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土改经验是好的,可供各地参考,并刊党讯。
1952年5月4日
临夏专区士地改革基本上是健康的,并得到了胜利,这和争取、团结各教派、门宦工作是分不开的,对清真寺、拱北土地处理是稳当、妥善的。地委在土改初期纠正部分同志对“宗教土地是剥削来的,仍需没收分配。”“宗教职业者是寄生阶级”的错误看法,规定:清真寺、拱北土地一般不予征收,其中拥有土地很多,又有本族农民迫切要求分者,经过和教方充分协商,酌量拿出一部分来分配(农民代表和教方签名报告政府批准)。教长、阿訇家庭为地主成份,本人亦应订为宗教职业者,不订地主,并宣布不订教长、阿訇为剥削阶级(对喇嘛教寺院之土地坚决不动)。这个方针是正确的。在这个尺度衡量下,争取西道堂倾向农民方面,低头认罪,支援捐献;争取大拱北献出土地,影响其劳动生产;争取各地教长、阿訇、满拉参加参观土改、学习座谈,利用主麻日宣传土改政策,解除思想顾虑;争取穆扶提教主马希贤拿出家中土地、牲畜及其财产;争取整个“伊斯兰教”拥护与支援农民翻身。
土改初期(还未形成一个群众运动的时侯)许多寺院、拱北,犹豫不决,怀疑“土改是否灭教”。多数教胞内心想分,但受封建约束,而不敢启口,少数本族积极分子主张分配。临夏市大拱北门宦是解决土地问题中最先试办者,该拱北隶属十二处小拱北,分布在汉中、西乡、四川、关中、松潘等地,在临夏有土地884亩(出租和雇人耕种),房屋74间,当家(即教主)马世荣办一处小学,满拉29人。该地回族积极分子主动派有代表和政府、拱北、清真寺方面人士,进行协商,双方申辩理由,政府方面只抱中立调解态度,经两次谈判,清真大寺周维新教长亦积极支持农民,协议达成,拱北献出土地600亩,其余清真寺随后源源献出。
群众运动进入高潮,土改声势浩大,政府有意识团结一批有代表性的教长、阿訇,让其出头露面,把所有的人组织起来学习土改政策,勿让坐冷板凳是有利无害的,因此,一部分宗教职业者了解政策后,思想再不徘徊、打转,慷慨同情农民。临夏县磨川大寺有土地800亩,全部出租,满拉12人,信仰该寺回民约6000余人,法阿訇和学董行动积极,一举主动全部献出土地,遭到一部教民不满,政府因而解劝,献出700亩为宜,并加体贴鼓励表扬,教方群众十分欢喜,影响甚广。随着趋势发展,土地较少清真寺亦纷纷请求献出,政府只有采取诚恳态度,婉言谢绝。极个别地主出身的从事宗教职业而顽固者,在群众运动压力下,看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减少谣言市场,不敢诽谤,任凭运动摆布,成为中立或者孤立者。
康乐穆扶提门宦分布于陕、甘、宁、青等地,约10万左右教胞,教主马希贤19岁,入小学读书(其弟现在中学读书),有土地900余亩(200亩为拱北的),牲畜几十头,房子几百间,林棵两处,家人均住教堂,其家庭与教堂之经济混淆不清,教胞对教主信仰甚高。见面拜叩叩跪、送礼、送钱。土改中教主争取开明,预先即要献出土地700亩,牲口9头,一部分农具,拱北献地200亩(马因是土改委员会委员,甚表开明)。但干部强调马之经济独立与教堂无关,订为地主成份,教堂方面表面不作言语,内心却不如意,甚至唯恐斗争临头,个别教胞为马订为地主成份叹息,后经改订为宗教职业者后,很为高兴,影响甚佳(据反映:教主在教胞中信仰崇高,分得教堂土地的人,还有个别人在暗中拿租子给教堂,因此,订为地主更为不当)。
土改中对宗教未采取敌对态度或者过火行动,处处争取团结协商,70%的教长、阿訇、满拉为农民成份,不少一部在土改中同农民一齐诉了苦,参加农会,参加斗争,分了地,翻了身,因此宗教代表者,思想逐渐倾向于政府与人民,未被外界邪风(阴谋联络暴乱)所动摇。部分宗教职业者重视劳动,一边教学念经,一边参加劳动,大拱北动员劳力15人,自耕土地8石2斗,这对回族宗教职业者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来源: 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部编印《甘肃土地改革文集(党内文件)》,1954年10月 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