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转发华南分局批转广东省粮食指挥部关于中农问题的报告及华东局批转聊城地委关于发动老中农问题的报告

各中央局、分局并转各省委、市委:

现将华南分局批转广东省粮食指挥部《关于中农问题的报告》及华东局批转聊城地委《关于发动老中农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一并转发各地参考。

各地均须按照中央1954年1月16日关于“依靠贫农和中农的巩固联盟”口号复华东局电所指示的原则,向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将团结中农的政策解释明白,并真正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应当指出:团结中农,不仅是购粮工作中必须从始至终正确地予以贯彻的政策,而且是在发展农业生产及整个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必须正确贯彻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正确执行这一政策的关键,除了认真解决干部及党团员的思想及对中农进行耐烦的思想教育外,还必须不断地注意教育贫农,使贫农懂得团结中农的重要性,并善于积极地主动地去团结新老中农,这才能真正达到贫农和中农团结无间的目的。

 中央1954年3月15日

(下附华南、华东原报,不发华南、华东)

华南分局批转广东省粮食指挥部关于中农问题的报告

各区党委(转各县委)告广西省委并报中南局、中央:

省粮食指挥部对中农问题向分局的报告很好,特转发各地参考。

目前,购粮运动正全面展开。根据发展情况来看,完成任务虽接近80%,但剩下的约20%强的购粮任务已感到很难前进,而时间又很紧迫,到1月底必须全面结束运动转向生产。因此,如何迅速使中农自愿地把余粮卖出来就成为全部胜利完成购粮任务的关键所在。因此,坚持做好团结中农这一方针必须更具体地予以贯彻。在目前来讲,必须重新调整部署,将任务完成好的区乡抽出力量分配到那些完成任务很差的区乡去。并指定强的干部专门到那些区乡切实开好中农会议,把政策交代清楚,耐心解除中农的各种顾虑与消除其某些不满,乃是最有效的办法。各地应认真做好这一工作。其次,交底也是很重要。各地经验证明,已完成任务差不多的乡,告诉群众已光荣完成任务的数目,号召最后完成尾数,结束运动好全力搞生产,这很容易使大家有底,特别中农有底,最后卖出粮食,使任务得以完成。至离完成任务还很远的乡,亦可交底(是交全乡的底与各阶层大体比例的底,但仍不能摊派数字),使大家心中有数,这对我们也甚有好处。因为生产季节迫近,大家都是希望迅速结束购粮运动的。最后是结合生产问题,凡完成任务差不多的乡,应即宣布结束运动转向生产。尚差尾数可以在以生产为主结合解决购粮遗留问题与实行乡的统销工作中继续予以完成。至离完成任务尚远的乡,虽仍以购粮为主,但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工作进行,在做法上并可从生产入手。据粤西经验,这是今天更好完成购粮任务的最有效办法。

 华南分局1954年1月13日

附:

广东省粮食指挥部关于中农问题向分局的报告

关于中农问题向分局的报告

(一)最近根据分局与陶铸同志对购粮运动的指示,连续发了几个电报指示。各地均能根据指示精神,通过召开干部会议总结检查工作的方式,及时地贯彻下去,纠正了部分地区的急躁图快、强迫命令的偏向,因而也提高了干部的思想与政策水平,使运动发展得更为稳健。但从目前各地所反映的一些片断材料来看,有两个问题须要强调提出,并要求能彻底地加以解决。

第一,对团结中农应采取怎样的具体做法,才能使其自愿地将应卖的粮食迅速卖出。目前,在一般县区干部中要团结好中农,这一问题作为政策方针来认识,大体上是解决了(并开始行动,有的已摸索出一些经验)。但不少干部对团结教育中农工作的艰苦性与持久性认识得还是不够的,且办法也很少。如有的开始时耐心,但一遇到困难就变为急躁;有的开始时深入,但到了一定的限度就又浮起来。这些情况,特别在运动濒于结束而任务又未完成之际,更易产生。个别地区和乡,已发现了这种情况。个别干部中,有的说中农“顽固”,有的则实行“车轮战”,而美其名为“艰苦深入,轮换串连”。又如阳江十五区的个别乡,把雇贫农与中农划为两个阵营,发动互赠红旗、稻谷、香烟等,其结果必然会产生另一种形式的强迫命令。

