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 毛泽东在省市委和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在省市委和区党委书记会议上)

(一)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大风暴就要到来。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过多的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优虑,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导社会主义群众运动大风暴的正确方针。

否,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

目前农村中社会改革的大风暴有些地方已经到来,全国也都将到来。这是五亿农村人口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的革命运动,带有极其伟大的世界意义。我们应当热情地积极地有计划地去领导这个运动,而不是用烦琐哲学去锁住它。运动中免不了要出些偏差,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难改正的。干部中和农民中的缺点,只要我们积极地去帮助他们,就会改正。干部和农民是在当的领导之下前进的,运动基本上是健康的。许多个别性质的缺点或错误,例如:一方面排斥贫农入社、不照顾贫农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强迫富裕中农入社侵犯他们的利益;这些都应该去进行教育,而不是去进行斥责。要大胆指导运动,不要前怕龙,后怕虎。干部和农民在自己的斗争经验中将改造他们自己。要让他们做,在做中得到教训,增长才干,大批的优秀人物就会产生。前怕龙后怕虎的办法不能造就干部。由上面派下去的干部也要在运动中才能学会怎样做工作。光是进了训练班,听到教员讲了几十条,还不一定就会做工作。

总之,领导不应当落在群众运动的后头。而现在的情况,正是群众运动走在领导的前头,领导赶不上运动,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二)合作化运动已在大规模进展中,我们却还需要辩论合作社能不能发展,能不能巩固。看来问题的中心是在优虑现有的几十万个合作社能不能巩固。如果不能巩固,当然谈不到发展。有些人看了过去四年的历史(从一九五一年算起)他们还是不相信,他们还要看一看一九五五年这一年的历史,他们也许还要在一九五六年看一年,才能说服这些同志,使他们真相信。所以,这两年的工作很要紧。

(三)我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算起,已有五年的历史。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央做出第一个先向地方党组织发布并在各地试办的互助合作决议草案的时候(于一九五三年二月决定在报上发表),只有合作社三○○多个。过了两年,到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六日中央发布第二个合作社决议的时候,合作社已发展到一四、○○○多个,两年时间增加四六·六倍。

这个决议指示要在一九五三年冬季到一九五四年秋收的时候,合作社由一四、○○○多个,发展到三五、八○○多个,却只准备增加二·五五七倍,而其结果,这一年却发展到十万个社,成为一四、○○○多个社的七·一四倍。

一九五四年十月中央决定,由一○万个社增加六倍,发展到六○万个社,结果是完成了六七万个社,到一九五五年六月为止经过初步整理后为六五万个社(一、六九○万户),只超过计划五万个社。

一九五五年夏季中央决定,到一九五六年夏季,合作社共发展到一○○万个社。现在各省市报来的计划是发展一○三万个社,比一九五五年的六五万个社增加了三八万个社,即增加半倍多一点。户数则由一九五五年的一、六九○万户,发展到二、九二○万户。

问题是能不能巩固。有人说去年的六○万个社计划大了,冒进了,今年的一○○万个社计划也大了,也冒进了,他们怀疑不能巩固。究竟能不能巩固呢?

(四)应当相信:⑴当是有能力巩固这六五万个社的,也能巩固准借发展的三五—一三八万个,或更多一些的社的。请看第一批三○○个社,第二批一四、○○○个社(包括第一批三○○个社在内),第三批一○万个社(包括第二批一四、○○○个誴在内),都巩固了,为什么第四批五五万个社,第五批三八万个社,或再稍多一些,就不能巩固呢?

应当相信:⑵贫农、新中农中间的下中农、中中农和老中农中间的下中农是有一种社会主义积极性的,特别是他们中的觉悟较高的分子这种积极性更大,领导骨干是党员。

(五)要认真整社建社。不是一年整一次,而是一年整两次至三次。有些今年上半年已整了一次的(有些地方似乎较粗糙,还没有下大力去整),我建议今年秋冬再整第二次,明年春夏再整第三次。五五万个新社中有一批比较好的,都比较巩固的社,有些人说有百分之二○,却有一一万个社是比较巩固的。加上上年的一○万个已经大体巩固了的社,那么,在六五万个社中就有二一万个社是巩固的和比较巩固的。可以不可以由这二一万个社带领其余的四四万个社逐步地获得巩固呢?应当肯定是可以的。

(六)我们应当爱惜农民的任何一点微小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而不应当去挫折它。我们应当和县区乡干部、合作社干部共命运,同呼吸,不要挫折他们的积极性。

