10月12日新华社《内部参考》。
来源: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