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在全国第三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开幕词

邓子恢

第三次农村工作会议开始了。这次会议是中央委托农村工作部召开的,其议程如下:

(一)目前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形势及今后巩固社的方针政策。

(二)中国农业合作化的根本问题及合作化计划。根据我在党代会发言内容。

(三)讨论修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章程草案,以便送中央审查批准。

(四)关于粮食、棉草及其他主要农作物的统购统销问题和农村私商的改造问题。拟请李先念、程子华两同志就以上两问题分别作一报告。

(五)关于林业合作、牧业合作和渔业合作的问题。

拟召集有关的省份进行小组讨论。其中林业和渔业均已在去年开过专门会议。

此外,为了执行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精神,拟以大区为单位邀集各省同志谈一下对农村工作部有何意见、批评及建议,要求大家提出我们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应加注意和不足之处。部里派副部长,秘书长分头参加。

会议时间以两个礼拜为限,争取五月三日结束。

现在我讲几个问题提供大家讨论。

一、目前合作化发展形势与今后整顿巩固社的方针政策

这也是这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应肯定半年来合作化有了迅速发展,获得很大成绩。全国已发展到六十七万个社(其中东北九万,华北十四万四千、华东二十五万余、中南十一万八千、西南四万三千、西北两万五千),超过原订六十万社的发展计划。大部分地区的运动是正常的;大部分的社是好的,可以巩固的。建立了农业合作化的据点,为今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打下初步的依靠,增加了农业增产的保证,并获得了不少经验可以帮助将来合作化的发展。这几个月任务很忙,统购统销工作很紧,应肯定成绩是很大的。但是,也应该承认目前农村存在着紧张形势。

今年二,三月间中央的紧急指示已指出目前农村存在程度不同的紧张形势。表现在党和农民的关系紧张,农民内部贫、中农关系紧张,不协调,干部中间上下之间也存在一些紧张(其性质自然和前面所说的不同),话虽不说,但有些埋怨情绪。这一切其本质上是一个工农联盟问题。

中央公布了三定政策(定产、定购、定销)并规定了一九五六年前的统购数字一般稳定在九百亿斤以后,紧张情况—般有所缓和,但未完全缓和下来。有少数的省,某些省的少数县,其紧张形势仍在发展。如不急速加以改变就会影响农业生产。中央已指出,农民对我们的警告已经不止在言论上说怪话,发牢骚;并且表现在行动上。其积极的如几百人,几千人的集合骚动,在广东、湖北,各省均有发生,最近江苏萧县尚有五千多人的骚动,谣言四起。消极的如不务生产、宰牲口、杀猪、杀鸡,不积极积肥以及砍伐树木如果树、桑树等等。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损害工农联盟。如果粮食减产,粮价会稳不住,其他物价亦会稳不住,就会影响金融,财政,国家建设。一些工业原料生产不足,轻工业就会受影响。

我昨晚向主席汇报,分析形成紧张形势的因素有三:

(一)最为突出的,是粮食统购统销;

(二)城乡对私商改造太快太猛,因此造成城乡间“大通小塞”现象,要影响到近几个月财政税收,要影响城市的一些人们失业;农村中则也有一部分农民,特别是贫农,减少副业收入;

(三)更根本的因素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主要是生产合作)出了毛病。

这三种都是属于社会主义改造这个范畴,都是造成紧张的带根本性的因素,但是合作化是最根本的,而粮食是当前最突出的因素。农民个体经营时只要有了土地,牲口,农具就可以进行生产,解决家庭生活的问题。入了社则起了根本的变化,生产资料虽仍属他所有,虽可以取得报酬,但已不能自由支配,支配权转到了社的手上,这是一个根本的改变。农民所倚以为生的全家财产交给你,自然在这方面关心就很大。这是一个最深刻的革命,目前虽然参加社的不多,但影响极大。如东北所反映一般社的牲口瘦了,一部分牲口趴下了,少数牲口死了。农民看到那能不慌,不顾虑呢!这是唯物论。至少当家的农民会睡不着觉。看到增产希望不大怎会不紧张?

