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作协召开座谈会打破文人相轻揭露作协内部矛盾   <泽>   (本报消息)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分会邀请呼和浩特、包头两市的一部分文学工作者,于28日、29日两天举行座谈会,对作协工作提意见,帮助党整风。 ## “草原风寒,春到更迟”   “草原风寒,春到更迟”周戈有感发言。他说,内蒙古比外地沉寂,可喜是放过几炮,但不大胆。内蒙古日报不敢让指名点姓批评。他说,怕伤脸是无必要,希望往下如有人发言尖锐,或提到某某时,报社不要把楞角抹去。他和杨平同志认为,像这样的会,应该有个宣传部长来参加,听听大家的意见。   白沉同志批评分会“作而不协”,认为分会人员编制少是个原因。“人少,还有闲人”,周戈同志插了一句。苗文琦同志接着发言,说剧协分会又要成立,得快调人。韩燕如同志补了一句:“有闲人在,要人是说不过去的。”邓青同志说:分会秘书长、秘书都忙,主席是“花的原野”的编辑,第一副主席——玛拉沁夫同志不是写作就是开会,闲的只有韩燕如同志。   杨平同志和薛焰等同志都替韩燕如同志申诉,批评分会党组领导的宗派情绪。照邓青同志的意思,韩燕如同志是副主席,就按副主席去要求。至于有职无权,他还不知底细。 ## 韩燕如同志倾吐衷肠   韩燕如同志说:玛拉沁夫同志有工作是没问题,主席纳赛音朝克图是“花的原野”的编辑,我连编辑工作也没。这分工是谁批准的?   “党委个别负责同志还以为我已经有职,权当然就有了。事实那是这样?甚至有这种情况发生:尹瘦石同志反映我不作工作,叫列席党组会不参加。等王部长来当面一问,根本没叫我参加过党组会这回事。不,平时也作了些工作,比如人来人往,在汽车上见见。如分会党组真正公正就不会如此!我跟共产党二十四年,不管怎样,不给工作叫告老还乡也是一法!尹瘦石同志何必这样汇报呢?我难受,有愧,难道干革命工作仅只为了吃饭吗?旧社会混饭吃是没法的事,但新社会也能这样吗?分会党组就不按党的原则办事。我编“爬山歌”,人说是为了挣稿费。搞创作挣稿费就是合法的,挖掘整理民间东西就不是。但这又是宪法规定的按劳取酬。这就是只承认自己的劳动,不承认别人的劳动。   “有人说:这里排挤老的,限制小的。到底是谁呀?应该从党组领导的思想深处去检查!毛主席说,老的要带动小的,我无才又是一回事。但怎么带?   “尹瘦石同志管整个文艺界的事,但我们居隔一层墙,如隔千重山。有个同志跟我说:老韩,你要得到作协一句真心话,真不容易。” ## 作协不重正业   李赐等同志一致发问:作协分会自成立后作了些什么?章程倒列了不少,小组就是呼和浩特也没成立。周戈说:作协分会不重正业。章程上虽有培养、团结业余作者一条,但作得不够,甚至没有。作协分会多做些实际工作很有必要。   刘介愚说:作协分会怎能不成衙门?党委宣传部用行政领导,不考虑分会人员编制。人少事多,少数民族作者也有发现的,有不少地方成立创作小组,就是没人管。下面写了十四、五万字的也有,就是没人管。   郭静同志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已经提出来很久了,本区有的问题也争论过,但往往不了了之。当陈其通等同志的文章发表后,内蒙古也有反映,甚至有个别部门的党员领导同志在有的地方也有同感。但没见人谈过。这责任首先归党委宣传部、分会党组的组织,领导工作跟不上去。至于分会一再强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也作得不够,有些业余作者被调到不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作不好,很苦闷,分会就没设法帮助。   