要下决心解散的合作社,只是那些全体社员或几乎全体社员都坚决不愿意干下去的社。如果只有一部分人坚决不愿干,那就让这一部分人出去,而留下大部分人继续干。如果有大部分人坚决不愿干,只有一小部分人愿意干,那就让大部分人出去,而将小部分人留下继续干,即使这样,也是好的。河北解放了六·○○○个社,二○万户,其中百分之八○是中农。这六·○○○个社占全省一○万个社的百分之六,退社农户则占所有在社农户的百分之七。有一个社只有六户,三户中农坚决不干,让他们走了;三户贫农坚决要干下去,让他们保存了。

浙江由于采取所谓「坚决收缩」的方针(不是浙江省委决定的),解散了一五、○○○个社,这是很不妥当的。这种「坚决收缩」的方针,是在一种惊慌失措的情绪支配下定出来的。这样一件大事不得中央同意就去做,也是不妥当的。并且在今年四月中央就提出过这样的警告:「不要重犯一九五三年大批解散合作社的那种错误,否则又要作检讨」,可是有些人不愿意听。

两种不好:⑴胜利冲昏头脑,使它大大膨胀起来,犯出「左」的错误,当然不好。⑵胜利嚇昏头脑,来一个「坚决收缩」变成小脑袋,犯出右的错误,也不好。现在的情况是属于后一种,有些人被几十万个合作社嚇昏了。

(七)整社建社应依靠党的乡支部,整社建社应与整党建党相结合。干部应以当地的为主,上面派去的为辅(不是说派去的干部不能指导当地干部,而是说主要应依靠当地干部)。

(八)合作社社员必须比单干户增产。决不能老是相等于覃干户,这样就失败了,何必要合作社呢,更不能减产。现在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合作社都增产,这是极好的消息,证明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是高的,合作社胜过互助组,更胜过单干户。

(九)为要增产,必须⑴坚持自愿、互利政策;⑵改善经营管理(生产计划、劳动组织、包工制等);⑶增加生产资料(土地、肥料、水利、牲畜、农具等)。这是巩固合作社和保证增产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坚持自愿、互利政策,有如下各项问题:⑴牲口和大农具是否迟一两年再入社为适宜?入社价格是否公道和还款时间是否过长?⑵土地和劳动力分红的比例是否适当?⑶社员投资如何分派;⑷留给社员自己经营的土地,应有多少;⑸某些社员是否可以使用自己的一部分劳动力去从事某些副业生产;⑹社员成分问题;等等。

这里谈一个社员成分问题。我以为在目前两三年内应当是:⑴贫农;⑵新中农中间的下中农和中中农;⑶老中农中间的下中农——这几部分人中间的积极分子,把他们先组织起来。这几部分人中间的消极分子则暂时不要勉强拉进来。新中农中间的上中农,老中农中间的中中农和上中农,即一切经济地位较富裕的中农,除若干自愿加入者可以接收以外,其余暂时都不要接收,更不要勉强拉进来。坚决不收地主、富农。

这样,先将经济地位贫苦和还不富裕的人(约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按其觉悟程度,分作多批,在几年内,组成合作社,以为骨干,然后再去吸收富裕中农。这样就可以避免命令主义。

(十)在发展问题上,目前不是批评冒进的问题。说现在合作社的发展「超过了实际可能」,这是不对的。中国的情况是:由于人口众多、土地不足(全国平均每人只有三亩田地,南方各省很多地方每人只有一亩田、或只有几分田),时有灾荒(每年有二、○○○—四、○○○万,有时多至五、○○○万人受灾)和生产方法落后(个体经营,畜力农具),以致广大农民生活贫苦,或者还很不富裕,因此有一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针对他们说来,除了社会主义,再无别的出路。这种状况的农民全国占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富裕的或较富裕的农民只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他们是动摇的,有些人是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富裕的农民中也有许多人,因为觉悟不高,暂时还是观望的,他们也有摇摆;但和富裕农民比较,他们是容易接受社会主义的。这是实际存在的情况。而我们有些同志却忽略了这种情况,认为现在刚刚发展起来的几十万个小型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却已超过了实际存在的可能性,这是看见了较小量的富裕农民,忘记了最大量的非富裕农民。这是第一种错误思想。这些同志还对当在农村中的领导力量和农民对党的热忱拥护,估计不足。认为我们的党对几十万个小型合作社都难于使它们获得巩固,大发展更不敢设想。这是第二种错误思想。这两种错误思想合起来就成了一句话,就是:「超过了干部的经验水平和群众的觉悟水平」。

这些同志看问题的方法不对。他们不去看问题的本质方面,主流方面,而强调那些非本质方面,非主流方面的事实。应当指出:不能忽略非本质方面和非主流方面的问题,必须逐一将它们解决。但不应将这看成为主流,以致迷惑了自己的方向。

