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划分阶级成份,才能正确的分清敌我,团结农民,彻底消灭地主阶级。在划分阶级成份中,必须采取严肃负责的态度。划分阶级的本身,对地主阶级是一场激烈的细致的阶级斗争。地主阶级常常自夸有劳动,隐瞒土地剥削,利用小恩小惠,欺骗收买,企图隐瞒成份。总之,划分阶级成份,决不是什么技术问题,是分清敌我,发动群众,提高阶级觉悟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这一时期的经验,要正确地划好阶级成份,进一步地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必须做好下列各方面的工作:(一)雇贫农和积极分子已经成为领导的核心。(二)划分阶级的标准,不仅首先为干部和积极分子所掌握,一定还要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雇贫农和各阶层所懂得。(三)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要反复不断地教育群众必须懂得划分阶级的严重政治意义,对敌我态度,要严格分明。不要漏网一户地主,也不能错订一户农民。在评农民成份中,不要有丝毫伤及农民情感的地方。(四)结合算剥削账,挖穷根,进行诉苦。评划时,必须根据自报公议,群众评划,领导审查的原则。地主、半地主式富农、小土地出租者,均应经县批准。在评划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及时启发诱导,正确掌握。平凉县清福八乡,为了更好地团结农民内部,曾经确定不评富裕中农这个阶层。下中农如果群众不反对,可以评为贫农。群众都很满意。富农剥削量超过25%,而超过不多,群众不反对者,也可评为中农。如该乡朱成西剥削量超过25%不多,群众评为中农,朱成西当场检举了地主唐廷杰非法转卖的财物。群众发动比较充分的地方,在评划农民阶级成份中,互相挤出黑地的现象,是比较激烈的,这是很自然的,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有的地方,在评划成份时,提出了查实土地的口号,这是不妥的。这样就容易模糊斗争的目标,而且黑地也不一定就会查出来。正确的口号,应当是:划分阶级,分清敌我。在实际斗争过程中,黑地自然是可以挤出来的。如平凉清福八乡就挤出了2100余亩川地。但是农民因隐瞒土地而发生的争执,我们必须很好的掌握,以巩固农民内部的团结。
在具体步骤上,清福八乡是先以2天时间召开干部和积极分子会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划分阶级文件,并结合每个积极分子的成份进行评划。这一步是为了使干部和积极分子首先掌握划分阶级的基本精神,并教育积极分子报实自己的土地和应起的带头作用,以一天时间召开乡的雇贫农大会(该乡比较集中),一天时间召开自然村长和农会小组长以上干部会议,再以一天时间分别以行政村为单位召开各阶层在内的村民会议,在上述每个会议的晚上,各自然村即分头领导群众结合划分阶级文件的规定,首先酝酿,谁是地主,谁是半地主式富农。这样,领导上一方面掌握了地主的材料,一方面可使干部和群众具体学会了划分阶级的办法。在这些会议之后,又选择了成份比较复杂的行政村,将全体干部和积极分子集中起来,进行典型试办。再以两三天的时间,干部分头到各村,根据群众对于划分阶级了解的程度,然后决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自然村比较容易发生包庇现象),召开群众会议,正式进入评划。前后约十四、五天即可评定。对农民讲划分阶级成份时,先只讲地主、半地主式富农、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和劳动与附带劳动,及富农的剥削时间与剥削分量和政务院有关该问题第二段补充决定即可。特别要将劳动与附带劳动这一章讲清楚,这是划地主和其他成份的主要关键。富农剥削量的计算,一般农民都感到困难,须要反复举出简明的例子说明。至于其他人的成份如何划法,可以在划到该人成份时,临时加以讲解,由群众评划。在市镇上,须将小商、小贩、手工业、店员等成份的规定,讲解清楚。八乡是先评农民,再评地主、富农。遇到难划的成份,都留到最后来划,这样顺序评划,有三个好处:(一)由易到难,农民可以事先学会许多划分阶级的斗争知识。对于地主阶级的材料,可以进一步地掌握。(二)可以安定农民内部的情绪,特别是中农的情绪。(三)不易使地主漏网。如清福八乡这次就从原订中农和富农中订出了10余户地主。划分地主的先后,应该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运动的发展来确定,不一定要划一,但一般讲,先划农民为好。
土地改革的整个运动,是发动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与地主阶级作斗争的过程。但斗争必须选择时机,讲究策略,以求达到斗争的预计目的。不选择时机,或发生打击面过宽的现象,这都是不对的,错误的。所谓时机:第一、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必须在纯洁了基层领导组织,树立了雇贫农领导的核心力量,巩固地团结了中农,农民队伍基本壮大以后。在回民聚居和回汉杂居地区,斗争回民恶霸地主时,在回民群众中更要进行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第二、必须要在广大群众迫切要求之下去进行。与地主阶级进行任何一个斗争,必须要达到政治上经济上两方面的目的。在政治上,要打垮地主阶级的政治威风,进而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相信自己的力量。在经济上,要满足农民的要求。要做好这一步,还必须根据地主阶级的具体对象,区别其罪恶大小,守法不法,悔改与不悔改,和不法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对于那些民愤很大、血债累累、比较突出的不法地主、恶霸、反革命分子,我们必须充分运用镇压反革命时的经验,将这些家伙的罪行材料广泛印发群众充分讨论和控诉,运用人民法庭,大张旗鼓地斗争几个、镇压几个。其他根据罪恶大小,刻判刑的判刑,该放的放。对于一般不法地主,只要他们补偿破坏了的和交回转移的财物,都可以从宽处理,不加治罪。开明的在政治上加以照顾,守法的不斗。对于地主家庭中的成员,也应根据各人问题的不同,区别对待。一律斗争是不策略的。
