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野生植物农副产品代粮食大有可为:科学院研究粮食代用品的初步成果

新华社

本刊讯 中国科学院对粮食代用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八项成果

科学院二十二个单位从今年6月开始的几十个研究课题,目前已有八项可望成功。这八项代用品,一是用菜叶、瓜皮以及淘米水等加工、培养制成的食用酵母菌——“白地霉”,即所谓“人造肉精”;二是从植物叶子上提取的叶蛋白(每百斤鲜叶可提得干虽蛋白二到十斤);三是小球藻;四是扁藻(一种海藻,适宜在近海地区培养);五是葇秆粬(用葇秆加些麸皮做成)和粬粉(每百斤葇秆给可制得二十斤粬粉);六是小麦、玉米根粉;七是橡子;八是可提取淀粉的鸭跖草(每百斤鲜草约可制湿淀粉七十斤,可代粮食二十斤)。

资源丰富

全国野生植物资源很丰富。据全国经济植物志编委会根据调查资料估计,仅橡子一项,年产即达八十到一百亿斤左右,所含淀粉等营养相当于六十亿斤粮食。林业土壤研究所和本溪市科委等十几个单位合作,在本溪草河口利用二十多种野生和家生植物提取淀粉做食品,其中单是鸭跖草一种,当地就有一百万斤。据各研究所分析研究,野生植物中不但含有淀粉,有的还有丰富的蛋白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两个研究所,分别从二十种树叶、野生和家生植物叶子中提取叶蛋白的试验已经成功,每百斤鲜叶子可提取干蛋白二到二斤,其中蛋白质含量达50%-77%,相当于黄豆的蛋白。

代用食品的另一个原料来源是农副产品。光是葇秆,据估计每年就有六千亿斤。如果用10%的葇秆来做代食品,每百斤按出代用粮二十斤计算,便可代替一百二十亿斤粮食。科学院在北京和武汉的两个微生物研究单位已经分别试验用稻草、麦秸和玉米秆,经微生物方法处理,做成秆粬粉和粬粉。将它们掺二、三成在面粉里做馒头,吃起来并没有怪味。秆粬粉的蛋白质含量是21%,糖含量是5%。

制法简单

现在各单位试验的几种粮食代用品,制造方法都很简单,易为群众所掌握,不需要搞什么机器设备。例如用树叶做蛋白,英国已经在小型实验工厂中生产了好多年,但他们用的是机器生产。我们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做机器,一方面土法上马。又如人造肉精(高营养的食用酵母),国外生产要用高速离心机等高级设备,但我们现在找到的方法却很简单,则只要有盘子、缶子,到处都可以做。这种方法已经在科学院北京各研究所的食堂里推广。从土法来讲,利用微生物发酵办法很有发展前途,但是必须严格控制条件,以免产生杂菌。

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学院认为,要普遍利用野生植物、农副产品代粮食,需要考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目前农葇秆用途很多,可以有多少用来做代用粮?怎样综合利用?采集野生植物,劳动力怎样安排?从技术上来讲,目前已有的工作,大部分还是实验室的结果,真正到广大群众中去推广应用,还要作许多工作。但是,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来,这一方面肯定是大有可为的。

目前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有严格的科学鉴定,肯定对人无害。在叶蛋白的试验中,生物物理研究所等所作的极大部分试验,都证明营养丰富,动物吃了长得快。但是也有一次,十个小白鼠吃了以后死掉三个。原因正在检查。科学院决定,在大规模推广这些成果以前,要求有关各研究所作严格的科学分析和动物饲养试验,以保证对人无害。

来源:1960年10月17日新华社《内部参考》。

来源:

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