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传部批转中南局宣传部、统战部关于召开武汉各高等学校党外上层人士座谈会的报告

中央宣传部批示:

中南局宣传部在4月间和统战部联合邀请武汉各高等学校的非党校长、教务长及一部分知名教授座谈关于学习总路线的心得并征求有关教学等方面的意见。采用这种座谈的方式,交谈学习心得,征求工作意见,对团结非党教师改进学校工作、鼓舞非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有良好作用的。现将中南局宣传部、统战部关于召开武汉各高等学校党外上层人士座谈会的情况报告发给你们参考。

4月24日,我们在武昌东湖联合邀请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华中农学院、华中师范学院、中南同济医学院等大专学校党外人士校长、教务长及知名教授34人座谈关于学习总路线的心得及有关教学等方面的意见。会议由李凡夫、胡金魁二同志主持,并有中南文委潘梓年、陈楚二同志出席,兹将会议情况和反应的意见简报如下:

(一)这次会议的特点,与去年邀请他们座谈时的情况不同,关于党群关系的问题,提得很少,会议空气比较融洽,这一方面说明,高等学校中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已有进步,另一方面教师经过总路线学习后确有提高,华中师范学院副教务长高庆赐说:“学校情况比以前好转,主要与学校党的领导作风转变有关,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对教师突出的刺激没有了。”总路线的学习,对教师们的鼓舞很大,普遍认为“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远景即将变成现实”(把个人工作与整个学校整个国家建设联系起来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责任心,而且通过总路线的学习,对党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认识更明确了,华中师范学院教务长卞彭说:“团结问题,人人有责,我们应当主动的争取团结在党周围,不应仅仅是等待着党来团结我们。”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在团结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提高,这方面的工作作得还很不够,河运学院刘襄说:“大多数教师都愿意团结在党的周围,愿意领导上像对自己人一样进行批评帮助,不愿领导对自己客客气气。”

(二)座谈会上,反映教学方面的意见较多,感到学校社会活动多,没有很好安排,工作量没有统一标准,教师负担不平衡,学习苏联缺乏具体指导。

(1)社会活动方面,自今春以来,普选、粮食及食油的统购统销、购买公债、精简节约运动、宪法草案讨论等,连续不断,有时几项同时挤在一起,认为上级如不适当安排,学校无法掌握,要求加强计划性,以免过多的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影响教学和教师健康。

(2)认为现在教师工作没有定量,不知道到底要作多少工作,有的教授一周担任18小时课,甚至有的忙得吐血,但有的教师却很清闲,要求统一规定工作量。

(3)认为师资缺乏、质量不高,赶不上目前专业设置和发展的需要,感到苦恼,华中工学院300个教员中有200个是助教,大部分工作率低,今年学生2,700人,下期学生将增至4,000,超过原来40%,而教师则无法按比例增加。许多教授在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上感到发生矛盾,华中工学院主任委员查谦说:“教师没有时间在科学研究上进修,这个工业大学不是向前进而是向后退。”普遍希望多分配些毕业生培养师资,使部分老教师能从事一些科学研究工作,并希望能抽调中年教师去人民大学等校提高。武汉大学教务长高尚阴说:“调去培养的多是讲师、助教,教授无机会进修,由人民大学回来的新教师,老教师无法对他们进行帮助。”

(4)在教学改革和学习苏联上,认为教师普遍要求进步心切,但找不到窍门,效果不十分大,希望中央能派专家来中南具体指导,华中农学院还反映农学院与农业部门及农场的结合不好,中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就在华中农学院内,他们人少经费多,农学院能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不少,但至今没有结合起来,农场和农学院的结合也不够,要求领导上引起重视。

(三)院系调整以来,由于地区差别,教师的待遇和等级高低不一,中南同济医学院的情况尤为突出,留在上海未迁来的比积极响应迁校先来中南的人待遇高,上海来的又比原武大医学院高,上海先来的教师想不通,影响迁校工作,这是一个问题,对教师的团结和工作情绪都有影响,要求加以适当解决。

此外,会上有的学校还提到经费掌握有过于机械和不合理的地方,如同济医学院提出该院没研究经费一项。关于毕业生分配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意见,主要是过去未很好做到专材专用,分配时对地区上适当照顾不够,在工作岗位上又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和业务指导。

会议发言热烈、踊跃,也比较扼要、中肯。采取这样座谈联欢的方式,征求改进学校工作的意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校和教师的情况,改进学校工作,而且使他们感到党关心和重视学校教育工作,鼓舞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会议结束时由潘梓年同志发言,对教师所提问题一般均作了解答。像这样的会议,我们准备以后每年都能开一两次。(1954年5月)

来源:

湖北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