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部对浙江省目前合作化工作的意见

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部:

据已知材料,你省农村紧张情况仍在延续与发展着,农民生产情绪很不稳定,除粮食工作之外,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过猛,步子迈得过大过急(由千分之六发展到百分之三十几),也是促成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此,特建议你们对合作社数量分别地区实行压缩,有条件巩固的必须加以巩固,无条件巩固的,应主动有领导地转回互助组或单干经营,能够巩固多少算多少,不要勉强维持虚假成绩。省农村工作部同志顾虑到收缩会引起脱离积极分子的错误,这是对的,但如果群众是不自愿的,社巩固不下去,让积极分子长期脱离群众,我们最终还会连积极分子与群众一起脱离,并造成社会生产的巨大损失。因此正确的方针只能是:有条件办好的一定争取办好,不可冒退;没有条件办好的,应打通基层骨干和办社积极分子的思想,团结住他们,和他们一道领导群众实行改组,一道领导好退社的农民进行生产,无论他们是退回互助组或个体经营,都应该把他们的生产搞好,始终保持良好联系,不伤感情,为将来办好合作社而继续努力,在这些地方为了帮助基层骨干和积极分子下台,可由我们代为出头转圜。要向群众说明:合作化是为了农民的利益,因此要完全依照群众的自愿来进行,基层骨干和积极分子的工作方式不当,是有缺点的,这与上级要求太高有关,不能只怪他们,使他们以后好继续向群众进行工作。对省以下各级干部,亦应该逐级由上面领导同志把发展过猛的责任担当起来,使下面同志能,够无顾虑地进行工作。对于退社或解散社的经济问题的处理,要照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深入典型,创造经验,作出公平合理的原则规定,使大家不伤和气,将来好再联合起来,避免可能发生的各种纠纷。闻你省现行的合作社经济政策,某些地方土地,报酬显低,社员交公粮外即无剩余,树木及养蚕副业也过早入社,这些都是不妥的,望迅速研究改正,以利于团结中农,巩固贫中农的联合。有些合作社有条件办下去,但因粮食紧张,贫农缺乏口粮、种子,中农不愿拿生产抵垫费用,国家应在销售粮食方面,在低息贷款方面给以支持(贷款要由银行做出切合的计划)。

估计你们在加强了领导的条件下,能巩固好三万个社,保持百分之十以上的农户在自愿基础上继续合作下去,虽然走了一小段曲折的道路,仍应承认是很大的收获,而不是什么失败,如能巩固的多一些当然更好。这个缩减数字不必下达,只作为省委内部掌握的计划,对下级只说明,能巩固多少算多少,确实办不好的不要勉强维持,能巩固的要力争巩固,要实事求是。你们意见如何,希速电告。

(此报得谭震林、江华两同志同意)

 中央农村工作部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附:

关于浙江省农村情况的报告

(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一日)

杜润生 袁成隆

中央农村工作部、中央二办:

一、到省后,已将在京会商的意见,向省委作了传达。

二、浙江省农村紧张状态确未平息,若干地区正趋向于高度紧张。由于过去工作基础好,工作有成绩,迄今尚未发生严重事故,但估计生产受影响是难免的了。

三、粮食方面,产量打高了,不少地方购过头,统销面过大(多者达百分之八十)和中农、贫农关系都很紧张。合作社发展过多,从去春二千多社,千分之六发展到目前五万多社,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参加农户达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有二十九个县),其中有一部分是好的,但因政策准备不够,问题很多,经济政策上很混乱;有一部分办不下去,办下去也办不好的。由于粮食、合作两紧张,领导力量顾此失彼,拖得全盘工作有些被动。加上去年贯彻阶级政策不完整,主要的偏差是对团结中农有所忽视,这就加重了党和中农之间贫中农之间关系的紧张,不少的合作社,向政府要钱要粮,“中农不投资,贫农要预支”,坐吃山空。旧的生产关系改变了,新的生产秩序无法确立,拖下去,将会既脱离中农又脱离贫农,有使我党陷于孤立的危险,工作中陷于被动还是小事。