第二,现在全省任务已接近完成80%,但据一些已完成任务的乡调查,所购多为雇贫农的粮食,而中农售粮较少,尚有应售而未售的余粮在手。据粤东7个乡与粤西2个乡的初步调查材料统计,雇贫农卖粮的占本阶层户数94%以上,甚至有的为100%;而中农卖粮则仅占其本阶层户数的85%,最高的也不过94%。又粤东7个乡的统计,中农每户平均卖粮525斤,雇贫农每户为402斤,其中潮安池湖乡中农卖226斤,而雇贫农竟卖了231斤。这也就是说,中农卖粮面是小于雇贫农的卖粮面的,而中农平均卖粮数也和雇贫农的相差无几,个别地区甚至还低于雇贫农。另一种情况则是,有一部分中农根本没卖粮或卖粮很少,而雇贫农则卖粮过多,甚至将全部口粮也卖掉。如廉江十区马岭乡中农90户,只有75户卖粮,其中1户秋收及其他收入共37担谷,但除掉缴公粮外,1斤也没有卖出;而普宁十一区新荣乡的雇贫农,于卖粮3、4天后,即有19户需要买回米去吃饭。总之,从十几个乡的初步材料来看,雇贫农卖粮过多,卖粮面过广这一情况值得我们严重注意,因为这种情况对今后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其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雇贫农易于发动,卖粮时过分地强调了带头;二是土改不久,雇贫农底子薄,需要卖粮买回生产与生活资料。而中农卖粮很少或不卖粮的主要原因则为:干部对团结中农的政策坚持不够,忽视艰苦深入的思想发动,而批判自发势力又有点过火,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更加重了中农的思想顾虑。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应该收购的余粮未完全收购到手,而不应该收购的却收购了不少。因此,今后剩下的约20%多一些的任务,必须主要的是从中农和富农的手里买出。因此,今后购粮任务最中心、最突出的问题也就是中农问题(因各地经验证明只要中农工作做好了,富农完全孤立起来了,富农卖粮问题则好解决)。

(二)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认为,提出中农(老中农)是目前购粮中的重点,是完成任务与贯彻政策的关键,是适时的,也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不能把这一部分人的粮食拿出或拿出很少,购粮任务即使完成了也是虚假的,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这样势必在春节时增大粮食的销售量,假如不能充分供应,就会使国营陷于被动,予农村自发势力与市场投机奸商以可乘之机,这在政治上、经济上对我们都是很不利的。

团结中农问题,是我党的一贯政策,在购粮运动中更不能有丝毫的违背。因此,对中农的工作方法,只有靠艰苦深入的说服教育,要在中农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把粮食卖给国家,此外,无任何捷径可走。事实证明,“挤”不但于事无补且招致紧张与混乱的恶果。如龙川八区黄石乡一中农就说:“你越不团结我,我越不卖,看你怎么办?!”怀集县五区个别乡采取对中农评议的方法,结果仍有10户未卖粮并引起中农的思想混乱,并有的县的中农因疑虑而逃走。对中农要坚持艰苦深入说服教育的方针,首先是因为中农终究不同于雇贫农,其自发势力倾向较重,思想顾虑多,轻于听信谣言等,这些思想不可能一下子就打通,必须多次地、反复地来教育提高。中山县有一中农经过12次的教育才把应卖的粮食卖出,这就是很好的证明。其次是要深入了解并掌握中农的思想情况,针对不同的具体思想顾虑,逐步地加以解决。如潮安一区一个中农,听说购粮后两夜没睡着觉,经干部了解,知道他是怕报了余粮挨斗。根据这一情况,干部向他交代了政策,说明有余粮卖给国家是光荣的,结果该中农情绪安定了,并带头卖了粮。相反地,有的地区宣传教育流于表面化,则收不到效果;还有的乱宣传,不但收不到效果,还惹得人心惶惶。如有的说“中农不卖粮就是反革命”,有的说“我们的政策是根据社会主义发展而变化的”等等。

