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早在全国解放前夕,毛主席就教导我们:“占国民经济总产值90%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按照这个指示,在土改完成以后,必须趁热打铁,及时发展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限制和逐步消灭私有制。
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赵紫阳却反其道而行之。广东土改完成以后,一方面,他迫不急待地为复辟资本主义鸣锣开道,在这篇所谓报告中,大力“宣传贯彻保护私有政策”,“稳定农村生产关系”,叫嚷“借贷自由”,“雇佣自由”,“允许土地买卖”,鼓吹“农民靠劳动发家”。另一方面露骨地反对积极领导农民搞互助合作,胡说什么“社会主义没有这么快到来”,“如果跑得太快,他就要反对我们,这个互助合作搞得太快了,农民也会暴动”。
毛主席说:“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在农业方面,在我国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国家内是使农业资本主义化),则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赵紫阳却祭起他的“生产第一”的法宝,胡说什么“农村搞土改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生产,搞互助合作也是为了发展生产”,“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决定于生产工具,就是农具”。还进一步叫嚷“要从个体经济走向集体农庄”,“要靠工业的发展,以大量现代化农业机器来发展生产”。这是赵的黑主子刘少奇的“先机械化,后合作化论”的翻板。是刘、邓、陶忠实门徒的自供书。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赵紫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不折不扣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刘、邓、陶的死党。】
第一部分:农村工作的基本要求与发展方向
这问题根据邓子恢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的精神向大家传达一下。
农村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一条,就是发展生产,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工作都不能离开生产,都是为了生产。在农村进行工作,首先应该考虑是否有利于生产,农村搞土改归根到底是为了生产,搞互助合作目的也是为了生产,互助组搞得好搞得坏主要是以生产好坏来作标准。到了将来农业机械化搞集体农庄使用机器也是为了生产。所以测量农村工作的好坏主要是看生产搞得如何来作标准。
为什么必须发展生产呢?从两方面来了解:
(一)经济上:我们搞经济建设,虽然重点是大规模发展工业,但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没有农业的发展,工业化不起来,没有农业生产大批的原料,就没有工业的生产。发展工业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因为我国农业人口占80%,所以首先是为了农民;工业品是否销得出去,就看农民能否买得起,如果农民买不起,这个工业就发展不起来,销售就发生危机。总的说,工业发展一个靠农民来的原料,一个靠农民来购买,工业是不能孤立的东西,城市搞工厂没有其他的配合是不行的,首先就是农业,其次是商业,所以说为了经济建设为了配合工业必须发展农业生产。
(二)政治上:土地改革仅是给农民打下了生产的基础,但生活要改善提高,还必须搞好生产,只有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才能得到改善,工农联盟、城乡关系才能巩固,不能设想城市工业发展生活提高,但农村生产不发展,农民生活继续下降那将出现怎么样的情况?那占80%人口以上的农民将会脱离我们,在土改中高呼毛主席万岁,但是这个时候会把毛主席的像也撕掉,去年甘蔗卖不出去,农民撕掉毛主席像就是一个例子,所以农民生产搞不好,农民是要暴动的。斯大林同志曾经说到这个问题,在一个国家内社会主义建设是否能够成功,主要的是取决于工农关系工农联盟是否巩固,如果工农关系搞不好,那革命就将要失败。