四、一年之计在于春,必须赶快下马。省委已有预见,过去已有一些措施,并正在进一步采取措施。下粮食之马,省内要决心做好合理销售,但恐需要中央予以支持,现在猪、羊减少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卖家具,吃种粮,要饭,卖子女,请愿,老弱者躺在床上饿死等现象已续有发生,逞不稳之象,销售计划恐不易保证。下合作之马,这是省内可以自行解决的。除全面端正自愿,互利政策外,这需要实行一个全力巩固,坚决收缩的方针。即丢掉虚假成绩,集中力量巩固真实成绩,以免全面勉强维持,把力量分得四散,什么也办不好,使紧张局面拖延下去。

五、收缩意味着向个体经济让出点阵地,以便巩固已得的合作阵地。省委对这一条方针是同意的。值得慎重的是做法:

(一)拖长时间慢慢搞,以免退乱,退出偏差。

(二)该快的事情快,该慢得慢。即宣传政策和群众广泛见面,让愿转的社愿退的社员先转先退,这方面要快。留下愿退愿转去而有难转难退的社和社员,在全面转入巩固的前提下缓一步处理,这方面要慢。在最混乱的地方快,冒进不大的地方慢。不强迫留,不强迫退。这样可达到既快又稳。从全局着眼以第二条办法为有利。省委趋向于采用这一条,正分别地区,分别类型,定出方案,并拟派大员下乡,做出榜样,进行措施。

六、省委此次对问题的处理是有决心的有办法的,处理问题围绕着当前工作利益,搞好生产并且紧紧掌握着既发扬成绩,又坚决纠正缺点,既逐级承担应担的责任,又划清了是非界线,既保护干部积极性,又帮助他们去掉盲目性等几条精神和办法。从县以上干部表现来看,大家都是清醒的团结的。

以上如有不妥,请予指示。

 杜润生 袁成隆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一日于杭州

附:

在全国第三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一九五五年四月)

吴 植 椽

[吴植椽当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

一、关于浙江省农村紧张情况

听邓老报告,有很大教育启发,对农村情况的分析和所提方针,完全拥护。浙江省农村紧张情况,比起全国其他地区来,更紧张。邓老指出,某些省份尚未缓和且有所发展,浙江大概属于这一类的省份。

第一个原因是合作化。从浙江基础条件来看,不能算是正常的,健康的,而是冒进的。去年3800多个老社,今年发展到50950个社,另加上4800个自发社,共达55000多个。这些社的发展:九月份发展9000多个,10月到11月上半月,发展最多。11月10日统计,发展39000个,当时虽经传达了中央会议精神,但领导上未坚决转,确定全力巩固,却留个尾巴,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一些,结果又搞了1万个。发展既快且多,也分不出批了。超过了准备与基础,问题较严重:

1.强迫命令。发展社中,有些县比较乱。如吴兴县善连区召开全区斗争富农大会,会上,县委宣传部长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办社。不入社,跟他们一样!”

2.粮食统购统销对合作化的影响。1953年搞得凶,许多地方一律按合作社的产量定产,个体农民吃亏。有的地方,个体农民定产比合作社还高,农民觉得没底。改造土改落后乡,农民怕重划成份,痛哭哀求入社,不入社与地主、富农在一起,不好过日子。

3.互利政策处理粗糙。个别县县委规定错误政策。嘉善县规定土地入社评产一级制。耕牛、农具大都采取折价入社,<做为>股份基金的办法。宁波专区7000多个社,私有租用的只占0.26%。折价比冬季价格还低10—20%。价款归还期限,义乌县有二个社规定从1956年开始,共60年还清。土地、劳力比例,少数县有毛病,大部分县问题不大。但土地评产上问题很大。压低产量很严重,有的压低20—30%,实际上压低了土地报酬。不够交农业税的情况,少数县是存在的。绍兴县有一个社要求办高级社,就是为了土地报酬过低。农民称不够交农业税的社是“特级社”,不如办高级社便宜。经济作物、山林处理上,毛病也不小,把处理一般土地的办法硬套到经济作物上去,引起农民很大不满。生产混乱现象,也是严重的。

