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将高岗同志关于东北农村的生产合作互助运动的报告发给你们参考,并可在党内刊物上发表。中央认为高岗同志在这个报告中所提出的方针是正确的。一切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的地区的党委都应研究这个问题,领导农民群众逐步地组成和发展各种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同时不要轻视和排斥不愿参加这个运动的个体农民。每个省区都要建立生产新式农具的国营工厂,以便农民购用此种农具。省、专区和县都要建立至少一个公营农场,以为示范之用。中央已经起草了一个关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指示(草案),不久即可发给你们。
中共中央九五一年十月十七日
东北农村,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经过三年多发展生产的运动,农民经济获得了普遍的上升。
目前农民经济上升的约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其中上升到战前中农生活水平者,约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战前为百分之二十左右);目前尚不及战前中农生活水平,但较土地改革时有显著改善者,约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在上升户中,约有百分之二十已成为富裕中农。新富农的发展较慢,据龙江省统计,约占总户数的千分之八,这是各省中发展最多的。
目前经济较土地改革时下降的与生活特别贫困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五,主要是以下几种人:甲、因天灾、疾病丧失劳动力或畜力者(其中少数是军属,我们已让各省切实解决);乙、好吃懒做的;丙、被斗地主或伪官吏,不善生产或对生产抱消极态度者。
以上是东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经济的发展,使中农成为目前东北农村经济的主体。据龙江省海伦、克山、纳[讷]河三县中六个行政村的统计;中农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六十四,占劳动力的百分之七十一,占耕地的百分之七十七,占耕畜、车辆、农具的百分之八十七左右,占农村商品作物与农民购买力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同时,目前尚不及战前中农生活水平的农户,亦日益向中农发展。
现将实行合作互助的有关问题,分述如后:
一、发展过程。一九四八年春,大部地区完成土地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增,但由于生产手段的分散,增加了农民发展生产的困难,于是党在农村大力提倡并广泛发展了劳动互助组织。此时,一面强调组织起来(否则就种不上地);一面又反对了平均主义;强迫编组等侵犯中农利益的偏向。此为第一时期。一九四九年冬,随着农村经济的初步恢复与发展,出现了极少数的新富农,有些中农也可单独拴起一副犁杖,因而要求“单干”的农户日益增加。此时,东北党内有极少数的同志,认为只有“单干”,只有发展富农,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甚至主张党员带头雇长工、当富农,以作示范;另一部分同志则对随着农民经济上升而来的一小部分农民想“单干”、想当富农的要求,产生害怕心理,因而提出“不准互助组散伙”与不适当地提倡大组的偏向。于是党提出了“组织起来,赛过单干”的口号,并指出组织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生产、多打粮食,并以集体观念教育农民,因之党和政府要从各方面扶助合作互助组的发展,并根据可能改良农业技术。这就批评与纠正了对组织起来抱消极态度与对富农经济存在幻想的右的观点,与忽视耐心工作、忽视典型示范的工作方法而强制不许散伙与强编大组的“左”的观点。此为第二时期。今年春天,随着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普遍要求扩大再生产与大量发展经济作物,党又提出扩大合作互助组内容,有条件地逐步地实行分工分业,以及与改进技术相结合,使常年不散的组逐步定型化,对农业合作社型的组采取典型试办的方针。这是目前的情况。
