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青关于音乐工作的指示   <江青、瞿希贤>   (一九六五年一月十四日,瞿希贤整理)   一九六五年一月十四日下午,江青同志找我去谈话。她说主席在研究音乐问题,她要给主席做些调查研究工作,因此找音乐工作者去谈谈。她说总的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的革命音乐工作,如何标民族之新,立阶级之异。她在下列几个方面发表了意见,做了重要指示。   一、乐器问题:这个问题谈得最多。江青同志说:一九六三年调整乐队,把许多西洋管弦乐队撤消了,混合乐队也把西洋乐器取消了。她曾去问过林彪同志为什么这样作(按:此事未经林彪同志批准),是否在部队可保留一些。据说在部队内空军并不同意,所以空军的管弦乐队没有取消过。地方上并没有得到上级正式通知,但洋的不约而同地下马了。据说这是文化部一位副部长曾做过几次讲话的影响。对于把民族的和外来的截然分开的做法(两个学院,两个剧院),她认为值得研究。她似乎不赞成,我没有听清楚。   她说我们的国家很大,每省保留一个管弦乐队也并无不可,因为我们一个省等于人家一个国。但是否现在就把这些乐队恢复起来,她认为应先很好地调查研究,再慎重地作出决定。她说乐队队员学了多年,是有专能的人,一下子要他们转业很可惜。   谈到民族乐队时,她对改良乐器按西洋管弦乐队编制原则来改的做法表示怀疑。她说这样会不会反而把原来的特色改掉了?她说听说改良的大唢呐长得都可以碰到地板了,觉得很好笑。   她问:到底什么是“民族乐器”?以前中国只有琴(古琴),很多民族乐器原来就是外国传来的。我说:民族乐器比较容易学,比较便宜,对群众自己搞文娱活动是比较方便的。她同意这看法。她又说:现在许多西洋乐器我们本国也可以制造了。我说可能群众有个欣赏习惯问题。她说:有一个吹法国号的音乐学院学生下乡吹洋调,老乡不喜欢。后来吹民歌,老乡就喜欢听了。可见主要不是乐器问题。不习惯的东西多接触后是可以习惯的。她认为一般说来;西洋乐器在技术上比较发展,表现能力较丰富。民族乐器有音准问题,有些音响比较粗糙刺耳,音域较窄。《红灯记》她建议加一段国际歌,京剧团开始不肯加,后来终于加了。但是京剧伴奏乐队演奏国际歌很难听,味道不对头。她说:乐器的发展和经济基础有关。西洋管弦乐队也是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逐渐完善起来的。总的说来乐器是个工具,西洋乐器,民族乐器,做为工具都可以使用。民族乐器还要改良多少年,为什么现成的西洋乐器不用呢?应该外为中用。   她说:关于乐器问题,毛主席五六年怀仁堂讲话中已说得很明确。本来这篇谈话是可以发表的,但是主席很慎重,说还要再做些调查研究。   二、关于戏曲改革:京剧演革命现代戏,许多原有的唱腔不适用了。这次搞《芦荡火种》等剧,有些同志对唱腔设计起了不少好作用。她似乎希望能有更多的专业作曲者(新音乐工作者)参加到这工作中去。   三、关于民族特点:她说少数民族会演加强了民族团结,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民族事实上民族特征已消失,却还非得要人家恢复。海南岛黎族姑娘已不爱穿原有的打褶的裙子,还非得叫人穿。有些做法到底是促进民族团结还是制造民族分裂呢?回民实际上和汉民已没有什么两样了(不吃猪肉除外),还非要他们戴阿訇戴的黑帽子。这是宗教上层人物的服装。(我体会她的意思是:1、民族形式要区别是剥削阶级的还是劳动人民的。2、对国内各民族强调民族特征强调得不适当时,不利于民族融合。)   她提起了《我们走在大路上》《高举革命大旗》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支歌。我说:《无产者》除了较难唱外,民族特点不够鲜明可能是个缺点。自己写时从考虑是国际题材,在语言上强调普遍性多一些。她问:翻译成别国文字好唱吗?我说已翻成英文,估计外国人也能接受的。不过这歌太长了,不易广泛流传。为了对比,我以《俺是个公社的饲养员》为例,我说象这种地方色彩很浓的,要外国人学唱就比较困难。她说:这歌她不喜欢,听说是东北民歌调,恐怕别说外国人了,中国人也不能普遍接受。(我体会:不适当地强调地方色彩会影响普遍性。)   四、关于三化:她说三化(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提法值得研究,这个口号资产阶级也可以提,资产阶级也有自以为革命的一面,虽然它不会去考虑群众化。她说这口号,不知是怎么提出来的,她想和林默涵研究一下,还没有机会谈。   五、关于歌剧和声乐:她认为象《茶花女》那样,“给我喝一杯水”也要唱,那样的歌剧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唱洋歌剧的人,嘴里好象含了个东西,字都听不清楚。   她认为唱得好的人总是“声情并茂”的,当然,这个“情”要说明是革命感情,无产阶级感情。她觉得京戏旦角的唱法,假声不能很好地表达英雄人物感情,应该想办法充实它。河北梆子男演员高音嘶裂,听了很不舒服,应从唱法到唱腔加以改革。她对张映哲的印象,觉得她声音很有力量,好象是受过些西洋发声法训练的。   六、关于交响乐:她认为四个乐章的大交响乐很脱离群众。她的女儿喜欢听交响乐(指西洋古典的),她说:“我拚命把她从交响乐中拉出来。”她说:拜倒于西洋音乐完全是奴才思想,应该创造自己的。她听过《穆桂英挂帅》,不喜欢。据说其中还用了京剧唱腔,但完全听不懂。她说:总要让人听懂才行。   七、关于轻音乐:她说李凌对轻音乐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不要把轻音乐全部否定,其中还有较好的。   八、关于国际音乐活动:从刘诗昆参加国际钢琴比赛说起,她说:我就不明白为什么非得去参加这种比赛?有什么意思?!(这类国际比赛多数是苏联、东欧等国举办的。)   中央音乐学院陈莲上书毛主席,曾建议举行亚非拉音乐节。她说,这是个很好的主意。新兴力量运动会起了很大作用,在音乐上也应该搞亚非拉的活动,这会起很大作用的。(我告诉她曾拟于一九六四年九月举行,后听说未准备好,取消了。我体会:国际音乐活动也应该以我为主,“文章做在亚非拉”,不要跟在修正主义后面转。)    瞿希贤整理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五日   (注:这是根据江青同志谈话整理的纪要。因系事后回忆归纳的,不是江青同志的原话,还可能有听错或理解错的地方,仅供革命同志参考。)   (对京剧、河北梆子某些行当演员的唱法,她认为也需要改革。她表示在所有剧种中,她最喜欢的是京剧和河北梆子。)   (来源:《东方红》第二期 1967年8月出版)   (编辑者:首都红代会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公社)   (地址:北京西城区鲍家街48号,电话:66.7146)   · 来源:   《东方红》第二期 1967年8月出版 编辑者:首都红代会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公社 地址:北京西城区鲍家街48号,电话:66.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