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转发罗瑞卿关于全国禁毒运动第五号简报

此件发各中央局、分局并转各省、市、区党委参考。

 中 央九月十四日

主席、中央并政府党组、政法委党组:

(一)截至九月十二日止,全国毒犯总数已达二十三万七千四百六十三名,逮捕毒犯数已达三万零九百九十八名,占毒犯总数的百分之十三。其中以东北逮捕数占该区毒犯总数的百分之十九点三的比例为最高,西北逮捕数占该区毒犯总数的百分之七点五的比例为最小。缴获毒品累计共(按鸦片折合)五十六万三千八百七十二两,制毒机五十八部另五百九十八套,制、贩、运、吸、藏各种毒具二万一千六百三十六件,长短枪九十九支,轻机枪一挺,六O炮一门,子弹五千五百五十粒,发报机两部。

(二)现在东北除热河省外,已进入了第三期,其他地区已进入了第二期。这期是运动最紧张的时期,各地都为突击审讯第一期逮捕的毒犯,继续侦查准备新的逮捕名单,开展群众的检举,毒犯的坦白登记,新的毒犯线索突增,大大打破很多地方的对毒情估计不足的偏向,同时也转变了各种工作的束手束脚现象,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东北的大部地区及北京、天津、南京、浙江、苏北、成都、贵阳、川南、武汉、广州、湖北、江西、广东等地,都已开过了公审毒犯大会,共杀了四十五名成分坏,罪恶、民愤极大而又拒不坦白的大毒犯。东北的旅大、热河及关内其他地区均准备在最近几天内召开。在大捕一批和大张旗鼓地杀了几个大毒犯以后,鼓舞发动了群众,震慑分化了毒犯。普遍反映:“老百姓乐得够呛,毒犯吓得够呛。”因而,运动已普遍进入高潮。在公审毒犯大会上,群众激昂,囚车所至,人群蜂拥,认为这是“古来稀事”,“毒品流毒百年,只有毛泽东时代才能解决”,并说:“感谢毛主席,今后子孙万代都不受毒害了。”“这回土匪、小偷都没有了,社会治安也好了。”重庆群众说:“比吃冰棍还痛快。”工人、学生把禁毒运动看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必须的步骤”。有的群众组织秧歌队和腰鼓队,挂红戴绿,自动宣传庆贺。还有的自动监视、跟踪及协助政府缉捕毒犯,特别明显的是群众由密告形式已变为公开检举,敢于对毒犯进行斗争,因而群众检举者突增,例如,东北通化市两天收到的检举信等于过去十天的两倍,南京当天收到检举一万八千余份,北京市当天下午收到群众检举二千二百七十四件,天津三天半内收到四千九百七十六件,重庆市检举者已有一万一千余份,西安市已有五万两千余件,杭州已收到万余件。由于政策的感召,毒犯家属也转变了原来的不满情绪,进而出现了“为争取宽大处理亲人而检举亲人”,如湖南衡阳一市即有妻子检举丈夫,儿子检举父亲的事例二十四起。吸毒的瘾民感到政府真正是治病救人,解消了顾虑,心中托底,均积极地起来检举毒犯。因而社会上的毒犯,在政府决心和群众威力的震慑下,阵营已完全分散瓦解,纷纷缴械投降。有的说:“这回真枪毙呀!再不交待就不行了。”“到处风声都很紧呀!哪里都是一样。”“七七四十九策,只有坦白交待才是上策。”过去企图幸免,坦白不彻底的毒犯,到公安派出所说:“我还没坦白完,还要坦白。”因而前来坦白登记者,日夜不绝,公安分局和派出所均感应接不暇,重庆市坦白登记者已达一万一千余名,松江省坦白登记者已占社会上毒犯的百分之八十三,沈阳已有百分之八十,天津市三天半内即有三百七十七名坦白登记。各地组织了在押毒犯收听公审大会的情况,会后都举行了“辞行会”,由释放者对在押犯进行现身说法,对在押犯的影响极大,转变了毒犯的顽抗心理,替审讯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南京采用此法,当即有百分之六十一的毒犯要求提审,愿意交待;沈阳北市分局在押毒犯有百分之五十八要交待问题。

从总的情况来看,运动已进入了高潮。少数落后的地区,在严厉督促与先进地区的影响下,不日即可赶上。

(三)根据以上情况,当前需抓紧如下工作:

1、充分地利用大捕一批和大张旗鼓地杀了几个大毒犯的有利形势,做到充分地发动群众,挖清大犯、主犯、惯犯、现行犯和追缴毒品的工作。这是衡量运动彻底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各地执行了大捕一批和召开了公审大会的地方,必须仿照华东提出的三个条件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群众是否真正发动起来了,是否已将禁毒工作真正当做是自己的事;是否将所有制、贩、运的毒犯都搞出来,该捕的捕了,该办的办了,该登记的登记了。至于追缴毒品工作,各地缴获仍然很少,与各地原来估计的数字仍相差甚远。根据最近几个地方追缴的情况看,毒品并不是没有,而是追缴得不得力与不得法。因此,必须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加强追缴工作,不得松懈与马虎。应该认识,追缴毒品工作的好坏,是说明运动做得好坏的条件之一,因为大量的毒品未被缴获,仍是今后流害的根源。但在进行此项工作中,要注意防止下面强迫追逼的现象发生。

2、抓紧整理审讯、群众检举密告、毒犯坦白登记的材料,系统地加以研究,分别经过侦察、查对,迅速弄清,加以处理,不应搁置和拖延,以免失掉时机,特别对群众的检举材料,应认真组织一批力量加以审查处理,不要采取官僚主义态度,伤害群众热情。

 罗瑞卿一九五二年九月十三日

来源:

根据档案材料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