据目前了解,新社中有二种类型是整顿的重点。第一类是入社不自愿,春耕生产准备工作很差,维持不下去的,约占总社数的10%,嘉兴县有一个社共56户,经常下田劳动的只有七八个。社长天天叫,等齐人才下田。捻河泥,船漂出去30多里没人管。鄞县发现社的耕牛“旅行”30多里,更有耕牛绳子自己绕脖子“自杀”死的。农民批评这些社:“做起活来,象日本佬放火;走起路来,象文秀才祭祖;吃起饭来,象上山爬土;评起工分来,象武松打虎”。第二类社是,办社条件不够,加强领导也办不好的,约占总社数的30%,由于办社后,领导全力以赴搞粮食,社的巩固没人管。浙江接受四川经验,50多个县出了布告。有的农民一看布告就退社了。乡干部看见发了慌,把布告扣起来,不敢贴。宁波地委不敢向农民宣布入社退社完全自愿,要在布告上去掉“完全”二字,在自愿后面加上括弧“秋后可退社”。农民生产消极,突出表现在投资顶牛,不添修农具。耕牛估计全省减少5700多头,比1953年减的少一些。死亡的耕牛中,据典型材料看,社内的约占60%。二月底,全省垮台的只有19个社;3月底垮264个社;垮台少的原因,是农民被鼓[箍]住了。如退社要收回三证就是浙江的例子。全省1000个社以上的县有17个,其中严重的有十个县左右。发<展>也不平衡,上虞县1300个社,共分布在120个乡,计:一个社的50个乡;3个到5个<社>的50个乡,20到30个社的有20个社[乡]。

第二个原因是粮食问题。1954年产量141亿斤,连征带购共51亿斤,占38%强。1953年上报产量143亿,有虚假数字,实际是136亿斤。1954年比1953年增产5亿斤,征购数增加了9亿斤。1953年上调中央4亿斤,1954年上调11亿斤,增加了7亿斤。全省销量41亿斤,计:360万城市人口,销18亿斤;经济作物〔区〕60万人口,销3亿斤;酿造业销1亿6;复制业销3亿6,财经粮3亿2;沿海渔盐区销1亿5,合计31亿9千万斤,扣除后,1800万农民,销9亿斤。总产量141亿斤,扣除征购数51亿斤,实留90亿斤,加上统销9亿斤,只99亿斤。内13亿斤马料豆、蚕豆、大麦、芋艿不能当口粮。每人留粮477斤。浙江吃粮水平高,不够。其中并包括地瓜,杭嘉湖地区红薯卖出作酒精原料。据调查,浙江农民种子口粮每人每年要540斤。购粮任务重挖粮挖的多,于是统购顶牛,强迫命令。有些地方提出了“斗争富裕中农,拔钉子”等错误口号。农民说:“搞别的工作,共产党总有个路线,搞粮食,也没路线了。”今年粮食工作中,除附加7%外,又扫了几年尾欠。全省公粮完成112%。统购中顶牛,死134人。现在,除温州专区好一些外,其他地方统销很紧张,金华、建德、嘉兴专区更严重。龙游县直接为粮食供应饿死4个人,有数起农民偷偷把小孩送去政府,县委雇了四个保姆在养,省府派了一个工作组到区里,烧了饭被农民抢去吃了。衢州地委副书记,去开化县一个村了解,全村72户,只有3户有饭吃,农民吃树皮、草皮,脸色青肿。开化县126个村,这样情况严重的有39个村。农民说:“共产党把我们当渔鹰,脖子一压,大鱼小鱼都吐光了。”目前,全省一天销1300万斤,占农业人口60%,个别县更严重。缺粮户,余粮户都好办,只是真假难分不好搞。因此,光从供应面看问题不行,凡粮食挖过头的地方,供应而一定要增加。

