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将平乐地委批转给所属县的两个材料摘转给各地(平乐地委批语略),望注意阅读。这个问题是值得各地注意深入检查并逐步地予以解决的。
丹龙乡共337户,1309人,除3户11人外,其余都入了社。全社计有劳动力男339人,女322人。水田415亩,旱田733亩,旱地2442亩。耕牛207头。从这些情况看,劳力足,耕牛够,农业不成问题。但由于该社地处丘陵,全无水源,是降雨不积水的地带,因而连年遭受旱灾威胁。故此粮食收入主要以旱地作物的玉米、高粱、红薯、木薯为主,水稻次之。
半年来在支部、社委的直接领导下,依靠社员辛勤劳动,取得了成绩。表现在:种上水稻980亩,地禾163亩,玉米624亩,高梁418亩,绿豆64亩,芋头122亩,木薯348亩,花生319亩,芝麻77亩。与此同时还进行了选种育秧、合理密植等一连串的技术改革。玉米也进行了单株密植。晚造插下386亩,秋种红薯1006亩。但由于受到旱灾影响和社的经营管理不善,早造仅仅收入稻谷93100斤,高梁18000斤,玉米56000斤,与去年头造收入稻谷169447斤,玉米94654斤,高粱40258斤相对比,共折谷减收141259斤,减产46.4%。夏收预分中没有贯彻执行分配政策,计粮食分配每个劳动力得谷100斤,王米120斤,高粱20斤。其他半劳动力和无劳动力的则划等分级,按级分配下去。副业收入的钱,按劳动日平均分配每个劳动日5分钱。分配结果,比去年增产的36户,保产44户,减产254户。由于这样,影响到社员的情绪。普遍说:“多劳不多得”,“做一天才得几分钱,半年才得几块钱,买盐撒眼都不瞎”。因而部分劳动力强的社员已不愿出工了,且怀疑社的领导贪污。当前的情况是,社员思想普遍动摇,情绪不安,各人都另有打算。据摸底,有70%的社员暗中议论着秋后退社。现在已经拉回耕牛的有董贵赐等8户(怕以后散伙吃亏),拿回犁耙的3户,牛和牛车不准社用的9户。但目前还未有一户正式提出退社。
山茶社共100户,447人,劳动力201人。有水田120亩,旱地9657亩,耕牛73头。生产内容:农业有水稻、旱禾、玉米、木薯、红薯、芋头;经济作物有六谷、天花粉、八角、黄麻;副业有黄笋、养猪、鸡、鸭等。并有少许林木,但在预分中仅有水稻一项收入,其他就没有了。水稻收入总共23489斤,比去年收入减收3.6%,按全社人口平均每人仅有52斤谷子,达不到留粮标准,因此社委决定完全按多劳多得的原则全部分配给社员。可是劳动力多的仍然得谷不多,劳力少的得谷就更少了。如第三队陈贯初单身汉得谷69斤,潘兴孟2人劳动分得谷155斤,人口多劳力少的翁裕祥6个人才得120斤生谷,陈俊毅4口人只分得95斤生谷。预分结果与去年同期对比,增产的43户,保产的10户,减产的47户。此外,由于上半年没有经营副业,社无现金收入,社员无钱零用,向信用社借款的达92户之多,共1300元(比全社入信用社的股金30元超过43倍多)。
由于社里减产,社员普遍减收,思想极度混乱,对社不满。如社员陈仪义说:“搞个屁社,社坏了就搞队,队坏了就散伙。”陈仕明说:“入社错了,单干时一个早上搞黄笋就可买几件小农具,还是单干路好走。”“五保”户陈干初在预分中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担心生活无保障。第一、三队要求分开搞小社。二队社员普遍要求退社,目前闹退社的户已有1/3以上。其他的虽不闹退社,但也准备秋后退社,因而社干对办社失去信心。
来源:广西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