因此从经济上来说,没有农业生产的发展便没有工业的发展,从政治上说,没有农业生产的发展,便没有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自然问题不仅仅在这方面,但是最主要最基本的一方面,就是要把生产搞好,所以工业和农业、城市与乡村两者都是互相结合的,我们的干部必须有完整的认识,不能把工业与农业的发展截然分开。过去苏联建设首先是恢复农业,使农业为工业服务,以后工业发展了又回过头来服务于农业,农业经过改造,生产更大量的原料又进一步支持工业。所以农业的孤立观点和工业的孤立观点都是错误的。农业也要支持城市,因为工业发展城市人口增加,粮食需要也就须增加,城市搞工业重要但没粮食就什么都完了。近年来由于工业发展了,全国的粮食都很紧张就是这个道理。在政治的意义上同志们经过土地改革经过战争都较明白了,知道团结农民的重要,如果农民不欢迎那是很麻烦的,但在经济意义上还不很清楚,一般同志认为经济建设工业和农业可以不互相往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关于农村工作基本要求的问题就讲到这种。
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的是粮食生产,无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军队打仗都必须靠肚子吃得饱,吃不饱什么都是假的,所以粮食生产在相当时期内还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不能满足于近年来粮食的增加,虽然目前粮食的总产量比国民党时期是大大增加了,但还是很困难,这是由于过去的水平是饿肚子的水平,农民吃不起粮食,目前虽然生产是增加,但农村的消费量也大大增加了,城市的工人生活改善城市的消费量也增加了,在我们国家里如果每一个农民消费量稍稍增加那就不得了,譬如去年粮食生产X千X百余亿斤,按现在人口算5亿8千万人,那平均粮食每人只X百余斤,如果按苏联水平每人平均粮食1300斤计,相距很远,我们要达到能够吃饱的水平,每人平均粮食X百斤的话,大约要生产X千亿斤左右,这就是为什么生产增加了,但粮食问题还是很紧张的道理,所以粮食问题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主要是生产粮食。
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决定于生产工具,就是农具,目前我们农村的生产队伍还是小农经济,不是靠机器来劳动而是靠手工,不是集体来劳动而是分散的个体的来劳动,这种生产力式比地主占有土地农民雇工当然大大进了一步,但基本上还是落后形式,一家一户分散手工的经营,既不能抵抗自然灾害,又不能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也不能进行基本建设,如果将来国家工业化了但农业还是个体经济,一个是现代化生产一个是落后性生产,农业跟不上工业发展,就会生产工业原料供不应求的现象,到了一定程度要限制了与影响了工业化的前途,因此近代化的城市,带领着落后的农村,那是不成的,必须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与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所以小农经济必须加以改造,要从个体经济走向集体农庄,也就是说农业生产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这一问题必须明确,进行这一工作要多长时期呢?很难说,要看我们的工作,要靠工作做得好坏;靠群众的觉悟,愿意走这条道路;要靠工业的发展,以大量现代化农业机器来发展生产,它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不能急,但必须明确这个方向,领导农民前进,这是农村工作总的方向和基本要求。