造成工农之间的紧张,贫、中农之间的紧张,和干群间紧张的主要的,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合作上出的毛病,当然成绩是主要的,但毛病是有的,今年的毛病出去年多。合作化工作中有三方面的毛病:

1、计划上,去年订发展六十万社的计划是大了一点,有些省是计划大了,“冒”了一下。大部分省计划是适宜的,但也有些县区冒了,也有些发展不够,情况是参差不齐的。计划较大的如河北省十万零五千,山东省九万六千,浙江省五万七千,河南省四万二千,等。有的省从千分之几到了百分之三十几,有的省从百分之几到了百分之三十几。有些省去年基础未搞好即大发展。

对此首先由农村工作部,首先由我来负责,因为计划是由我报中央批准的。那时也有点乐观,自然去年四次互助合作会议上也讲了”办社容易巩固难”,但计划还是这样订了,看来若发展四十或五十万社,稍微超过一点,毛病不会这样大。也说过冬季工作忙迫,运动如减租减息一样带有季节性,三起三落,但合作化和减租减息不同,仅仅估计为季节性的紧张也是形成麻痹的原因。任务超过—定界限,自然造成政策上的偏差,也就造成底下的强迫命令。其原因是:

(1)对主观力量估计过高。

办社完全靠农民不行,必须有政策理论水平的干部去领导,计划大了,就造成主观上的困难。社的发展超过干部主观可能和领导能力。—个区不过三、五个人可以领导社,但有的区发展到几百个社,领导上吃不消,自然只好“马马虎虎”以至一年下来弄不清增产社是多少,减产社是多少。有的干部一天骑自行车跑十五个社,说是“走马看花”,怕是连看都没有看,这就大大超过了领导能力,就没有办法不出毛病。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主席在闭幕词中说:什么叫“左”,什么叫右,“超过实际情况与可能的就是‘左’,落后于实际情况与可能就是右”。

(2)对群众觉悟也有些估计过高。

去年也说过不要单看底下群众表面的好现象,经过总路线宣传群众社会主义觉悟确是有所提高的,—些贫农、新中农、老中农中的下中农是觉悟提高了,要求办社。但当时我们也指出过农民不是天生的社会主义者,个体农民走社会主义不是如此容易的,连贫农在内不是会马上相信的。农民是靠眼睛不靠耳朵,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主要靠眼睛看,不是光靠耳朵听听。“百闻不如一见”,真要他相信,必须眼见。对办社贫农易于接受,中农中的中下中农也比较易于接受,大部分老中农,富裕中农,包括新中农的上中农,就不易接受,因为社初办起来生产尚不一定比他们高的。有些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估计过高,不从物质基础上(社办的好坏)看农民社会主义觉悟的高涨,这就是有点唯心主义了。

(3)对于把社办好看得太容易了。

目前干部办社经验缺乏,甚至毫无经验。一般农民领导一家一户生产的经验是丰富的,但领导三、四十户生产的经验他是没有的。农民看到社长能力不行,自然也就不放心,合作化和土改不同,土地改革到发了土地证就可以把工作组撤回来了,至多留几个人处理遗留问题就行了。但是合作化中社建成了只是工作开始,我们虽也说了“办社容易巩固难”但从我自己开始对它仍估计不足。

因为以上三点,以致计划偏大一些,有些地方发展盲目无限制,贪多贪快,首先应由农村工作部负责,由我负责。如向中央汇报时说去年十万零八千个社百分之九十增产,事后调查则只有百分之七十五。自然计划是各省订的,我们是尊重的,但也应提出意见。

由于任务大,各种问题就出来了,中国党的作风的特点是任务下来一定完成并且超过。这种精神是好的,但任务太大,超出了实际可能,必致政策上。工作上出偏差。如中央规定九百亿斤是我们粮食工作的政策界限。我们办社若以四十几万或五十万为界限可能少出乱子,但是规定了六十万,结果到了六十七万。

2、政策上,违反自愿原则和互利原则。

首先是违反互利政策(中农,贫农相互有利的原则),我们有些社不是互利而是一利。有的是中农有利,贫农无利(此类现象前年多,今年少)。有的则是贫农有利或利多,中农无利或利少(此类现象今年较多)。

表现在生产关系上:

土地评产:按现有产量则贫农吃亏,按土地质量则中农吃亏,这是个矛盾。我以为章程草案上规定评产按土地质量,参照常产不如改为按照常产,参照土地质量的较妥。否则中农不愿竟,必致产生强迫命令。

土地劳力分红比例:过去有的地方地八劳二,地七劳三,土地剥削太重。目前北方一般已转为地四劳六,地四五劳五五,南方为地五劳五。但又有地三劳七,甚至地二劳八出现。

有的比例年年改变。象去年东北所反映的:“一三七、二二八、三年归国家”。亦必致产生强迫命令。社内中贫农矛盾,社外中农恐慌,有的老百姓说:“三年合作化,一九五七年在劲难逃”。