二、几年来,组织起来的农户不断增多。一九四八年约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一九四九年强编起来的散伙了,降到百分之六十左右,一九五O年又发展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约五百二十万户),今年约为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因之,合作互助组的生产组织,在目前东北农村经济形态中已占了优势。
但发展很不平衡,在地区上,北满多于南满;在南满,经济作物区多于非经济作物区。同时,合作互助组的组织还不巩固,比较高级的、使用新式农具的生产合作社型的组,数量还很少。
当前组织起来的合作互助组,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种:插犋组。它是季节性的(主要是春耕),单纯人工换马力的。约占组织起来的户数百分之二十五。
第二种:农业三大季换工组。即春耕、夏耘、秋收等农业全部生产过程实行合作互助,人和马都相互换工,但副业由各户单独进行或另外组织几户进行。约占组织起来户数的百分之五十。
第三种:农业、副业结合,长年不散,比较定型的。约占组织起来户数的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
第四种:农业生产合作社型的。即有了一定数量的公共财产,并进行集体劳动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新农具的;一种是没有新农具、土地入股的。约占组织起来的户数的百分之五左右。
三、关于农业合作社型的合作互助组。在东北除了接近蒙古地区的“风坨子地”(即风沙常常掩没了的土地)及荒地,很多的地区依据过去的习惯(大傍菁),采用了土地入股、集体劳动的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外(其收获物的分配办法一般采取地二、人三、马五,或地二、人四、马四的比例分配),一般是在使用了新式农具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农具的采用,不仅巩固了原来的合作互助组,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但使用新农具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必须解决下列问题才能发展:第一,将土地联成一片。办法:(1)政府调剂;(2)合作互助组之间相互调剂(采取租佃、兑换、买卖等方式);(3)土地连在一起的农户组织为组。第二,使农民掌握技术。办法:(1)开办新农具训练班,或召开合作互助组的代表会议;(2)上级政府的农业部门派技术人员到互助组去教;(3)由省农业厅有重点地成立农业技术指导站;(4)新农具集中使用,以便于技术指导与修理并发挥其效率。第三,改良马种,发展马匹,使用苏制新农具,在东北一般要五六匹洋马或杂种马。第四,要典型示范,每个县区派出强的干部亲自领导,搞好一两组,以作示范。
四、合作互助组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多打了粮食,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推广了新农具的使用范围;容易使农业逐渐走向计划性的生产并大量发展副业,增加农民收入(如吉林省蛟河县韩恩合作组一九四七年未实行合作互助前耕地面积为三十八垧,由于土地改革后实行合作互助与使用新农具的结果,耕地现已扩大为五十七垧,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每垧产量,一九四七年平均为六石四斗,亦由于前述原因现已增加到十一石五斗,增加了百分之八十。