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来做,自上而下就是搞国营农场,用拖拉机来耕种,给农民以示范作用,使他们看到用机器来耕种集体来耕种会多打粮食,这要自上而下由国家来办,现在我们有一点,但办得很糟不能起示范作用,成本比农民贵,收成比农民低,浪费大,但将来慢慢会办好的,也必须办好,当然还有拖拉机站、抽水机站等,也是由国家来办。自下而上是搞互助合作,是为集体化准备好条件、准备经验、准备干部,养成农民集体耕作的习惯和逐步地改造农民的私有意识保守思想,进行长期改造农民的工作,这问题对当前实际工作意义作用不大,但是对搞农村工作的我们必须知道这事情,这是我们总路线总政策一个很长时期的道路,我们一方面不能把长期的方向当作现实现在要做的事情,但也不能在目前工作中不知道将来发展的方向,这叫做盲目的工作。譬如搞互助组是为了发展生产,但还为了什么?所以要弄清方向,也要弄清达到这个方向的道路。
所以今天我所讲的关于农村工作的问题,也是分三方面来讲,就是将来要做什么?过一些时期内要做什么?目前要做些什么?我所要讲的就是这几方面的问题。
第二部分:过渡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环节
土改后到农业集体化前这一个过渡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什么?主要是搞互助合作,我们应抓紧这个工作,现在分4个问题来讲:
土改后消灭了地主阶级,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这种生产关系比过去是一个进步,农村生产力提高了一步,前进了一步,这方面要肯定下来,但建立起来的生产力是落后的生产力,是个体的分散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都是落后的,所以土改后生产困难很多,这些困难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一)生产资料的困难,农具、耕畜、种子等的困难;(二)对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困难;(三)改良技术的困难。土改后的农民困难还是很大的,如果放任几年不去管它,就要有一部农民要破产,所以土改后农民是要求解决困难的。解决农民的困难有下列几种办法:(一)是依靠政府贷款与救济,但这不能是主要的办法,因为政府虽然是取之于民用于民的,但是政府是一部分用来直接帮助农民一部分简接来帮助农民,不能全部来帮助农民解决困难;(二)是靠农民自己想办法,那农民只好靠高利贷,出卖土地,当雇工,去把分散的土地又集中在少数的富农和商业资本家身上,增加了富农的剥削商人的剥削,必然引起农村阶级的重新分化,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如果农村经济变成了富农经济的话,那么城乡的关系就会搞不好,影响了国家工业化,而最后迫使农民起来反对我们,这条道路不能走;(三)是通过农民的互助合作解决困难,包括供销合作社、信贷合作和主要的生产互助合作,这样可以限制商人的剥削、高利贷的剥削和富农的剥削,这是我们应走的道路,以农民互助合作加上国家适当的帮助来解决土改后的生产困难。目前摆在农民面前的两条道路,一条是旧的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一条是新的互助合作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应引导农民走新的道路,这条道路是逐步的,一齐上升的道路,但不是一下子就能走上去。
互助合作有两个作用:(一)是由于农民发展生产本身的要求,解决当前农民生产的困难,改善生活提高生产,供给工业原料;(二)是互助合作本身为将来走向社会主义准备条件,逐步完成小农经济的改造,经过互助合作可以提高农民觉悟,改变旧的观念,培养干部,而农民的觉悟与干部的培养,是农业集体化的群众条件,加上国家的领导机器的供给便可走上全面集体化的道路。所以互助合作的问题不仅是为当前的生产服务,而且是为将来完成农村集体化而服务,这是不可超越必须经过的一步,这点很重要,是整个过渡时期的中心环节,根据老区的经验,没有互助合作就是技术也没法改进,产量也没法提高的。
互助合作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集体劳动,由此带有两方面的性质,基础是私有的劳动是集体的,因而一方面是私有的性质一方面是合作的性质。
初级互助组生产资料完全是私有的,但常有共同劳动的性质这是社会主义萌芽,到常年互助组社会主义的萌芽较初级互助组有进一步的发展,到农业合作社时农民有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按入股的土地分配到一定的收获量,按入股(或租赁)的农具牲畜取得合理的代价,保存有私有的性质,按入股后统一使用土地,合理使用农具,共同劳动,计工取酬,按工分红及某些公共财产的积累,比常年互助有更多的社会主义因素。