耕畜过早地折价归社:因此有的喂瘦了,有的趴下了,有的死了,增加了社的负担。作价低于市价,有的低到百分之三十,甚至低于百分之三十。有的地方普遍出现卖大牲口,买小牲口,余钱放到荷包里的现象。河南、河北有的地方牲口市价较正常价格降低约一半,统购统销,饲料不足,虽然有关,主要是折价太低,冒了一下。全国牲口少了二百万头,可能更多。目前我们主要靠牲口,牲口死亡损失极大。归还时间有的三年,有的五年,甚至个别有一百年的。名之谓“借”,实际不还。分年偿付又不给利息,或作价摊股只退社时才可带走,实际是乾股。

投资无利息

果树、枣树、桑树等树木入社无报酬。且要降低土地产量,影响到砍果树,不养蚕了。

对此,我们也要负责。我去年对主席指示的和中农“半妥协”的理解不对。所谓“全妥协”就是不要社会主义,不要合作化,中农是有资本主义倾问的。只要中农参加合作化,其他地方就决不能让中农吃亏。这就是半妥协。但去年我所理解的“半妥协”则是让中农多少吃一点亏。同志们卞去要解释一下。

因此,章程草案上就有毛病,评产仍需按照常产(按中等年成)参照土地质量,就算向中农半妥协。无论是地四劳六分红或地四五劳五五超产归劳力,比例可以降低,但实际收入不能降低。土地分红比例也不能年年降低,有的以前讲三、五年改变土地报酬,现在我看不要讲时间,只讲在一定时间内改变。要慎重,中农特别注意此点,如作不好,还谈什么和中农妥协。建社头一年牲口不一定要折价归社,冬季折价时一般应比市价高一点,在这里一定不能使中农吃亏。

我的解释上有毛病,在此作检讨,错就错了,自然下面同志的政策水平低,一点讲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中农是看大势,算利害的,但过高地估计了看大势,过低地估计了其经济利益,就会使互利政策贯彻不好。中农不愿来,而建社时间短、任务多,又要他来,就违反了自愿原则,出现形形色色的强迫命令,如连续三天三夜开会,用统购来控制等等,就是违反自愿原则,形成强迫命令。

3、工作上的不走群众路线。

有些地方中断了群众路线传统,单纯用行政命令的现象增多了。自去年十一月起统购统销,之后又征兵,加上我们建社任务很大,有的就不讲工作方法,不做群众工作,不聋群众路线,单靠一般号召,至于“出贴子”招兵买马的还算是好的了。

另外,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调走,剩下干部布经验的很少了。甚至只剩一个县委书记,忙得很,顾不过来。底下的工作也就不是访贫问苦,不做个别串连工作。说句笑话,我们有的工作不深入,甚至比不上天主教、耶稣教、一贯道(自然他们和我们本质上不能比),他们倒是很艰苦深入,个别串连,慎重挑选骨干的。在这方面要向他们学习。失掉了群众工作传统,单靠行政命令,没有思想发动,个别串连,甚至连社长都未选好,一有问题就会垮台,就会形成社内中农不满,社外中农恐慌,社内的不投资,社外的砍树,生产情绪不高,加上坏分子造谣,就会出问题了。

二、今后巩固合作社的方针

前天我向少奇同志汇报,昨天少奇同志召集书记处会议,讨论后指示如下:

今后的总方针是:停止发展,全力巩固。

(一)现在全面停止发展,秋后看情况再定。个别县、区、乡未办又有条件的,可个别试办。一区三,五个,准备经验为以后发展打下基础。停止发展,是为了把现有社巩固下来稳定成绩。历来工作都是巩固一批发展一批,从巩固中求发展,西南,中南几个省,粮食任务不大,还可发展一下,但不要发展太快。

(二)要巩固几十万社,首先要搞好生产,帮助社解决牲口、饲料不足的问题,调整干部,保证社的增产,至少不减产,这是巩固社的基本关键。

(三)适当收缩,指发展过大的而言,如河北、山东、安徽、浙江、河南等,某些县份发展过大的也要适当收缩。

有些社是非改不行的,不改它自己会改的。目前虽有些控制如曹县,也可能维持一年,但这是不能持久的。

停下手来就可以巩固,否则可以巩固的也难以巩固。收缩是为了巩固好再发展,即列宁所说:“退一步进两步”。不下此决心,明年社的问题仍大,仍会有垮台的,不如今年收缩一部分。