再如,该省榆树县使用新农具的何凤山组,一九五O年每垧产大豆五千一百斤,而该村一般“三大季”的组平均只产三千八百斤,一般插犋组平均只产三千五百三十五斤,个体农民平均只产三千一百斤。再如,旅大市金县崔长平合作组,每亩地平均产籽棉一百三十四斤,该屯六户个体农民,每亩平均产—百零四斤,其中最强的一户富裕中农每亩平均只产一百一十斤。在副业收入方面:如前述韩恩合作组,一九四七年副业收入为东北币四千万元,一九四八年为一亿七千三百五十万元——超过了农业收入百分之四十三,一九四九年三亿元,一九五O年半年即收入二亿六千万元——这个组因靠近山林,副业生产条件甚好)。这些就充分表现了合作互助组的优越性,而起了示范作用。第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普遍上升(如前述东北农村上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又如龙江省克山县的胜利村与联合村;土地改革前,中农各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八强,但胜利村因组织起来的工作做得较好,中农已占全村总户数的百分之九十一;而联合村因组织起来的工作做得较差,中农仅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六十四),这样就使农民破产下降的可能性大为减少,农村的阶级分化也小。第三,教育组织了农民,合作互助组在农村的实际工作中起了逐渐地改造农民经济的作用,起了改造农民的思想与生活习惯的作用,目前在农村中最活跃的群众组织是合作互助组。而参加合作互助组的农民,由于他们比个体农民有较高的组织性与集中性,就使他们更便于接受革命的教育,因而他们在政治上也较活跃和开展,农村中充当各方面干部的、在各种工作中起模范作用的,也多是他们。如这次捐献飞机运动,仅韩恩与王振堂两个互助组就捐献了八百万元。
五、今后东北农村的基本工作,根据中央指示,应进一步发展农村的商品经济,以促进农民经济生活的迅速上升,使现有的中农成为生活更加富裕的农民;使未到中农生活水平的农民迅速赶上中农的经济生活;使少数生活艰难甚至下降的农民,迅速摆脱贫困。
为此目的,我们除认真办好现有的公营农场(包括东北一级的与省、县及某些区营的),加强它与农民群众的(首先是合作互助组)的联系,积极发挥其领导作用外,并切实注意掌握下列几点:(甲)继续亲密团结中农发展生产,鼓励其生产积极性,解决其扩大再生产的困难,特别是供销中的困难。(乙)对于贫农及其他特别贫困的农户生产与生活的困难,应引起农村工作干部与农村支部特别的注意,并采取积极扶助的方针,政府的贷款、贷粮及其他优待,应首先解决他们的困难,特别是军人家属的困难。要提倡农民之间的互助互济,反对在合作互助组中排斥缺乏劳力、畜力的农户和使他们吃亏的现象。要教育农民,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只有实行合作互助,才能更有力地战胜天灾病害所造成的困难,并使自己的经济不断上升。(丙)对于富农,一方面允许其雇工扩大经营;一方面必须遵守劳动政策,订立劳动契约,尊重雇工的政治权利,适当地改善雇工的生活待遇。(丁)对“好吃懒做”的人,要教育改造,把他们组织到生产战线上来。对生产消极的被斗地主等,一面引导他们积极生产、安分守己,一面要警惕他们的反动活动。
在对合作互助组的指导方针上,继续坚持贯彻毛主席屡次指示的方针,即根据群众的自愿与需要,加以积极扶助与发展,并逐步由低级引向到较高级的形式。这里的关键是看我们对合作互助组领导的实际成效如何,即是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多打了粮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目前,主要是将第一种形式的组,逐步提高到第二种形式;把第二种形式中那些有较好的发展农、副业条件与有领导骨干的组,逐步提高到第三种形式;在第三种形式中,首先将那些采用了较新式的农具的、特别是有较强的领导骨干,与群众觉悟较高的组,经过群众充分酝酿和讨论,有重点地发展为农业合作社。同时力争各类形式的合作互助组能够作出比较优良的成绩,来积极动员与吸引“单干”的农户自愿加入各种类型的合作互助组,但这里必须强调自愿,不能对“单干”户有任何强迫和歧视;对“单干”户在生产与生活上的困难,同样要帮助他们解决。