为什么要讲互助合作的性质呢?过去产生过左过右就是因为对这些性质认识不足,所以正确的估计到互助合作的两方面性质及其发展前途是极端重要的问题,如果否认其带有社会主义因素及其农业社会主义化的前途,就会忽视了农业互助合作对改造小农经济的伟大作用,就会使互助合作失却前进的方向,就会产生消极态度,右的错误,不能积极的谨慎的引导农民前进;如果否认了它是建筑在私有基础上的带有私有性质,就会产生“左”的冒进倾向,违背了自愿与互利原则,挫伤了农民的个体生产积极性,侵犯中农,从而使党脱离了农民,陷互助合作于失败的境地。
这种“左”的错误一般的有这么二种情况发生,一种是土改刚结束,干部有平均主义思想,也是单纯的贫雇农观点,搞互助以天下农民一家亲富的帮穷的,这样中农便不满,这是农业社会主义思想,也叫土改思想,另一种情况是生产互助合作有很大的发展,农村开始出现了一些富有农民,有资本主义倾向,这时农村的任务就要注意防止富农,限制富农的剥削,防止资本主义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操之过急,搞得急了一些就会限制过多,因为这种情况下也容易侵犯私有财产。目前在北方,象东北华北,也有一些冒进的情况,操之过急了,引起农民的顾虑,那是我刚才讲的第二种情况,这是由于在农村防止资本主义的泛滥搞得过急了一些,我们广东有些地方搞互助,一开始就是吃大锅饭,搞土地入股,一开始就把耕牛、农具无代价归公,这种情况干部倒不是为了防止平均主义,而有些农村还没有资本主义,那是土改思想,单纯为了解决贫雇农的困难的观点,而因此就向中农揩油,是一种平均主义思想,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来搞这样的东西,或都叫做私有的基础照顾不够也叫做对个体积极性掌握不住。
中央指出土改后农民出现了个体与集体积极性,集体积极性必须建立在个体积极性之上,我们即要照顾个体积极性农民私有观念,也要发展其互助合作积极性。
领导互助合作的方针只有二句话,就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第二句话很重要,过去在领导互助合作问题上往往发生偏差,主要就是对这二句话没有掌握好。
什么叫做积极领导呢?就是刚才我们讲过的,互助合作很重要,它是在过渡进期的中心环节,对生产也好改造农民也好,刚才讲得很多了,那就是领导只要土改一经转入生产,就必须时刻加强对互助组的领导。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领导互助组织,经常研究互助的问题,解决互助的问题,不能放任,这是一个方针,这叫做积极领导。但对互助发展的进度由低级到高级,就要稳一点,慎重一点,就是要求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为什么必须稳步呢?改造农民的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农民必须改造,但改造必须通过自愿,不能丝毫勉强,如果对农民采取粗暴的态度,结果农民就会脱离你,反对你,我们要足够的估计到农民的保守和自私性,我们往往搞过土改的同志对这还不能完全的体会,因为土改基本上还是给他东西,当然土改也并不是很容易,但搞土改要比搞互助容易好多倍,农民有几千年来个体劳动的习惯,你把他搞到一起,说这个吃亏,那个沾光,家庭突破,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所以改造小农的习惯,改造小农意识,那是很艰巨的,改造农民的问题是全部革命问题当中最困难的最复杂的问题,必须领导他前进又必须时刻照顾他的觉悟水平,时刻不能脱离他,如果跑得太快,他就要反对我们,这个互助合作搞得太快了,农民也会暴动,搞互助必须靠影响,使农民看到有好处,的确多打粮食,以事实来教育,因此这是很复杂的,过去二者往往是不能统一的,一积极领导就变成冒进,如果一反对冒进就变成放任自流,消极领导,我们说,积极领导就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互助工作应集中加强注意力去搞,稳步前进是讲互助合作发展的速度,所以说积极领导是指很重要很困难的任务,所以说要稳步前进是改造小农不容易的缘故。当然这个领导问题还有方法问题,如重点示范,先办好一个、几个,影响其他农民,要注意经常总结群众经验,要注意向群众学习,要就地取材,从本地情况出发,这条路要群众自己走过来,领导不能代替他,这是我要讲的四个问题,是一个很概括的问题,但必须认识。
第三部分:目前农村工作的中心问题
目前农村中心工作,最近一个时期(秋收前3、4个月),农村工作应搞些什么?
