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到3日,泗阳县委召开了公社党委第一书记会议。审定今年各公社粮食产量和购销数字,安排今冬明春社员生活。
泗阳县今年粮食产量,最近清仓入库数字是1亿7587万斤(内有少量估计数)。这个产量较近一个月来县委估计数要低得多,11月12日县委扩大会估计的产量是2亿1000万斤,以后公社财贸书记回报汇计的产量是1亿9400万斤,各大队年终决分方案估计的产量还有1亿8400万斤。
遵照省委关于进一步抓好当前农村工作的指示对粮食征购和生活安排的要求,泗阳县今年各方面需要的粮食是:种子3620万斤(山芋每亩留150斤,玉米每亩留7斤,大豆每亩留12斤,水稻每亩留25斤,杂粮每亩留5斤),饲料670万斤(大牲畜3万6000头,每头留150斤,母种猪1万3千头,每头留100斤),社员口粮1万4002万斤(11月底前每人平均已吃掉151斤,共8560万斤。12月1日到明年6月10日,每人每日以半斤计算,共5442万斤),城镇定量供应和行业用粮1500万斤,以上共计需要粮食1亿9792万斤。以需要数和今年粮食产量相抵,缺粮2205万斤。还应说明,山芋和水稻拨给群众食用的折率,泗阳县没有执行省、地委的统一规定,山芋抵口粮,省、地委规定按五折一计算,而泗阳县是按四折一计算。按统一规定计算,口粮要折升802万斤。水稻抵口粮,地委规定要打七五折,而泗阳是按斤顶斤计算,按统一规定计算,口粮要折升307万斤,如果加上这二笔折升的口粮,全县今年缺粮要增至3314万斤。
泗阳县委原来的打算,是争取差出粮食3000万斤,后地委核定差出1500万斤。按照现在核实的产量,不仅不能差出,而且还要差入大量粮食。县委书记、常委同志开会研究,为了分担国家困难,支援灾区,不能伸手向省、地委要粮,要力争粮食自给。采取的措施是:拿出300万斤豆、花生、棉子饼抵充口粮(后扩大到600万斤);饲料除已吃的51万斤外,今后不留,个别过于枯弱的牛,酌量给些棉子饼解决;多搞瓜菜和代食品,压低口粮标准。这样,泗阳县今后每人每日平均的口粮标准可达六两二钱。出售粮食较多的公社,每人每日平均按六两五钱计算,出售粮食较少和缺粮的公社均按六两计算。县委把这个意见提交公社党委第一书记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标准太低了,不敢保证安全渡过今冬明春的困难时刻,心情很为沉重,少数出售粮食的公社,则用压低粮食产量、扩大种子和缩小库存的办法,以达到少卖粮食的目的。县委也把上述方案和在省委开会的第一书记陈耀同志进行联系。陈的意见是,同意按自给安排,但产量太低了,应按1亿9000万斤计算,要认真的把产量核一下,公社之间相互比一比,个别问题多的公社,今后要留下来把问题搞清楚,社员口粮标准至少要按七两安排。一日夜,县委书记、常委同志再度开会研究陈耀同志和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第一,目前清仓入库的粮食产量基本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公社党委所报的粮食产量和县委各书记、常委同志在下面所掌握了解的情况是基本相符的,总的说,应该信任各公社所报的粮食产量,但对尚未完全清仓入库的公社,仍须抓紧清仓入库和核产工作,目前即按这个产量,来安排社员生活。第二,力争做到粮食自给,社员口粮标准仍按六两二钱安排,由于标准过低,很难贯彻“忙时多吃,闲时少吃”的原则,从12月1日到明年6月10日,社员口粮均按这个平均标准计算。第三,对公社党委第一书记进一步进行思想动员。第四,将粮食安排的情况和会议情况向地委作报告。
泗阳县委的这种勇于承担国家困难照顾全局的精神是很好的,但这样安排和省委关于进一步抓好当前农村工作的指示原则还是不一致的,还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第一,泗阳县委安排的社员口粮标准确属过低了,加之,由于山芋和水稻在抵口粮时又未按统一折率执行,社员口粮标准实际还要低于这个标准近20%。在冬闲期间,天短、活少、瓜菜多,问题不大。到了明春,天长、活多、瓜菜少,不出问题是没有把握的。即使不出问题,对明年的农业生产肯定是有影响的。
第二,大牲畜和母、种猪的饲料没有留。县委估计今年生产的豆、花生和棉子饼估计有650万斤,除已安排社员口粮600万斤(原安排300万斤,在会议期间增至600万斤),收购肥猪退饼128万斤,不仅没有剩余,实际上还是不足的,因而牲畜饲料连饼也是没有的。今年寒潮初次袭击,十几天中便死掉耕牛695头,死亡的重要原因,便是长期以来劳役过重、饲料不足所致,今冬明春,如不能加工喂养,不仅将影响明春役用,可能还会大量死亡。关于生猪生产,由于饲料不足,最近一月来大量投入市场,50斤以下的生猪价格已跌至每斤二角多钱,还是无人问津。饲料如不安排,生猪产量将可能大量减少。
人和耕牛是当前农业生产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肥猪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按泗阳县委的安排,生产力的进一步遭受破坏将是难免的,势将影响明年农业生产的跃进,后果是严重的。因此,我建议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坚决按省委关于进一步抓好当前农村工作的指示办理,粮食不足,请省、地委能予支持。问题重大,特此报告。
此致
徐慎行1960年12月2日
来源:江苏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