中央指出数量大,问题多,超过主观力量的要适当收缩一部分,甚至曹县可以丢大部分,能巩固住五十几万社即是最大胜利。

对收缩不要误会为按比例分配,有的省社发展的不多,当然不要收缩。但有些专区、县,发展太多的也要适当收缩。收缩是为了巩固,因此要有步骤,要适当安排。

少奇同志指示对有条件巩固的要尽一切力量巩固,巩固中也要把政策与群众见面,宣布自愿,政策不与群众见面的巩固是假的,宣布自愿也不是简单的说句话,仍是作工作的。确不自愿的,或全社解散或一部分社员退社。对解散的退出的社员,遗留问题要合理解决,伙种小麦要清工算账,不能马马虎虎。有些先清工算账而后退,有的先退后算。如中农退出较多,对社内贫农多有困难的应大力支持,组织向退社的中农租牲口,给予贷款买牲口、粮食、种籽等。

总的精神,不是消极退却而是积极巩固,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可能巩固的社,更好的贯彻合作化。不是冒退,不能借口巩固不提自愿。但提自愿也不能不作工作,干部积极性要照顾,强迫命令严重的要向群众检讨一下。收缩的困难不少于办社的困难,但那些毫无把握办下去的,不如收缩,收缩阵地,为了巩固阵地,不是放弃阵地。

三、全力巩固可能巩固的社

(一)首先搞好生产。搞好劳动组织等。解决贫农社员的口粮。

(二)贯彻互利政策。对评产不公,土劳分红不当等问题,要合理解决,作到双方有利。

(三)调整干部。有的社就因社长不公道,或品质不好,而闹起来。

巩固社尚须很大力量。河北将五千多整党干部投入整社工作是很好的,中央即将紧急指示各地,将省、专、县三级干部大批抽调下乡巩固社。工作组的工作,应由点到面,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搞好重点,典型示范,通过会议、参观,推动一般。也可委托老社各带二、三个社。

(四)国家支援。现在财政状况下多投放货币是不行的,昨日研究除尽量发动中农投资,予以适当利息外,决定今年农贷主要用于扶助社。贷款单贷给贫农社员是不行的,笼统地贷给社也不行,决定按社内贫农多少来贷给社。这样贫农在社中发言权就提高了,实际上也是贷给贫农,但债务责任不归在贫农身上。另外粮食,肥料也要先贷给合作社。

国家须在财政、粮食、物质上支持农业生产合作社,供销社、信贷社均须在各方面加以支持。

(五)干部问题,党代会上我们已提出以十万个干部组织工作队搞三年办社工作,今年先拨七万人。对此,中央同意振干部,不同意派工作队。如河北省有大力的,自然可以借用,一般省、专、县三级应尽可能抽出能做群众工作的干部,以生产合作为中心,加上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统一进行。其他工作可放松一下,省、专,县要下本钱调出入来,固定一、二年,下去帮助办社。特别社多的省份,必须下大本钱,要调会掌握政策,又会作群众工作的,不能滥竿充数。

我们也要看社的大小研究一下社长待遇,有个外国同志去年来我国参观时看到我们社长没有待遇,后来他提出意见,认为有劳动,无报酬,是不公平的。社员入社,牲口、土地、农具交给社里,听社指挥,如社长不负责或不可能负责,则大家吃亏,我们社小,社长经验多少不同,其待遇应具体考虑。

各地已提意见,增加乡干,中央正在考虑中,拟派下去研究,小平同志亦建议将乡干待遇稍提高一点,区的编制稍缩一点,一部增加到县,每一区抽五,六个干部管社。类此问题不要待遇中央规定,各地可因地制宜。立即抽调干部办社。

(六)工作深入,走群众路线。不作群众工作,光靠一般号召,不行。必须深入工作,进行思想发动,个别串连,一个社必须有三,五个积极分子,团结一批人才能巩固。光有政策没有领导核心和积极分子来作为社的中坚人物是不行的。一个工作组至少要有一个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人,其他人可以慢慢的学。工作是坚苦的,开始很难,慢慢就容易了。不要贪快,贪快往往是不成功的,工作不能装在工作队的包袱里,来时带来,去时带走。

来源:《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1986)第2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