我们认为,做好团结中农的工作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第一,党的政策一贯是团结中农的,只要根据事实一启发,中农是能体会到的。

第二,解放后,中农确实得了很多利益。如粤东有的地区,中农经过算账对比,说有7大好处:(1)佃中农不用交租;(2)土改中分了果实,还退租废债;(3)无苛捐杂税;(4)物价稳定;(5)政府兴修水利,增加了生产;(6)政治地位提高,当家做了主;(7)社会治安好。

第三,这次购粮对国家有利,对中农也是有利无害。

但另一方面,中农也存在怀疑观望,对这一点各级干部也必须充分地估计到,不然就不会认识到团结中农工作的艰苦性。

中农其所以产生怀疑观望,除了由于他是个体生产者,有盲目自发势力倾向以外,直接的原因还有两个:

第一,对我们的政策不了解。

第二,有些地方过去在土改中曾经损害了些中农的利益,致使其心中不满,或对干部的强迫命令作风有意见等等。要做好团结中农的工作,就必须针对上述情况来决定对策。

(三)根据目前各地对团结教育中农的一些零星经验,大体可综合为如下几点:

第一,必须以大力切实开好中农会议。这首先要求很好地向中农交代党的政策,使其彻底相信,党在过去、将来、现在以及此次购粮中都是团结中农的政策。并对过去团结中农工作中的缺点,适当地作自我批评,以打消其顾虑与不满,并进一步很好地解决中农“怕露富”与“待价惜售”思想。要用生动事实告诉他们,国家掌握了粮食,粮价是稳定的,不会再有大的季节差价,以打破其希望明春卖高价的思想。并通过回忆、对比、算细账,使其认识到卖粮确对自己有好处。只有做到这样,中农才会把余粮卖出来。事实证明,很多中农都是在做了很艰苦的工作,经过了曲折的过程才把粮食卖出来的。

第二,结合开好中农会,坚持深入地串连动员说服。这种深入串连动员说服,要有目的,要依靠与其有感情的人,特别是培养中农典型去进行。并须切实掌握中农的具体思想情况,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凡经过这样的串连说服动员的,对中农思想问题都解决得很好。中农较慰快,把粮卖出来。

第三,对中农要多采取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的办法。必须强调说明:依靠勤劳生产有余粮是光荣的,卖给国家更光荣,是爱国的行为;要说明中农不是资产阶级,使中农解除顾虑,大胆卖粮。新会东岭乡有50户中农,第一次卖粮45%,第二次卖粮35%,经过讲明卖粮光荣后又卖出25%。同时,领导上还要注意培养典型,陆丰富美乡培养了中农3个典型,便带动了40个中农卖粮。

第四,经过中农会议结合串连发动后,可能剩下一部分思想比较落后的中农。对这些人需要更耐心地研究其原因,召开专门会议,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如果还有某种顾虑与对我们在工作中有某些毛病不满,领导上可进一步加以耐心解释与作适当的检讨,以使其能真正体会到共产党是团结中农的。这样做不仅利于购粮运动的开展,且利于发动中农,孤立富农。如紫金九区四元乡,这样做了后,中农暴露出“九怕”、“四不满”,干部针对这一思想一一给予解释,对正确的意见并表示虚心接受,结果中农反映良好并开始踊跃售粮。