广东土地改革与复查工作,已先后结束,今后农村应以生产为压到一切的中心任务。但由土改转向生产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解决许多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才能转上去。目前农村工作中心任务,是要做好由改革到生产的转变工作,为什么必须把这一转变工作提出来呢?因为土改后,虽然农民的生产情绪比前高涨,广东今年丰收,是与土改有很大关系,但这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土改结束后,农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障碍着对农村生产情绪进一步提高,这些障碍,大体上有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是干部与群众的思想混乱。干部思想混乱,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表现在不安心农村工作,不愿搞农村工作;其次是认为生产不用领导;再次是不会领导,钻不进去。所谓不会领导,就是由改革到生产,不论在政策思想上,在工作方法,在工作作风上,只懂得土改那一套,而不懂生产,不会领导生产。群众方面,主要是从土改中滋长了平均主义的思想,由于土改中的填平补齐,填坑补缺带来的影响;其次是对社会主义有错误认识,农业社会主义的思想。以穷为荣,依赖政府,这是由于解放后一系列的措施,穷的沾光,苦一点好所产生的错觉。对依靠动动,靠生产,改善自己生活的劳动观点未树立起来。由于对社会主义的错觉,中农存在害怕思想,二流子存在等待思想,农民是按军队的供给制情况来了解社会主义,不认识按劳取酬的原则,引起了生产的思想顾虑。还有是借贷和负担的顾虑。
正由于上述这些思想,因此土改后,农村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侵犯私有财权的现象,而且是相当普遍,如强迫供贷,采取土改一套追余粮的办法来借贷,全面发动,集体借贷,进行摸底等。在互助组中,过度强调天下农民一家亲,说自私不能互助,互助不能自私,损坏了东西不赔,借了的不还,使农民感到私有财产和劳动所得没有保障。对地主做法也有问题,地主生产的东西没有保障,要无代价的劳动,农民随便换地主土地,换房子。这些都是使农民感到私有财权没有保障。
第二是土改遗留下来的问题,未有得到解决,特别是山林水利问题未解决。旧的所有权被破坏了,新的所有权又未确立起来,分配有些不合理,所以产生了许多纠纷,土改后械斗、打架比土改时还多。当然其中有些是由于宗派斗争与地主挑拨所致,但主要的还是山林水利等问题在土改中遗留下来未得到解决。
第三,农村生产秩序未建立起来,如赌博、偷窃、二流子和坏分子乘机挑拨纠纷打击乡干等情况。
第四,是“五多”问题。“五多”对转向生产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妨碍了生产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造成生产与工作的矛盾。
根据以上情况,从改革到生产,必须抓住二个中心工作环节来解决;一个是宣传贯彻政策,稳定生产关系;一个是干部与领导的转变。
第一个问题,是宣传贯彻政策,稳定农村生产关系
土改刚结束,农村是分散的小农经济,生产情绪如何才能提高,生产积极性如何才能发挥呢?农民不是不愿生产,就是因为私有权未确定,未有保证,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保障私有财权,农民才能安心生产。只有确立了农民的私有财权,才能发挥小农经济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所有制的优点与进步性就在这里。
宣传保护私有政策,稳定生产关系,主要包括三个问题:
宣传借贷自由,有借有还,宣传互助是要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组织,不是有的帮无的。允许土地买卖、雇佣自由,宣传私有财权一律得到保障的政策。大张旗鼓宣传负担政策,做到家喻户晓。
在宣传政策时要与端正政策结合起来,一方面宣传,一方面有重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纠正侵犯私有权,发给土地证,查田定产,纠正强迫借贷的倾向,保护地主劳动所得,取消地主无偿劳动。通过这些实际的检查纠正,才能使得农民的相信。
另一方面,在宣传政策与贯彻政策时,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必须同时注意解决贫雇农在生产上的实际困难,用积极的办法来帮助贫雇农解决困难,而不要以侵犯私有财产来解决。纠正侵犯私有财产,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困难,要打通贫雇农思想,要掌握为了贯彻政策,不是为了清算过去,否则会脱离群众,处理问题时要区别对待。
(二)稳定农村生产关系的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土改遗留下来的问题,土改遗留下来的问题很多,不能一下子完全解决,先解决突出的问题,然后解决一般问题,一般的问题也要紧紧的结合生产来加以解决,如何解决将来另有报告。