粮食的紧张,影响到党内关系的紧张和不正常。在产量上,各级党委内部,上下级吵架。金华专区为粮食问题处分了480多个干部。情况紧张后,对领导意见更大。金华地委正副书记原来意见不一致,现在意见更大。区、乡干部对县委意见也很大。杭县开扩大干部会,乡干部哭的有20多人。上面批评资本主义尾巴,群众骂不实事求是。对生产影响很大。全省毛猪共减少120多万头,占原有毛猪数的30%,盛产火腿的金华专区减产40%。部分地区发生抛荒现象,金华的兰溪、龙游、义乌等5个县共有数千亩。开化县虹桥区一个乡即有70户逃荒。农民不敢种地瓜,怕种下就被挖了。有些地方,由于统购后未及时供应,农民入城买大饼、油条、饼干,钞票花光,供应粮食后,反没钱买了。兰溪县城发现农民大批卖桌子、椅子的现象,社会秩序不好,全省已发现7次2、3个村范围的骚动。

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三定贯彻不下去。(财经会议给浙江任务又增加5000万斤,我们要求上交减2亿5。)地委对省委就顶了牛,建德地委书记提意见,如省里再不解决,要向中央报告,还说要辞职。造成统购紧张的原因是我们把产量报高了。过去把先进田、试验田估计过高,浙江省按150亿斤派的任务,现在141亿斤,相差9亿斤。产量报高是历年促成的。1949年,90亿斤;1950年,112亿斤;1952年,又增19亿斤。历史上报高了,现在压不下去了。据现在看,1952年不少劳模作了假报告,生产竞赛中提出的产量,讲多没关系,征购二年,我们的马脚就露出来了,过去的错误,我们承认。

1953年统购中,在教育上花了功夫,先后搞了4个月。1954年对报高产量,未认识清楚,偏[片]面地只看到农民的自发倾向和富农的破坏,因而,斗争富农很凶,崇德县把套购60斤粮食的富农,罚款几千万元,罚垮富农,结果影响了中农。若干地区,由于粮食紧张,群众要求解决粮食问题,干部力量转不过来,合作社根本没法整顿。

第三个原因,是市场问题,亦较突出。浙江农村零售额中,1953年国营占48%,私商占52%;1954年国营占64%,私商占36%。除了国营公司、供销社有冒进思想外,主要是商业计划上的毛病。营业计划,根据农业产量来推算分配的,1953年计划产量是157亿斤,国营公司按这一计划去完成任务,私商分配到的数字却是空的。这是促使私商垮台的原因之一。另外,商业部门工作中的毛病和错误,造成的人为紧张,也是严重的。衢县城十三条龙,农民耽误生产。嘉兴农民买猪<肉>排队掉死在河里。萧山县一个农民门上一头挂人民币,一头挂菜刀,说人民币象刀一样。崇德县原来规定食油每人限购2两,供销社扣1两,排队更严重。杭县供销社尽量留机动数,布留了48万匹。省规定毛猪120以上,80斤以下不准农民杀,农民就杀80—120斤的(现已由省府取消这一规定)。供应紧张,下面乱统销,平湖新塘乡规定买油、布、盐、豆饼等十一种商品都用票子。价格政策上,农民意见也不少。另外,搞了一百多个土改落后乡,看来,没有强的领导,当作运动来搞是不好的。干部作风强迫命令如杭县的拔荸荠苗,也是一个原因。

总之,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性的因素是合作化与粮食。粮食也是相当长的时期内带根本性的因素。好的办法,靠人去做,干部本身如不好,靠他去贯彻工作就不行。浙江基础不能算太好,工作做好,很不容易。紧张,主要是领导问题,省委农村工作部毛病很大。反对饶漱石错误思想后,对合作化产生了盲目积极性。搞社会主义劲头大,具体政策掌握不紧。贯彻阶级路线、依靠贫农,当做运动来搞,未做好一系列的经济工作是做不好的。对团结中农注意不够。嘉兴地委提出“抓两头,带中间”(依靠贫农,斗争富农,带动中农)的错误口号,未及时严肃纠正。

