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将12月份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主要情况简报如下:
(一)原四川各地减租、退押的典型试验业已全部结束。川西于7个县的典型试验结束后,即向各县推广,运动在逐渐展开;川东壁山、巴县、江北、长寿、涪陵、酆都、万县等8县中的150个乡之运动展开后,其余各县亦都次第展开;川北除平武、北川、旺苍、南江等县外,各县均已展开;川南大部地区亦已普遍展开。估计原四川各地至少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掀起减租、退押运动,估计在本月内可能普遍全面展开;重庆郊区则于本月内即可全部结束。滇、黔则主要是清匪,滇省争取本月内净化腹地,黔省腹地40余县内已展开清匪、反霸斗争;康省有15个乡进行试验,亦已大体结束,据称押金较少,一般进展大体如此。运动规模既猛且快,声势浩大,凡运动展开处,农村已呈现出一种崭新的现象,农民群众在以主人翁的姿态召开大会,进行说理斗争、诉苦、控告、公审恶霸、武装保卫斗争果实,捉拿或监视匪首恶霸,和不法地主追缴押金。因为农民群众从斗争中提高了觉悟,所以对于政府的号召,都以实际行动来拥护。修铁路动员民工未感到任何困难;扩军任务提出后,群众热情很高,自动要求参加;过去掌握在地主手中的武器,则逐渐转移到农民手中;生产情绪普遍提高,果实大都投入生产。农协不仅在运动中迅速壮大,而且从运动中得到了整理,使之成为一支真正的战斗队伍;地主的声势则给打了下去,特别是对于恶霸镇压及时,群众性的诉苦说理大会开的较好,及结合人民法庭的运用,就更会使地主丧胆,封建势力迅速的分化,企图拖赖抵抗的也就会在群众的声势前由以为“不要紧”而感到“硬是凶”看样子非退不可了,就纷纷的表示态度。这种新的情况,说明对封建势力不仅给了很大的压力和一定程度的打击,运动真正展开的地方对地主且已伤筋动骨,而农民群众则已得到相当的发动,农村阶级力量的对比,在运动澎湃的发展中是在迅速的变化着。但目前发动的深度还不够,离真正从思想上将农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还远,因之就不免为地主在大势当前一时的低头所迷惑而就麻痹起来,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松劲,以致对于部分由公开抵抗转向秘密破坏的地主警惕不够,对于在地主表示态度后,在追缴押金时形成的僵局亦缺少办法。所以当前的中心问题是如何的坚决依靠群众,深入的发动群众,在依靠贫雇、团结中农、中立富农的总方针下贯彻斗争的问题。
(二)运动中一般说偏差不很大,主要是有些同志看到中农得利很大,而对于贯彻保护中农利益的方针就不够坚决。有些地方已开始发现侵犯中农利益的现象,有的是由于群众和干部有意识的提高成份,有的是由于不会划阶级而将成份提高而侵犯了中农利益的,有的则是以自愿形式献出所得押金,但实际上有些勉强,这一方面是由于有干部做了工作,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农的害怕。我们感到这是当前运动中一个主要的问题,虽然尚不普遍,但如不及时纠正,不仅在政治上会对巩固的团结中农发生影响,而且在经济上会损害中农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发展受到影响。所以我们针对川南和川东的情况,发出了对全区性的指示,防止这一偏向的发展。此指示全文报告中央,这里不再详述。
其次,就是关于工商业家的退押和保护工商业的问题。西南工商业家的突出特点是封建性大,工商业家大都兼地主,地主兼工商业家的也不少。兼有租佃关系的工商业家,一方面由于对其工作做的较为充分,而减租、退押的声势很大,觉得此关非过不行;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本质上有所不同,所以对退押一般的不抵抗,凡能退出者都先行退出。但有些工商业者,资金周转有困难而一时不能退出,因之也曾发生了农民进城向工商业家算账,甚至于有提出要将其机器、货物抵作押金的个别现象。这问题处理不当,就会使工商业受到损害,使城市的秩序混乱,所以我们亦已根据重庆所发生的情况通报各地引起注意,并组织了城乡减退联合委员会和川东农协驻渝办事处专司其事。对于工商业者的困难,应予以适当照顾,原则上采取分期退押的办法,据重庆工商界人物反映,这个办法较好且行得通。
再次,就是毗连地区争对象、争果实的问题。大凡运动展开的地方,均都提出此一问题,所以带有相当的普遍性,我们对此亦做了原则上的规定,主要是以地主所在地区的党委为主来解决,凡到邻区算账或捕人者,均必须有区县以上的介绍,通过当地的党委。
这一阶段发生的问题略如上述。
(三)运动虽然是规模较大的群众性的运动,但干部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的作风也是比较厉害的;吊、打、捆、骂的现象各地都曾发生;地主自杀的据已知者于300、400人,不过其中只有个别是打死的,大都是在雄伟的声势下吓死的,各地已注意到这一问题。我们鉴于运动尚未普遍全面的展开,对于一些应加纠正的现象,一般宜以个别指示出之,不宜于此时来一个普遍的纠偏,以致束缚了干部的手足,会影响放手的发动群众,且会使刚刚镇压下去的地主的反动气焰又会随之抬头,大喊大叫起来。而当前运动的真正弱点,还是干部和积极分子包办代替、命令主义,和群众发动不够,所以我们打算运动进一步展开,押金大部退出时,及时转入清理阶段,估计这样也不会造成混乱。其余具体情形,各省区党委已对中央作有专门报告,故未一一列举。
来源: 中共中央西南局农村工作部编:《西南区土地改革运动资料汇编(上)》,重庆, 195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