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包产到户”的辩论

新华社

本刊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委最近召开的三干会议上,进行了一场关于“包产到户”的辩论,情况如下:

“这次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中卫地区在今年春播后落实三包时,就出现了“包产到户”的议论,贯彻“六十条”以来,这种议论就更多了。不仅群众中有,就是在基层干部、党、团员,甚至公社负责干部中也有。有的生产大队总支书记因为想出了“包产到户”的办法而高兴的睡不着觉,他们听说开三干会就兴致勃勃地说:“这回开会一定是讨论‘包产到户’呢!”因此,三干会一开始,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同志就说:“这次就是来解决‘包产到户’问题的,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会也开不好,明年生产还是上不去。”“这个问题不作决定,我们下去不好给社员交待。”参加讨论的九个小组,没有一个小组没有提出“包产到户”的意见。县委为了澄清思想,明确方向,决定在会议期间让大家开展辩论。

两种办法 一条理由

赞成“包产到户”的同志提出了两种办法:

一、常乐公社有的同志提出,把生产队的土地分成三份,三分之一给社员自己种,三分之二仍归集体种。分给社员部分生产的粮食即作为社员的基本口粮,不计征购。集体种植部分生产的粮食,扣除国家征购、种子、饲料、储备以外,其余按劳分配。他们认为,这样既保证完成了国家征购,又提高了社员口粮,国家、个人两者有利。至于肥料问题,可以采取集体积、集体用,个人用的办法。劳力问题实行三七开,三天干个人活,七天干集体活。他们认为这个办法实行三年就可以恢复地力、恢复生产。

二、西园公社有的同志在讨论中则提出:叫“包产到户”不对,应该以四固定的形式,把土地、牲畜、农具、产量固定到户,各户完成征购后,其余归社员所有。这叫做“四固定到户”或是“责任到户”。

他们共同的理由是:这不是所有制问题,而是生产方式问题,不论有哪种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多打粮食。说:“这只是生产方式的改变,不是所有制的改变,例如食堂,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能同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西园小组的同志还说:“以上楼作比喻,你坐电梯上,我跑着上,只不过是上楼的方式问题,其目的都是要到达最高一层。”

一个本质 四大害处

这些意见提出来后,引起了所有到会同志的重视。大多数同志都认为:不管是“包产到户”或叫“四固定到户”“责任到人”“基本口粮田”,实质上都是走回头路。以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人民公社是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如果实行“包产到户”,作为公社基层组织的队、组就不再是生产单位了,社员一家一户成了一个生产单位,这就使生产关系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倒转历史车轮,生产力将遭到不可想象的破坏。大家总结了四大害处:

一、“包产到户”或实行“基本口粮田”,人剥削人的现象一定又会出现。香山小组的同志说:“产量包到户,必须同时把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全部分给社员个人,这样劳力多的人能种过来,劳力少的人种不过来,只得雇工,结果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小农经济经不起风吹雨打,贫农势必两极分化,地主、富农就会出现。”永康小组的同志说:“实行基本口粮田,就会出现社员个人与集体争好田、好畜、好肥料、好农具,人人都光种个人的田,集体的田将会变成荒田,结果是社员个人有保障,国家没保障。

二、否定了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常乐小姐的同志说:“如果把土地、耕畜、农具等分给社员个人,这不是三级,也不是四级,而是私有了。”香山小组的同志说:“取消了集体所有的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也就是取消了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

三、生产无计划,国家征购无保障。永康小组的同志说:“田归社员个人种了,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谁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作物不能按比例种植,槎口不能轮作。社员光为个人,把自己三分之一田种好了,集体的荒了,公购粮完不成,工人、解放军及城市人口一亿多人吃什么?”

四、国家有事调不动。常乐小组的同志说:“田分给个人,社员光顾种自己的田,国家如果调劳力兴修水利等建设,社员一定会说我走了我的田谁给我种?这样一来,劳力调不动,搞不了大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战胜不了自然灾害。”

讨论之后

经过各个小组的一番讨论,大家分析了“包产到户”的错误,并进一步认识了这几年粮食减产的原因并不是没有实行“包产到户”,更不是“人民公社办早了。”绝大多数同志都统一了认识。有些原来主张“包产到户”的同志也放弃了自己的意见。但也还有个别的同志有保留意见。他们说:“‘包产到户’这是农民群众的意见,我们应该如实反映上去,现在六十条没规定,党中央、毛主席知道了,将来定稿时说不定会同意这个意见。”(据宁夏日报“内部资料”编)

来源:1961年10月9日新华社《内部参考》。

来源:

美国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