建议中央:在拟订工业、商业计划时,对按农业计划订计划的情况要考虑。农业生产计划,不稳定,不准确。浙江是“思想产量”。平湖县全县花了很多力量,100多亩地实收实割,产量还是报高了,因为选的多是好的。总路线教育前,各地报的产量是137亿斤,总路线教育后,思想提高,报的产量增加<到>143亿斤。国家如按照这种思想产量来订计划,危险很大。

工业上,蚕桑问题原说是由于合作化政策关系。现在看来,原因是领导问题。领导一抓,蚕种任务就布置下去了。养蚕一定要根据桑叶产量来确定的,1953年浙江因桑叶不够,倒了一万多张蚕。桑叶价格年年上涨。1950年每担1万5,1952年2万,1953年3万,1954年7万。外贸部按中央农业部给浙江的养蚕任务订计划与国外订合同,我们感到没法保证。小农经济与国家计划是有矛盾的,下面犯了很多错误,强迫命令是与此有关的。中央轻工业部在杭州规划办一个大型丝织广,已在兴建,如浙江养蚕任务不能如数完成,这个厂势必要停工,我们没把握。

粮食问题犯主观主义,致商业上、工业上都会有问题。建议中央农村工作部,如认为全国农业产量3400亿斤没把握的话,考虑适当降低,以免影响其他事业的发展。

二、对今后工作的意见

1.解决农村问题。缓和紧张情况是搞好生产的关键。要掌握农民当前的迫切要求去解决主要的问题。浙江打算把合作社适当收缩。现有55000个社(包括4000个自发社,8000个社架子政策问题未处理)中,4000—5000个生产混乱,实在办不下去的社,好解决。拟作为第一批转为互助组。主要是解决干群思想问题,并把经济关系处理好。

2.粮食问题。先做好统销工作,拥护李先念副总理所讲的“指标与群众见面”。希望中央拨给浙江1亿斤粮食,那怕作为后备。各地委要求2亿多斤,省里尚存有8千多万斤,春花可购1亿5千万斤。三定任务要求减少2亿5千万斤,光48亿斤任务就可以定下去了。

3.合作社。除转1万个外,3万个社要进行工作,巩固下来。要挤时间,出力量。省、地、县三级精简,拿干部下去,解决问题不大。省委决定:每区三个到五个人专门管社。现在,区干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窝,借各部门的人,只能是暂时的。要求每个区增加5个人,不一定要编制,只要给经费就行。请中央农村工作部帮助解决。全省经费约100多万元,如中央不能解决,请从农业经费中解决。如:技术推广站原有九人,可挤出四到五个人去办社。

我们觉得中央对合作化本钱花得太少。对一些非当务之急花钱不少。杭州盖一座外宾招待所的经费,可够全省办社干部三年之用。对节衣缩食支援重工业,没意见。合作社讲是重要,只是钱没有。

4.经济援助。据调查,一个入社贫农要支持50元(肥料35元,口粮15元),全省共需1500—1700万元。我们感到,团结中农很重要,同时要解决贫农的实际困难。国家不能给贫农揩油[贫农]就只能从中农身上去揩油。我们主张,贷款直接贷给贫农社员,可推动中农积极投资。第一季度浙江共1800万元,其中分配给社的共1300万元,尚缺500万元,请中央批准。

5.乡干待遇太低。大乡人口1万人,一般5千人,只有半脱离生产的干部3、4人。每月16元,不如供销社的营业员。三面受气,待遇又低。合作社发展后,对乡干部威胁大。不入社,不好做社的工作;入社,参加劳动少,减少收入。嘉兴县塘汇乡<对>入社乡干24人了解,只有一个增加收入,余都减少收入,最多的减少1600斤。另外,大的乡,希望增加些干部。

来源:

浙江省某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