(三)安定农村生产秩序,赌博应宣布禁止,偷窃是犯法的,如果为生活困难而偷窃,应加以教育给予解决困难,如为了大食大喝而偷窃的,应加以处分,坏分子捣乱与乡干对立的,则应支持乡干,为乡干撑腰。个别突出如殴打乡干部的,应加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农村生产秩序,否则乡干缩手缩脚,农村生产秩序不能安定,但处理时,打击面不要过宽,着重打击犯法行为,对为首组织者,加以惩罚,在一定时期内,农村要进行一次政治攻势,这是由于土改端正政策后,农村中出现了歪风。坏分子煽动群众骚动,打击干部。本来农民是守法的,有守法的传统,打干部是有顾虑的,但给坏分子钻了空,这些问题是需要及时解决,划清守法与非法的界线,做成一种守法运动,要扩大宣传,把违法的孤立起来,过去,主要是由于政府没有表明态度,根据中山经验,有重点处理几个典型,扩大宣传,给农民划清界线,表明态度:“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界线”,这风气就能转变过来,但时间不要过长,否则要发生另一偏向,如干部的挟嫌报复扩大打击面,引起新的混乱局面。
第二个问题,是干部与领导的转变问题
(一)动员干部。土改结束后,干部思想上存在的几种情况,应进行动员,使干部在思想上作好转变的准备工作,首先要解决不安心农村工作的思想,由于干部对农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工作不重要,认为可搞可不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要懂得,工业化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应有各方面的配合,首先是要农村的配合,如供给原料和销售市场等,工业应为农业服务,农业应为工业服务。要认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没有农业的发展,工业也化不起来。同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因为农民占人口的80%,如果农民生产搞不好,生活不能改善,农民就会脱离我们,因此必须使干部从观念上真正树立完整的工农联盟的思想。工业农业不能偏废,这是决定革命的命运问题;其次,要解决干部认为农村工作无前途,这种思想也是错误的。要知道,整个经济建设设工业化的前途,是不能撒开农业生产来讲工业建设前途;再其次,是认为农村生活苦。这是个人得失的问题,我们应从整个革命利益来想通这一问题,当然一般来说,农村生活是比城市差,城市生活是比较有规律,但是农民占人口80%,是一个相当大量的问题,必须要大量干部去做农村工作。我们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80%的农民服务。而城市、工业也是为大多数的农民服务。再其次,认为农村生产不用领导,要知道,农民是不会自己走向社会主义,必须要我们引导他们才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要解决干部工作方法上和政策上的问题
上述问题解决后,应解决生产与工作的矛盾,要解决“五多”问题,才能解决干部以生产领导生产的困难。只有干部回到生产中去,才能有领导生产的资本,才能巩固政治情绪。
要划清领导土改与领导生产不同的地方。这些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去摸索,土改是消灭地主阶级,而生产则是与自然斗争,要教育农民,克服农民的保守落后思想,这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在干部作风上,要深入具体,用实例教育的方法教育农民。用先进技术来影响和指导农民生产,不能光靠开会来解决。
(三)克服干部不懂生产,不会领导生产的问题。把“五多”问题解决了,把干部与群众的思想解决了,但还存在着干部不懂生产,不会领导生产,农民不相信干部,干部不懂生产,如不懂得每一季节应搞什么,因此干部必须要学习生产知识,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解决的办法,第一要深入,第二向农民学习。干部深入向农民学习,向老农学习,总结和推广经验,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这样才能团结农民,才能领导农民搞好生产工作。
由于分局指示后发生了几个问题,所以在此加以说明:
第一,抓稳定生产关系与生产本身的关系如何?
在土改复查以后一个时期,必须以稳定生产关系为重点去抓,但不能孤立进行,必须与农事活动结合起来,农忙季节主要抓农事活动结合贯彻政策,而集中力量抓稳定生产关系时间不可拖长,突出问题解决了,生产关系大体稳定下来,就应主要抓生产结合贯彻政策。
第二,抓稳定生产关系是否互助就不搞?
不能这样,因为与生产关系不稳同时也出现有互助要求,因此互助要搞但不能当重点,重点还是在稳定生产关系。
第三,保护私有财产最本质的是团结中农问题,但不能因此而撤开贫雇农困难不顾,在保护私有财产同时,应积极帮助解决贫雇农的困难,如贷款,搞副业,组织临时互助等,只有解决贫雇农的困难,才能更好的保护私有财产。
来源:《广东党内最大的走资派赵紫阳毒草篇》(供批判用),广东省军管会革委会宣传小组编印,196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