第五,购粮任务达70%到80%时,干部最易产生盲目乐观、“差不多”或急躁图快的思想。这时除教育干部继续努力,不要松劲、不要急躁并坚持耐心地说服教育工作外,可向群众、中农交底,使其知道再卖多少就不卖了。如中山永合乡,召开了群众大会,总结了成绩,表扬了积极卖粮的分子,宣布了全乡任务和完成的数字,会开得很好,会后又紧接着进行个别串连,结果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第六,结合生产,从生产入手。因为生产不仅是中农而且是广大农民最关心与最迫切的要求。要向农民说明支援国家工业化的最大责任就是增产粮食,宣传“三好一光荣”(即劳动增产好,省食俭用好,参加互助合作好和售粮给国家光荣)。中山一区沙岗乡一个中农,本有1000斤余粮可售,但开始只认售了600斤,后来一个积极分子从明年生产计划开始去串连他,又由生产谈到生产资料的需要,结果先增加200斤后又增加200斤,卖足了1000斤。

以上意见是否恰当,请予指示。

 广东省粮食指挥部1954年1月13日

华东局批转聊城地委关于发动老中农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山东分局、各省市委、各地委并报中央:

聊城地委《关于发动老中农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很好,特转发各地党委参照仿行。巩固地团结中农特别是老中农,不仅是粮食统购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而且是今后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应长期注意的重大问题。因此,各地党委均应密切注意中农(特别是老中农)在粮食统购中的每一个动向和每一个反映,并注意积累关于发动中农和团结中农的经验,择其成功者加以推广,以求更好地带领全体中农和贫农在一起,为实现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而奋斗。

 华东局1954年1月18日

聊城地委关于发动老中农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分局并各县、镇委:

自贯彻总路线教育和粮食统购统销教育以来,深感发动老中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各县都注意了教育、发动中农的问题。我们体会到毛主席指示的“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其中最值得注意“加工”的是如何教育老中农这个阶层的问题。所谓小农经济处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十字路口上,表现在中农这个阶层更加明显。所谓“怕归大堆,吃大锅饭”,怕“合作互助不自由,吃亏”,怕“统购统销国富民贫”等等顾虑,主要是老中农更为严重。其所以如此,除了由于他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的保守性、落后性更大,自私自利、患得患失的心理更强之外,还由于我们过去经常地关心教育他们不够,甚至在有些地方过去执行党团结中农的政策出过某些偏差。虽然这些偏差一般地都得到了纠正,但遗留的一些不良影响仍然存在,他们对党的政策往往心存疑惧,不敢遽而相信。有些老中农认为“共产党对贫农中农有亲疏之分”。他们对自己在共产党领导下,所得到的翻身利益不很自觉,甚至有的存在着“贫农翻身,中农并未翻身”的思想。因此,对老中农不得不更加慎重,更加费力地去教育发动。

鉴于以上的分析与认识,我们就把发动老中农作为能否把总路线教育搞深搞透和能否做好生产、合作互助、统购统销的重要关键,指示各县认真抓住对老中农“加工”宣传。现各县一般皆重视了这个问题,召开了一些老中农会议,并初步获得以下几点经验。

(一)发动老中农必须首先教育基层干部、党员、积极分子,端正他们的态度。事实证明,不少干部、党员、积极分子对团结中农的重要性不深刻了解,存在着仇视中农“落后”的思想情绪。如莘县一区高庙乡在研究发动老中农问题时,乡干宫建业即说:“老中农还得治(强迫)、不治不中。”村干于洪恩在讨论会上(不是老中农会)看到老中农不发言,急躁地说:“你讨论不进去,不发言,我就去搬兵(叫乡区干部去)来解决。”因此,不首先提高干部、党员、积极分子的思想,就不能很好地发动老中农。而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反复讲明中农是劳动群众,只有贫农中农的巩固团结,才能有力地限制富农剥削,向投机商人作斗争,才能更好地提高加强工农联盟、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因之,对他们是绝对不能打击的。如果打击了他,必然使生产情绪降低,不仅不能完成现在的生产、互助合作、统购统销任务,而且分裂了自己阵营,便利了反革命、投机商人的活动,影响到农村社会主义的改造工作。并用反正利害对比的方法,结合实例,回忆执行中农政策的情况,就可提高认识,打通思想。经验证明,哪里注意了首先教育干部,打通干部这一关,哪里老中农的发动就比较顺利。否则开老中农会就变成单纯“挤老中农的粮食”,形成对立,提高不了中农思想,各项工作就陷于停顿。

