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两面性   <《文汇报》社论>   当我国正在进行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多数人还存在两面性,这对于推动他们在思想上进行自我改造,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之下,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这种两面性不能不同时反映在这个阶级所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身上。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两面性曾经有过集中的表现,同时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历史变化,也曾经在这个阶级中造成了新的政治分野。在远较民主革命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必然在资产阶级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中引起左、中、右三种势力的重新改组。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党领导坚决拥护的左派和坚决反对的右派只占少数,他们都是一心一意,而占多数的中间分子,则是三心两意,动摇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他们积极的一面是倾向于社会主义和接受共产党领导,消极的一面是基本上没有抛弃资产阶级立场,对旧世界还有所留恋。所谓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两面性,主要是指中间分子而说的。   (在解放后最初几年中,知识界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虽然已经在进行,只是由于当时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尚有其经济基础,因此这种斗争还不深入和突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来以后,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丧失了原有的经济基础,而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也不再有存在的条件和积极作用。这时在知识界中或者坚持社会主义,或者坚持资本主义,在两条道路之间绝无折衷余地,于是两条道路的斗争就成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反右派斗争和整风运动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粉碎右派,还在于教育中间分子同右派划清界限,进一步改造政治立场。)   经过几个月来的反右派斗争和整风运动,知识界中广大的中间分子有了很大变化,当初曾经受右派朦骗,表现了政治立场上不同程度摇摆的人们,在右派被揭露和批驳后,已经清醒过来,开始向左转,有许多人参加了斗争的行列。但另一方面,也还有人对于克服自己在资本主义立场和社会主义立场中间动摇不定的两面性,根本改造自己的政治立场,还抱有各种各样的抵触情绪。   有人说,知识分子靠脑力劳动,不是剥削者,为什么要加“资产阶级”的帽子?按照知识分子的劳动性质来说,他们是在“精神生产”范围内工作着,并不占有生产资料来剥削别人,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常常还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对象。但是,划分知识分子属于哪个社会阶级的,不是按照其劳动性质,而是主要根据其所从事的“精神生产”为哪个阶级服务。在阶级社会中,作为一个阶层而存在的知识分子不能起任何独立的作用,只有在依靠于某一个社会的阶级时才能成为真实的社会力量。我们所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即是指曾与资产阶级结合,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知识分子。只要他们一天不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他们就还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果不老老实实承认这一点,除了妨碍自己的彻底改造外,是不会有其他结果的。   又有人说,自己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或者说自己是在中、小学工作,因此至多只能算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么能够说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呢?知识分子的阶级出身、社会经历、生活条件等对于自己的世界观的形成固然有重大影响,但主要还要看他为哪个阶级服务,他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即使工人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如果不充分进行自我教育,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也可以蜕化而为资产阶级服务,更不必说是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了。而且小资产阶级基于其社会经济地位不稳固而动摇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特性,同社会主义思想也是有抵触的。经过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之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经济基础同样已经丧失,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同样必须彻底改造。   还有人强调思想改造而讳言立场改造,他们只承认还有些资产阶级思想,而不肯承认还没有抛弃资产阶级立场。其实一个人的观点和方法,就是他的阶级立场的具体表现。就目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来说,首先需要改造的是政治立场,就是要毅然抛弃资产阶级立场,坚决转到工人阶级立场来。这种政治立场的改造,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中的根本问题,因为只要立场对了,思想也就容易改造,而思想改造得好,反过来又巩固了立场。思想改造是长期的任务,而改变立场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明明是原来的资产阶级立场还没有改变过来,而就讳言立场改造,又如何能够完成自我改造呢?   (在目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迫切需要通过反右派斗争和整风运动进行思想改造的时候,指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存在两面性,决不是为着打击知识分子,否定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已有的和可能的进一步贡献,而只是为着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阶级地位有着客观的符合于历史的认识,以便在当前全民性的斗争中,掌握自己的命运,努力自我改造和自我教育,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    ---- 原载《文汇报》1957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