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安于中间状态   <《文汇报》社论>   在资产阶级知识界中,多数人是中间派。虽然他们之中大部分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并且经过了几次运动之后,多数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可以接受或者并不反对社会主义,有一小部分人已经成为左派,但是许多人还没有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还在向往于资本主义。当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向社会主义猖狂进攻之时,中间分子受了煽惑和蒙蔽,不少人把右派引为知己和代言人,甚至有人充当了右派的同盟者,右派之敢于发动进攻,正是由于左派在资产阶级知识界中暂时还占少数,而中间派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追随右派。   我们要争取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革命的彻底胜利,不仅要对资产阶级右派进行坚决的政治斗争,直到他们投降为止,而且还要使广大群众在反右派斗争中得到教育。这对于中间分子来说,就是要同右派划清界限,克服政治立场上的动摇性,在思想上进行自我改造,过好社会主义这一关。经过几个月来的反右派斗争,广大的中间分子有了很大变化,右派被揭露之后,他们开始清醒过来,许多人参加了斗争的行列。在反右派反得彻底,对中间分子的团结教育工作做得较好的单位,中间分子向左转得就更快一些,向左转的人数就更多一些。但另一方面,也还有一部分人安于中间状态的现状,不大愿意参加斗争的行列,或虽然参加了,却以“陪客”的姿态出现,对于在斗争中克服自己在政治立场上的动摇性不是采取严肃的态度。   这一部分人首先就不承认自己是中间分子,或则为自己的中间状态巧作辩解。左、中、右的政治分野本来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们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有些人却认为除了右派以外都是拥护党的领导和愿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因此只有左派、右派而无中间派。又有些人把立场上表现的左、中、右同思想上表现的进步、中间、落后等同起来,认为人们思想上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会在长时期内存在,所以在立场上也可以长时期停留于中间状态,不必亟求改变。对于中间分子或大多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两面性,也有些人当成思想范畴,即进步的一面与落后的一面;而不认为是政治范畴,即一面倾向于社会主义,一面留恋于资本主义。因此他们说两面性左、中、右都有,只是程度不等而已。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看法呢?归根结底还是立场问题。如果不坚决抛弃资本主义立场,就会使自己对于自己的阶级地位,缺乏正确的符合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就会使自己对于通过斗争进行自我改造转变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发生抵触情绪。   中间分子在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之后,还必须积极参加到反右派斗争中去,通过阶级斗争教育的锻炼,来逐步克服这种动摇性。事实上,中间分子参加斗争的行列是会有各种各样顾虑和思想障碍的。有些人受右派的煽惑和蒙蔽,也有过错误言行,但不是采取错了就自己承认、主动地自我批评,而是顾虑小辫子抓在人家手中,不敢对右派分子彻底揭发和充分驳斥,在斗争中迟疑徘徊,缩手缩脚。也有人认为自己既非右派,就算已经过关,因而心安理得,无动于衷,对斗争不是积极参加,而是袖手旁观。更多的人在斗争中存在温情主义,觉得有些右派分子原是共事多年,或相交有素,在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时有些撕不破脸皮,硬不起心肠,因而只批驳生人,不批驳熟人,或只揭露作风,不揭露政治,等到右派分子稍作了一些交代,就认为差不多了,应该“适可而止”;而不了解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如果对右派分子稍存温情,就是姑息养奸,养痈贻患,对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是不利的。中间分子参加反右派斗争可能产生的种种顾虑,实质上也是立场问题,是立场动摇性的具体表现;因此必须把参加斗争的过程看作是不断克服动摇性的过程,力求在斗争中改造自己的政治立场。并且在思想教育和批评反省阶段,对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平均主义和民族主义等严重错误观点,彻底进行自我批评,并接受别人的批判。   中间派的两面性,亦即政治立场上的动摇性,应该是一个历史范畴,一个过渡状态。因为要就站到社会主义立场上来,要就仍旧站在资本主义立场上,在两条道路之间断无折衷余地。实际上的中间立场是没有的。还因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以后,原来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已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独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依附的旧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已经灭亡。邓小平同志在“关于整风运动的报告”中指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就是改造自己,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否则就有变成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梁上君子,的危险。”因此,不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坚决抛弃原有的立场,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服务,其他的出路是没有的。中间分子停留在中间状态的现象不能持久。中间分子自己应正视这种情况,力求通过斗争来改造政治立场。在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浪涛中,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间分子不要安于中间状态,要为努力自我改造,逐步转变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而斗争。    ---- 原载《文汇报》1957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