(二)在向老中农进行教育时,必须从中农的特点和其切身经验出发。经验证明,抓住以下几点很为重要:

(1)算清政治文化翻身账,使其认识中农也翻了身。一般说老中农在旧社会里受地主、富农、封建势力的压迫是很严重的。特别被流氓(群众称之为大青皮)和土匪打击敲诈的对象主要是老中农,中农因此人格被污辱,甚至死于非命,经济被损害,甚至倾家荡产的很多。只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其倒出苦水,并和现在社会对比,就会使其认识自己确也翻了身。但进行这样的对比中,又必须预察到中农对我们的意见,我们错的适当加以检查、认错,属于糊涂观念的(如救济粮款、贷放粮款不给他等)就结合贯彻各方面的政策,加以解决,否则也不能提高思想。文化翻身他们体验很亲切,对比也容易,稍一引导,即可解决。

(2)透过计算物价稳定,工农业产品差价缩小,使中农所得到的利益和回忆过去由于工业不发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惨状,进行工业化的教育。一般计算的结果,中农因工业的发展得到的实惠都比贫农大。而帝国主义侵略时,他们受损失也更严重。只要这两方面搞得透,就容易启发他们积极拥护支援工业化的思想。

(3)所有制问题是中农所最关心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是首先说明劳动光荣的道理,肯定中农几年来积极发展生产的成绩,然后通过互助合作和单干对比,使其认识组织起来的好处,小农经济对发展生产的限制性;从互助合作的好处再提到将来大合作社,使用机器,生产将有多么大的发展,归结到那时土地不分红,农民所得也会比现在高得多,生活比现在好得多;然后反复说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生活资料私有,按劳取酬、衰老病死公家救济抚恤等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特点和参加大合作社是自愿的政策,就可大大解除顾虑,并提高其组织起来的积极性。

(三)注意在中农中发现培养积极分子作骨干,使用骨干力量发动群众。因为中农保守落后性比较大,接受落后社会的老一套也比较深,同时还存在着“不见兔子不放鹰”的思想,专向同一阶层看齐,观望对比的劲头很大,所以培养积极分子带动很重要。但是中农中认为“露头的椽子先烂”,怕得罪别人的思想也严重。因此,培养中农里面的积极分子打生产、生活谱,积极搞生产、互助合作、卖粮支援工业化,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行动,教育启发别人很重要;不要单从卖粮食表明对他们的信任这一点上来培养典型。但也不要企图一下子使他成为完整的各方面的典型,只有逐渐慢慢地培养,才可以成功。

(四)会议发动和个别访问相结合,深透地解决思想问题。事实证明,有些中农在会上还不敢完全暴露思想问题,采用个别访问、漫谈,帮助打生产生活谱的办法,可以摸清思想,解决问题。如濮县马同乡老中农邢玉德,在动员售粮中,会上不发言,党员陈学冉和其个别谈话后,知道他的主要顾虑是怕露富。经反复说明了劳动生产有余粮卖给国家光荣的道理,解除了顾虑,就自报卖余粮800斤。有时领导干部(特别县区的领导干部)和他们进行个别谈话,鼓励其生产劳动好的成绩,搞通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容易协议解决问题。

(五)召开老中农会应注意满腔热情、毫无隔阂地教育、提高他们,避免引起“整中农”的误会。有些地方采用开老年会、生产能手会议的多种形式(老中农生产都是好的),有的用扩大人代会的形式,也有的适当吸收一部贫农新中农参加,并特别启发他们开家庭会议,这样都比较好。但也有的村是中、贫农先后分别开会,引起中农的很大顾虑,形成中、贫农对立,这点很值得注意。

以上几点,希各县参考运用。不当之处,请分局审查指示。

 中共聊城地委1954年1月11日

来源:

根据文件的原件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