为了土改顺利地进行,在土地改革中,必须结合镇压反革命运动,严厉地镇压反革命破坏分子。
在群众初步发动期间,一般群众多要求捕押非法地主,这时领导上必须要严加控制,以防乱捕多捕现象发生,捕人一定要经县上批准。该捕的主动地及时捕押,可捕可不捕的,以不捕为好,可以缓捕的,就该缓捕。
根据各地经验,在发动群众的初期,群众的斗争目标,特别是中农的斗争目标,最易集中于乡保人员,并且要求立即进入斗争。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教育群众,区别对待。除个别罪大恶极,民愤很大,不斗不足以平民愤者,应当立即领导群众进行斗争外,一般的应分别具体的情况,采用小型的适当会议,让他们向群众低头认罪。还有一种情况,在斗争中,群众也最容易发生斗争“狗腿子”的现象。我们必须善于区别所谓“狗腿子”的各种具体情况,有的确实是地主的忠实走狗、爪牙,但这只是个别的,多数是被地主阶级一时以小恩小惠收买的,是完全可以争取教育过来的。而我们还有些同志,专门召开了所谓打“狗腿子”的会议,显然是错误的。特别是在反分散斗争中,必须要确定这一条:对于地主阶级转移、收买、假赠农民的财物,只准向地主追要,不准向农民追要,更不能随便加以“狗腿子”的帽子。我们必须向农民进行充分的阶级教育和团结教育,揭穿地主阶级的奸滑、欺骗、挑拨、破坏农民内部团结的阴谋,以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使其自觉自动地加以解决。追回地主非法转移财产的基本方法,是靠发动群众,调查情况,群众阶级觉悟提高之后,自然可以揭发出来。
总之,一切斗争,都必须集中于地主阶级。争取一切可争取的人,中立一切可能中立的人,分化一切可能分化的人。对于一贯道、会帮等问题,都不要在这个时期去处理。
每次斗争之后,均应广泛地召开农会小组和农会代表会,总结经验,教育干部和积极分子,教育群众,扩大胜利,使反封建的群众运动,一步一步地更加深入。
要使土改正确胜利地向前发展,在领导上,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及时总结经验,教育干部。特别是及时总结经验,教育干部,今天已经成为运动发展的中心环节。这一点,我们过去有过缺点。如有的地方,在汇报总结方面,采取了手工业的方式,由组长一级一级的汇报,又由组长一级一级的传达,讨论传达都不深刻,传达有时还有错误,时间也并不够节省,有的地方,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缺乏综合深刻的研究和总结。这个乡走过的弯路,那个乡仍重复地走一遍。对于依托一个重点乡指导一般的作用,发挥不够。也还有这样一种思想,把总结工作,教育干部的重点,放在第一期工作结束以后。因此,就忽视了目前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教育干部,迅速推进工作的重要意义。现在有的地方,依据地区的大小和工作进展的情况,采取了下列两种大规模教育干部的办法:第一种办法,在每一工作阶段结束时,先召开小组长会议,研究总结后,再选择适中地区召集全体干部和部分积极分子,由领导同志亲自进行报告,报告后,再行讨论。第二种办法,县级领导上,事先掌握各地的情况和问题,再根据土改运动的需要,及时召集全全干部会议研究讨论。这两种办法,规模都比较大,好处很多。事实证明,凡是这样做了的,运动就迅速顺利地推进;凡是采取手工业方式进行汇报传达的地方,干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就多。
依托重点乡指导一般乡工作的领导方法,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各乡最好也要依托一个行政村去指导全乡的工作。但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经常地了解各地全面的情况。现在各乡都已全面展开,领导上要特别抓紧巡视检查,高度发挥全面指导、及时指导的作用。这就可防止我们再走弯路。
在目前运动中,我们领导上还必须要大力解决一般干部在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方法问题。现在确有一部分干部,对于依靠也只有依靠广大群众的,主要是依靠贫雇农的思想自觉、自愿、自动起来完成土地改革的认识,是不够明确的。有的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往往不是这样做的,发生了行政命令包办代替的现象。事实证明,只要我们不是背条文,善于将党和人民政府的土改的政策法令,结合广大群众的每一个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向群众进行充分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手的将这些问题交由群众酝酿讨论,群众是完全可以自觉、自愿、自动地行动起来的。今天的问题,在于领导上,特别是县级的领导上,如何去教育干部懂得这一条,如何教育干部学会善于从实际生活,和当时当地富有阶级教育意义的具体事例中,来向群众进行艰苦的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克服干部中已经产生的简单粗糙和交代任务的思想。如果领导上下了这番苦工,我们的土改工作,一定会很顺利地向前推进。(1951年12月1日于平凉)
来源: 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部编印《甘肃土地改革文集(党内文件)》,1954年10月 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