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革命的精神精简企业管理机构   <《人民日报》社论>   要精简企业的机构,必须用革命的精神,采取革命的办法,才能实现;而只要有决心,有实事求是地改进领导的真诚愿望,也就可以找到精简机构和管理人员的良好办法。这是石景山钢铁厂在精简机构方面提供的一个重要经验。   石景山钢铁厂在1954年和1955年曾经进行了精简机构的工作,但是由于当时经验不足,决心不够,办法不多,成绩很小;半年多以来,该厂领导人员下了最大决心,经过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后,提出了斩钉截铁般的精简计划,最近该厂的职工代表大会提出了一个用革命的精神精简管理机构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原有三十一个职能科室合并为二十个,原有十七个车间和股队合并为十个;原有生产管理干部一千九百七十五人减至八百九十六人。精简的原则是加强生产领导。具体做法是:科室人员多减,车间人员少减;管理人员多减,生产技术人员少减。精简下来的干部,分别下放到基层工作或者直接到生产岗位上去。这个工厂现有管理人员占全体职工17.4%,精简以后,占全体职工的8.58%。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10%。这是彻底克服官僚主义、改进生产管理的有力措施,是厂矿企业边整边改中“开花短,结果快”的良好榜样。   生产管理人员在企业职工总数中占多大的比例才算合理,这是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过去,在资本主义私营企业里,有些中小型工厂的管理人员一般只占总人数7%到8%,而我们现在有好多工厂的管理人员一般都占总人数的15%以上,有的甚至占了一半。这对国家的工业化是不利的。近几年来,由于生产建设的需要,有些单位相应地增设和扩大了一些机构,增加了一些管理人员;但是,也有一些机构不是从当前实际需要出发,而是在追求大规模和正规化的目标下扩大起来的。石景山钢铁厂实际需要的管理人员,在今天看来,只要八百九十六人就够了,但是它现在却拥有一千九百七十五人,远远超过了实际需要。在这里,有些可设可不设的机构设立了,有些可分可不分的单位分开了,原来一个技术科可以办的事情分给若干专业机构去办了,原来属于远景规划范围的项目也跨大步子实现了。于是,机构庞杂,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的现象就严重起来,忙闲不均的现象也跟着出现。接着,干部思想问题和互相扯皮的事情也多起来,解决问题的大大小小会议也就随着而来了。这样,许多领导人员就沉没在表报中、会议中、文件中,不能及时了解下情,滋长了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这种现象在其他厂矿企业中也有,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革除机构庞杂的病害,是企业整风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为什么年年精简机构,而企业里人员过多的问题长期以来却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呢?   因为缺乏决心而又经验不足,许多企业的机构一直在波浪式地发展,今天减少了一些人员,明天又增加了一些人员。同时,企业的领导人员也缺乏勤俭办企业的思想。他们编制预算和制订成本计划的时候,不是从企业的各个方面打主意,没有仔细地估算每个人的工作量,没有把成本计划降到最低限度,而是尽量想办法在人力物力上留一些机动余地,从而向上级讨价还价。他们成天讲经济核算,偏偏在这个方面不进行经济核算。他们明明知道每增加一个非生产人员就是意味着生产成本的提高,但是,他们总是以为人多好办事,总以为“留一点机动人员可以抄抄写写”,“留一点机动力量可以应付中心工作”。这种不计成本的做法,就使管理费用大大增加。据石景山钢铁厂今年上半年平均工资和生活福利费用的支出数额来计算,每增加一名干部,国家每年平均要增加支出一千二百多元。如果以这个厂多余的管理干部一千零七十九人计算,国家每年就要多支出一百三十多万元。把这一笔支出节省下来不是很好吗?   企业人员过多的现象所以长期没有克服,也由于领导方面没有采取革命的办法,打破一切顾虑,把问题摆出来,交给群众讨论,以致广大职工群众对机构庞杂的现象虽然很不满意,也无能为力,譬如石景山钢铁厂的生产技术监督科拥有一百六十个监督员,负责产品质量的监督工作。事实上他们的工作完全重复别人的劳动,工人对此有很多意见。领导方面虽然也知道这种情况,却没有动员群众讨论解决的办法,把上级的方针和群众的意见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想出办法,坚持下去。因此,过去每次精简机构,都没有把非生产人员变做生产人员,形式上算是精简了,实际上并没有精简或者精简很少。   当然,企业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多并且较长时期减不下来,这种现象同上级业务部门强调垂直系统、上下对口的做法也有很大的关系。常常上级有个处,下级也得有个科,否则,就说是不重视这部分工作。加上国家对于编制管理还没有统一的机构,客观上使机构的发展缺少应有的约束。然而,不管过去有多少原因,根据石景山钢铁厂的经验,只要领导人员树立了勤俭办企业的思想,真正下了决心,采取革命的办法,冲破一切清规戒律,坚持群众路线,坚决地把多余的人员放到生产基层去,那么,企业的机构和编制就能够精简。   应当说明:石景山钢铁厂采取革命的精神,用坚决的行动来整顿管理机构,这不但不会削弱对生产的领导,反倒会进一步加强对生产的领导。曾经有人怀疑现在的精简方案。他们问:这样做会不会破坏了科室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而削弱了对生产的领导呢?回答是不会的。因为精简了机构以后,对生产的指挥将更加统一,管理将更加集中,领导将更加深入和具体。同时,现有干部积累了几年的经验,技术管理水平普遍有了提高,生产中的正常秩序已经在基本上树立起来了。情形是令人乐观的。石景山钢铁厂的同志们充满了信心,他们提出了今后努力的两个目标:一是多出钢多出铁,做到物美价廉,完成上缴利润;二是要训练出一支精干的工人阶级队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现在,他们正在动手裁并一些机构,废除不必要的公文表报,把绝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从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的泥坑中解放出来,投到直接生产中去,成为创造财富的力量。   石景山钢铁厂精简机构的办法,在其他企业中能不能实行呢?当然能够。目前各种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的情况,一般都偏大偏多。在企业整风运动中,工人群众对机构问题提出了不少的批评和建议。应该把精简机构的问题在干部中进行充分讨论,克服思想上的各种障碍,并且交给群众进行充分的酝酿,展开思想辩论。把精简机构的过程作为思想斗争的过程加以领导。经过这个思想斗争,原来从生产岗位上来的干部就会愉快地回到生产岗位上去,原来没有参加过生产的也就会乐意地到生产中去锻炼。这样,他们就可以学会两套本领,当生产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支援生产;当管理工作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调回管理岗位。这样做的结果,既培养了干部,又精简了编制,对于干部和企业都有很大的好处。   用革命精神精简企业机构,石景山钢铁厂已经做出良好的榜样,一切大小企业以及和石景山钢铁厂情况相同的企业,都应该发动群众,订出办法,坚决地精简机构。我们一定要把工人阶级掌管的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来源:《人民日报》1957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