我们必须相信:⑴广大农民是愿意在当领导下逐步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⑵当是能够领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两条是问题的本质,是事物的主流。如果缺乏这种信心,我们就不可能在十五年内建成社会主义。

(十一)必须现在就要看到:农村中不久就将出现一个全国性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这是不可避免的(地方性的高潮,已经有了)。全国约有二亿五千万左右的人口——五千五百万左右的农户(以平均四个半人为一户计算),将在今后三年内,即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末尾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一年的开头,即一九五八年夏季以前,加入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这就是全体农村人口的一半。我们将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头三年内,即一九六○年底以前,将其余一半农村人口(包括地主富农——这时将消灭富农),基本上完成半社会主义的改造。在这几年内(一九五五年——一九六○年),农村中的改革将还是以社会改革为主,技术改革为辅;大型的农业机器有所增加,但还不多。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四年——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末年,这七年内,农村的改革将是社会改革和技术改革同时并进,大型农业机器的使用将逐年增多,而社会改革则将由半社会主义发展到全社会主义。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地方,通通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农业方面的技术改革,大概需要五个五年计划,即二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全党必须为这个伟大任务而奋斗。

(十二)要有计划。要有全国的、全省的、全县的、全区的、全乡的关于合作化的分期实行的计划。当然要根据实际工作的发展,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计划。

(十三)省、地、县、区、乡各级党组织都要严重地注意农村问题,切实地改善自己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省委书记要抓合作社,要把自己变成内行。由省委书记去教会地、县、区委书记。总之,要主动,不要被动;要加强领导,不要放弃领导。

一九五四年八月(这已经不是新闻了)黑龙江的报告说:「随着农村合作化高涨形势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各类互助工作组织和各阶层群众,已程度不同的普遍动起来。现有社正在筹划酝酿扩大社员,建社对象组正在筹划酝酿扩充对象,不够条件的组也要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群众有的张羅入新社,有的张羅入老社,今年不准备入社的也在积极酝酿插组。动的面很广。已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运动。这是农业合作化大发展的一个新的突出的特点。但由于某些县区有的领导未能适应这个新的特点及时加强领导,因此部分村屯在群众自找对象中已开始产生「强找强,排挤贫困农民」,「争骨干,争社员,相互闹不团结」,「骨干盲目集中」,「富农和资本主义思想富余农民趁机组织低级组或富农社」等不健康的现象。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农业合作化大发展的情况下,光是从新建社本身这个范围和角度出现考虑贯彻党的政策领导这个运动已经不够了,必须从全村范围和全面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角度出发,既考虑到老社的扩大,也考虑到新社的建立,既考虑到合作社的发展,也考虑到互助组的提高,既考虑到今年也考虑到明年以至后年。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贯彻党的政策,使农业合作化运动健康的向前发展。」

这里所说的「某些县、区有的领导未能适应这个新的特点,加强领导」,只是黑龙江是这样吗?只是某些县、区吗?这种领导落在运动后面的严重情况,可能在全国各级领导机关中的许多地方都找得出来。

黑龙江的报告又说:「双城县希勤村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规划。这是领导合作化大发展的一种创举。其重要作用,首先在于通过规划,全面的贯彻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加强了贫中农的团结,有力的开展了对富农倾向的斗争。从全面农业合作化利益着眼适当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与社,社与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的全面的推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其次,通过这样规划就把农业合作化大发展工作,具体布置到基层领导和广大群众,使支部明确了如何领导,使老社明确了如何向前发展,使新社明确了如何进行建立,使互助组明确了提高的具体方向,更加发挥了村支部和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依靠支部依靠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最后,正由于通过这样规划可以进一步摸清农村之底,具体的全面的贯彻党的政策。因此既可防止急躁冒进,又可防止保守自流,从而正确贯彻「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结果呢?黑龙江的报告附了双城县的报告,这个报告说:「通过支部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进行全面规划的结果,「排挤贫困户入社的偏向纠正了,骨干过分集中的问题解决了,互相争骨干争社员现象没有了,社组关系更加密切,富农组织低级组的企图失败了,」基本上实现了支部的计划,两个老社扩大了百分这四十,搭起了六个新社架子,整顿起两个互助组,估计搞的好明年全村即可合作化。目前全村群众正在积极实现今年农业合作化发展计划和搞好增产保收。村干普遍认为「得虧这样一搞,要不就乱了,不但今年搞不好,还要影响明年」」。

我看就照这样办罢。

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应当作为我们的方针。

来源: 甘肃省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