再次,为了更好地领导合作互助组的发展,必须培养合作互助组的骨干。省、县、区的党和政府的组织,对于生产运动中所涌现的积极分子,应加以训练,推广其经验,提高其觉悟,并巩固其组织,同时应定期召开合作互助组的代表会议、训练班,并经常派人指导与检查合作互助组的工作。农村党的支部和党员要成为合作互助组的核心。
最后,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中农已成为农村中的多数,由于村干部与合作,互助组的小组长一般都已是新上升的(也有少数是原来的)中农,因之,在指导合作互助的工作时,反对或防止的主要思想偏向,已不是侵犯中农利益,农民的主要顾虑也不是“怕发展”、“怕归大堆”了。当前农民的普遍要求是迅速扩大再生产。在一些农民中(特别是上升较快的),不愿同贫困户合作互助或者是在人工与马力的交换上使无马户吃亏的现象已在滋长;而区村干部在对合作互助组的领导上,自流现象也较多。这些,我们已在教育纠正。当然,侵犯有马户的利益或强迫命令的偏向,也必须防止。
另附韩恩、王永珍、何凤山等三个合作互助组的材料,供你参考。
以上报告,是否妥当,请指示。
高 岗十月十四日
蛟河县保安屯韩恩互助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性质的。保安屯在一九四七年土改之前是一个很穷的屯子,全屯二十一户都是贫农,他们耕种的土地极大部分是外屯地主的。土改之后,他们分得了土地及其他一些生产工具,全屯组织成一个合作互助组。经过几年来经济的发展,这二十一户贫农,均已上升为中农,且有十五户达到富裕中农生活水平。去年迁来三户难民(其中二户朝鲜人),现在全屯共二十四户,一百零四人。
全互助组共有男女劳动力三十二名,耕种五十七垧地,马十六匹,骡三头,牛十一头,幼畜十头,胶轮车九台,铁轮车二台,新式农具二整套,铲膛机一台(其中一头骡子、新式农具、铲膛机和另外的一千五百万人民币为全组公有财产)。全组按操作性质又分为旧农具、新农具、水田、副业(主要是采木和运输,今年又开始经营养牛和砖窑)等四个小组;每一小组有两名小组长,小组长的工作是固定的;组员按个人特长分组,但又可按工作需要由组长统一灵活调用。农业生产按劳畜力评分记账,按季清工找账,秋后各按其土地收割。参加副业的人、车、马评分计算工资;副业组的土地由农业组耕种,也按工付给工资(由参加副业的人付给);副业收入除去工资成本外,所获利润,由参加副业的与给副业组代耕土地的按脚力与代耕工资为比例分配。大组由韩恩任组长,韩是共产党员、区委委员兼村长。
韩恩互助组已由低级的、单纯农业生产的小型互助组发展成为农业和副业结合的、常年互助合作的、分工分业的、较高级的互助组,积累了一些公共财产,并有些土地已打破地界,将短垄改为长垄,联成一片,共同以新农具耕种。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四个时期:(一)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四八年秋,该组只是小型的插犋换工。以四个党员为核心,组成四个小组,全屯有三户农民因人多畜壮、怕吃亏而未参加,其余都参加了,但大多数农民是试探性的。当时发生了两个主要缺点:一是小组分工死板,人与活都有些耽误;二是违反两利原则,牲口、人工不分强弱,平均计工,农具、大车无代价使用,以致一九四八年全屯没有一户添车。但是,虽有这些缺点,互助组的收获还比单干的好,由于不仅种上了全部熟地,还开了熟荒,上粪多,铲膛又及时,因而多打了粮食。秋后总结时,三户单干的农民也参加了会议,他们见到了互助组的好处,在当年冬季搞副业和准备春耕时,就都参加了互助组。(二)一九四八年秋到一九四九年改为大组领导小组——“死组活编”(即以小组为基础进行劳动,必要时由大组调剂劳动力)的互助形式。认真实行了评工记账,车、马、人力均按强弱评分,并订了使用农具的公约。这种形式的好处是人力可以灵活调用,避免浪费,种地时分四个小组,每组一般三付犁杖,人工跟犁走;铲地时由小组会商定铲地先后、估计工数,报告大组长统一调配,避免了人多在一起铲地、经常移动地块和给几家干活、几家管饭的误工,也避免了人少铲膛不及,荒芜田地。副业生产也根据农忙农闲,由大组长调剂人力。(三)一九五O年有了新农具,即分为新农具、旱田、水田三组,开始了农业的分工,并为新农具使用方便,有七户打破地界,把垄通开,使土地能成片耕种。铲地时抽八个人、十二匹马、四辆胶皮车去拉脚。(四)一九五一年又划出一个副业组,农业与副业有了专业分工。今年新农具组种地二十三垧。
