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经过全行业的合营、合作,随同全国各地一同进入高潮,改造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在这期间由于缺乏经验,特别是我们做具体工作的人员水平不高,努力不够,准备不足,工作中还有许多缺点。诸如某些地方曾发生了过早过急地并厂并店和不适当地改变小商小贩原有的经营习惯与管理制度等偏差,因而造成供、产、销的一时失调。但是,总的说来,运动基本上是健康的,收效是巨大的。私营工商业者所以能够如此踊跃地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政策起了决定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强大发展,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激荡,私营企业职工的督促以及改造方案给工商业者指出了光明的前途。最后,在这种万事俱备的条件下,加上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反对保守主义思想的号召,扫除了主观认识上的障碍。因此,改造高潮的到来应该说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就如同“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样自然;尽管在具体工作上还有准备不足等若干缺点,尽管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还有极少数的工商业者犹豫彷徨以及某些社会人士对改造政策表示怀疑。但是高潮的到来是再也不能延缓的了。高潮已经出现,生产关系改变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大量地显示出来:市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是过剩的行业,改造之后,变得供不应求了;在工业方面,过去不能制造的产品也能够制造了。甚至连过去一直被当成“包袱”的行业(如铁工业)也有大转变,现在可以制造锅驼机、解放式水车和泥浆泵等比较复杂的新品种;在商业方面,营业额一般的也有所提高,经营的花色、品种都有了增加,历史悠久而具有独特专长的店铺已开始恢复;在手工业方面,合作化之后,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高涨,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成本降低了,销路一般都有了保证;而且不论工业、商业和手工业,在改造之后,职工的劳动积极性都有了空前的高涨。同时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初步改善了职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资方人员的经营积极性也有所提高。所有这些优越性,才是事物的主流和本质,决不能因为改造工作中还有某些缺点,还有少数人表示犹豫,就否认高潮的重大作用;相反的,高潮之后的新气象,更加证明改造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造工作是不可忽视的。当然,改造高潮的到来,还只是进一步深入改造的开始,跟着还要做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工作,如清产核资、经济改组,生产安排和人事安排等等。
关于改造形式问题,当然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的人提出经销、代销是否算公私合营?也有人说小商小贩的改造只是空热闹一场。这就意味着改造就得大合大并,都得象国营商业或合作社一样固定工资,这种看法如不加以澄清,会阻碍改造工作的健康发展。应该如何正确的理解这个问题呢?首先肯定,改造的方法必须服从改造的目的。周总理在政治报告中已经指出:“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改变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它的最终表现是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并厂并店,只是企业规模的一种改变,不能决定企业性质的改变,所以,认为不并厂并店就不能算改造,这是不正确的;因而是否并厂并店,应该取决于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和改善经营。为什么现在说经销代销也可以作为公私合营的一种形式?过去的经销代销在与社会主义经济发生联系的同时,还与自由市场发生一定的联系,至多只能算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出现,自由市场基本上被消灭,这种情况下的经销代销,只有与社会主义经济发生联系的一面,货源来自国家,进销货按国家批准的计划,企业由专业公司领导,而手续费又类似社会主义企业中的计件工资制度,因而也可以算作公私合营的一种形式,不能认为只有实行定息才算公私合营。为什么对小商小贩不要急于改变他们的经营方式呢?因为他们的经营方式有着机动灵活等优点,便利群众购销需要,为群众所欢迎,同时也便于照顾家庭生活,利用原有的设备,如果不顾这些条件,主观硬性地加以合并,对国家、对人民、对业者都无好处。同时小商小贩这种经营方式,不仅今天需要,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后,也还要保留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企业改造与人的改造是一个整体的有机联系的两方面,在改造企业的同时,必须加强人的思想改造。整个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破资本主义,立社会主义”的过程。随着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从资本家或资本家的代理人逐步改造成为公私合营企业的从业人员,也可说是国家干部,将来实行全民所有制,他们就将成为国家的经济工作人员。现在的问题是他们由于过去多年从事资本主义剥削所养成的思想意识同他们正在发生着根本变化的社会地位不相适应,即是说思想的变革还落后于社会地位的变化,要使他们能够放弃剥削,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工作人员,还需经过相当长期的艰苦努力。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同时反过来又作用于经济基础。一方面,社会经济基础——比如说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改变,使改造人们的资本主义思想的工作成为可能,而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使资本家看清大势所趋,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使他们能够接受改造,也就可以减少改革经济制度的阻力,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这是相辅相成的。在改造高潮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思想的矛盾,主要的不是表现在资本家是否接受公私合营或定息制度上(少数的、局部的抗拒当然也不可免),而是将更多表现于公私合营企业内部以什么方法来经营管理企业的问题上,也就是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方法同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法之间的斗争。无疑的,这种斗争尽管以业务问题的形式出现,但本质是反映了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矛盾。今后,经营管理将是对工商业者进行思想改造的一个主要方面。但是,在这一改造中,应该善于保存原有经营方法中一切好的经验。如企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管理制度、进销货手续等,不无若干可取之处应当作为历史遗产加以批判地接受,对其中有利的应加以继承和发扬,对其不合理的,也应加以研究分析,有计划地逐步改造。反对不加分析一概抹煞的简单粗鲁的作法。对工商业者进行思想改造的方法,应当如毛主席所指示的,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包括着讲道理的方法,比赛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和又鼓励又批评的方法。实行这种方法,除了有关的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对工商业者(包括他们的家属子女)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思想工作,特别是组织他们学习时事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工商业者自己努力从新的工作和新的劳动中进行自我思想改造,认真学习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方法,培养劳动习惯和生产技能,争取做一个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的劳动公民,为过渡到全民所有制准备条件。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只是进一步深入改造的开始,还有生产改组、商业网调整等一系列细致复杂的工作,这些工作既是经济工作又是政治工作,必须慎重进行。国务院规定“半年不动”,其目的是积极的,是为了动得更好,能否保证动得好,关键在于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制订规划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周详地调查研究,按行按业进行,不仅考虑发展远景,而且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既照顾行业的历史的特点,又要考虑当前的具体条件和发展需要;(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除了应该加强专业公司的领导,切实地研究国家政策外,还要广泛地吸收职工群众及业者的正确意见,经过反复修订核对定案;(三)准备修改和充实,因为这是一项新的工作,我们的经验还不丰富成熟,因此,在执行时仍应准备随时修改和补充。
关于私营工商业改造后,应该合理解决原料与货源的供应问题,这是国营经济领导市场有决定意义的一环。目前有些地区互相封锁,限制从外地进货,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应该迅速加以纠正。
人事安排,是工商业者最关切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多方面的人材,旧社会所遗留的从事工商业的人员不是过多,而是不足今后的需要,当前某些行业全面安排可能有困难,这是暂时的现象,随着生产的发展,将得到逐步解决。因而,在人事安排上应尽量做到全面安排,不能因为改造而造成新的失业。安排的原则是量材使用,各得其所,同时照顾原来的职位和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贡献。不仅企业中必须安排,某些国家机关也应适当地吸收有专长的业者参加工作。
在推行定息办法时,计息幅度的确定,可考虑既能奖励先进,又有利于同业间的团结,使原来积极经营收入较多的企业所得略高,但又不宜悬殊过大。
工资改革,必须稳步进行。原私营企业中业者的薪金,虽然存在着若干不合理的情况,但为了不致在改造中影响收入,薪金偏高的也一律不动,偏低的,则随生产的发展与营业额的增加而逐步提高。
来源:吉林卷编写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吉林卷》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