由于合理整编了劳动组织,实行了分工分业,使用了新农具,因而便利了各组组长、组员熟悉各组的技术,提高了计划性,改变了“人随活走”的被动现象,做到了“人支配活”,提高了劳动效率。今年春耕时十一天内即将全部土地种完,较去年缩短四天,从而抽出更多的人力、畜力去种植经济作物。今年全组种大豆及其他特产作物达耕地面积百分之八十以上,较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一。铲膛次数逐年增加,一九四七年一般为二铲三膛,一九五O年苞米三铲四膛,放一遍秋垄,大豆由三铲三膛到五铲五膛,薅一次草,谷子四铲四膛或五铲五膛,薅一次草。施肥面积:一九四七年为百分之六十六,一九五O年增加为百分之九十点五。今年新农具组由于专人使用、操作熟练,春耕时每种一垧地即比去年同组节省两个人工和四个畜工,比使用旧农具省十四个半人工(通开垄是省工原因之一),且比旧犁深耕一寸。夏锄时新农具组不仅克服了去年膛垄宽窄不准的毛病,而且提高了效率,一人一马一天即可铲膛一垧,比去年多二亩,还省一个人工,比使用旧农具可以多铲膛一遍或二遍。水田组因有专人从事技术指导,全部采用了进步的水稻插秧作法,并使用新式锄草机除草,所以苗比往年茁壮。
随着合作互助组的发展,保安屯的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农业产量逐年增加:一九四七年开了五垧熟荒,一九四八年开了八垧熟荒,一九四九年开了三垧半生荒,一九五O年开水田三垧半,今年开了四点六垧生荒,全屯耕地面积现已超过伪满最高耕地面积百分之十九强。一九四七年平均每垧打混合粮六石五斗(每石四百八十斤),一九四八年增加到八石,一九四九年虽遭天旱,仍保持八点四石,一九五O年则增至十一石五斗(去年产量所以突增,一方面是天年好,另一方面是使用了新农具,做到了深耕多铲),一九五O年全屯共产粮食七百石,较一九四七年增加四百六十石,较一九四九年增加二百一十石。
该组由于合理使用人力及分工分业,大大地发展了副业生产,增加了收入,打下了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一九四七年夏天就开始组织剩余劳力进行采木和运输,收入四千万元东北币;一九四八年副业收入一亿七千余万元东北币,超过农业收入百分之四十三;一九四九年收入三亿东北币;一九五O年半年收入二千六百万元人民币(下同);今春全屯以副业收入添置了七匹马,四辆胶皮车;今年备耕时拉脚即赚了一千余万元;夏锄时利用剩余人畜力又拉运木材,估计到秋收前可赚一亿二千万元,等于去年四倍多。此外,互助组还组织挂锄后割洋草、采山葡萄,秋后割靰鞡草,组织半劳力编席、织草袋。互助组最近计划成立牧养合作社,养牛喂猪,并设立砖窑。
由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逐渐提高了。以买布为例:一九四七年平均每人买布三尺,一九四九年四丈五尺,一九五O年为六丈六尺。现在全屯“人人腰中有现钱,家家柜中有存衣”,有两套棉衣和大袍的八十八人,占全屯百分之八十五;有卫生衣、毛衣和夹衣的六十六人。另外,每人均有两三套单衣或衬衣。平均每人每月能吃到白面、大米十二斤八两,猪肉二斤六两,鸡蛋五个。牲口也增加了,一九四七年三十头,今年为四十头。大车也增加了,一九四七年只有铁车四辆,今年有胶皮车九辆、铁车两辆。
文化学习也发展了。土改前全屯没有一个小孩上学,现在全屯二十三个学龄儿童都已上学;有三十五个农民参加农民补习学校,利用雨天、晌午休息、挂锄时间上学,并有妇女抱着小孩去听课的;韩恩本人已认识一千多字。农民的政治觉悟也逐渐提高,今年捐献飞机大炮,全屯共捐五百零七万元,其中韩恩捐一百万元,最少的户也捐了十五万元。
全屯有共产党员九人(其中女党员二人),青年团员七人,党的生活比较健全,党团员在生产、工作中都能起带头作用,互助组中还有一批积极分子,推动互助组不断前进。
腰房身屯的农业生产合作互助,是在东北农林部技术推广站的帮助影响与该村干部王永珍(党的支部书记)小组的示范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王永珍所领导的农业合作社,是该合作互助组中的一个典型。
王永珍是禄生村共产党的支部书记,曾被选为模范干部。几年来,他自己领导了一个互助组并担任组长,副组长吴德昌是村支部的组织委员。
王永珍这个组,现有十一户、十三匹马、两头牛、十三个男劳动力、十五个女劳动力。今年种熟地四十六点四六垧,新开荒二十二垧。该组于一九四七年由四户、六马组成,一九四九年增加两户。今春马风清小组(四户、六马)因看到王永珍组使用新农具,就与王组合并,并有一户无马户同时加入(现该组有三户无马户)。
今年王永珍组的生产概况:
今年春耕,王永珍领导种熟地,吴德昌领导新开二十二垧生荒。新开荒地按全组男劳动力、畜力分数分粮(女劳动力因不能经常参加,现付工资,不分粮)、地归小组所有。全组牲口从去年起就集中在一起,选择适当的人专门喂养,按马由各家出草料(冬季打完场后,分散各家自己喂养),人马力按季节活计不同分别评分,按分作出工票。夏锄时用马少,就按家轮使。男女劳动力下地干活时,吃饭按各家种多少,轮流负担两天至四天。下雨闲天不做活时,各回本家吃饭;积粪:马粪按牲口分配,土粪伙积,按劳动力分。拉脚按参加的人马分利,不参加的不分。战勤、差务由小组共同负担。小组分工:正组长负责种熟地和分配妇女劳动,副组长负责开荒、副业生产。另有打头的(负生产中的技术与具体组织工作)一人,赶车的二人,专门使用新农具的三人。
该组今年生产和技术均有提高:全部耕地中,一半用新式播种机下种,夏锄时全部用铲膛机。去年铲四遍的地占百分之十五,今年铲四遍至六遍者达百分之九十二。去年上粪百分之五十三,今年达百分之六十六。大豆普遍进行了选种,小麦高粱都用王铜消毒。小麦每垧平均可打五石以上。商品作物种植面积去年为百分之四十五点八,今年为百分之六十。
在发挥妇女劳动力方面:全组有十五名女劳动力,分下地与做饭两组。经常能下地的八名。七名有小孩不能经常下地的分两个做饭班,除做饭外,有空用铡草机铡草,“侍弄”自己的菜园,给别家做饭也有工钱。八名下地妇女,由春耕至夏锄共做五百一十四个工,平均每人做工六十四天(最多一百零四工,最少二十四工),共收入人民币二百五十七万元,连铡草工资共二百九十二万元。提出十三万元买飞机、大炮。由于妇女收入增加,下地妇女除买布零用外,每人买了一件绿色秋衣,每人并积存一二十万元。
由于合作互助组的发展,该组开始有了公有财产:一、新开的二十二垧荒地;二、半套苏制新式马拉农具;三、春季开荒畜力不足,小组伙买两头牛、一匹马;四、挂锄后新盖三间草房,作为今冬开豆腐房和织席房等副业生产之用,明年种地时作为小组吃饭的伙房。
何凤山组在吉林省榆树县十一区何家村何家屯。全组共十九户,牲畜十二匹,土地四十九点九七垧,有苏联制的马拉农具一套,胶皮车一台,大铁车两台,木车一台。
小组是在一九四八年组成的。当时仅有四户,共有土地十一点八四垧、劳动力五个半、牲口三、车一辆。秋后每垧地比一九四七年多打一石粮,拉脚挣了二百多万元。一九四九年春,群众看到该组生产好,收入多,就有十五户自动加入。扩大后的组有整劳动力二十二个、半劳动力六个、牲口八(马〈六〉、骡一、驴一)、大车两辆、犁杖四付、土地四十九点九七垧。秋收粮三百八十一点四石,平均每垧产七点五石左右,比一九四八年增加两石。冬季搞副业,又挣了一些钱。全组经济上升,原来的四户雇农上升到中农,有五户中农上升到富裕中农。一九五O年使用了苏制马拉农具,平作(即不要垄,种得较密)三十一垧,每垧多打一石粮,共收四百二十石,比一九四九年又增加百分之九。
一九五O年由于使用新农具,扩大了商品作物的种植,面积为三十八垧,约占全部耕地的百分之七十六。从一九五一年起土地耕作采取人股办法,做到了联成一片(其中有些是小组之间相互调剂的)。去年平作三十一垧,分散在二十七块土地上;今年平作增加到四十垧(占所有耕地的百分之八十),联成两大片。
该组开始对使用新农具后所节省的劳动力不会使用,曾发生苦闷,以后将剩余的劳动力合作盖房子,并给小组盖了一所五间大的房屋(公共有的),开了织草袋工厂。这样不仅使用了男劳动力,而且大批吸收了妇女、老年等半劳动力,因而收入大增。
今年还有二十余户要求参加该组,因土地分散距该组太远,故未能全部吸收进来,只吸收了同他们小组土地相连的六户。
该组由于使用新农具与实行合作互助的结果,其生产量均较一般群众经济为高。如一九五O年,该组大豆每垧产量平均为五千一百斤,而该屯一般三大季的组平均只产三千八百斤,一般插犋组平均产三千五百三十五斤,雇牛犋的个体农民平均产三千一百斤。
来源:根据文件的原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