照日格巴图与扎拉嘎胡同志希望分会经常组织些作品讨论、文学讲座之类的会,具体关心青年作者,开展文艺批评工作。阿奇尔等同志希望分会多作些团结业余作者的工作。热情些。 ## 个别领导人“不可一世”   与会者对分会副主席玛拉沁夫提出批评。郭静同志感到,玛拉沁夫同志特权思想较突出,对人傲慢无理,大有“不可一世”之慨。阿奇尔同志希望作协分会领导人在作风上、思想上为人表率。他说,玛拉沁夫同志在军区一次报告会上,把文艺批评家说得简直不是东西,未免太武断,太自大了。刘介愚同志说,当创作委员会解散后,安谧同志有些不愿作编辑,玛拉沁夫同志说“安谧觉得他自己能写出些东西来,我更比他有前途”,这是否有个人情绪?韩燕如同志说,玛拉沁夫同志对乌兰巴干的创作不是表示支持鼓舞的态度,背地说,他写出来可要闹笑话,难免有许多不合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东西。 ## 根除“文人相轻”热爱新生力量   荣祥同志说,革命的作家,应该革掉“文人相轻”的坏传统。革不掉这,就容易产生宗派主义、主观主义:“显示自己,扼杀别人”。要文人相亲。分会是内蒙古的自流井,要善于从地下吸收为人看不见的泉水,让自流井不断冒出清凉的水。这样,就要团结、经常帮助、爱护新生力量,才能使美好的花朵成长、开放。如果就是那么几个人,恐怕将来戏唱的就没人看了。初出茅芦就够九斤十四两是不可能的,要热爱已经成熟的作家,对青年作者要多帮助。 ## “草原”难处,要求作协分会解决   会上,人们对“草原”编辑部提了一些意见,希望“草原”培养帮助新生力量,登些长篇,中篇,多幕剧。   邓青同志说:培养就得具体帮助,该发的还得发表,否则是空谈。但“草原”只有六个半编辑(分会秘书长兼主编之故),四十六页的篇幅,怎办?什么都是花,是花就该鼓励,给生长的机会。有些人写长篇时没人帮助,写出来又无处发表,“草原”是否该管?如果登一个大的作品,新生力量又挤到那里?怎办?   还有,“草原”要显示它的特色,民族作家作品要有很大比重。但本区汉族作家也不少,来稿多,只得顺次往下推,推得来不好再向汉族作家约稿。汉族作家的作品是否也该发?怎办? ## 对内蒙古日报的意见   侯广峰同志说:内蒙古日报对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了许多工作,但非常不够。去年刚开始也登了一些争鸣文章,后来听说开过座谈。但我把“西厢记”寄去了以后,被种种理由阻住,一再摇摆,最后被退了回来。他说,党报首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冲,应该表明态度。   郑大海同志说:关于“放”内蒙古日报有点胆怯。这次宣传工作会议文艺小组的消息末尾,还申明有待明辨是非什么的。是否对“放”有抵触思想?   周戈同志同意内蒙古日报在报道中不敢指名点姓,似乎有点胆怯。他希望内蒙古日报召开一次文学工作者会议,听听意见。 ## 迎风户不开,包头没人管   听说别地有“迎风户半开”的,但包头是“迎风户不开”,无人负责。白沉同志在会上说出了包头五百多文艺工作者的心里话。包头市的党代会、人代会,他都写提案要求成立文联,集体的、个人的都写过。嗓子都喊哑了。最近写了一个,据说市委同意了。想叫他兼职,他不同意。听说要给一个外行搞。   去年成立个创作小组,没地址开会。最后一次开会,去包头文化局找地方,人家关着门走了。结果,创作组散了。   包头有人私下说,业余创作像搞地下工作的一样,秘密进行。文化馆有个同志业余写点东西,年终鉴定得很坏。有的机关的人对业余作者说:“你利用业余时间休息休息,或者考虑考虑工作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创作?”   戏曲方面,这次评奖开了个展览会,文化局自己主办,但那些科长、干部连看都不去看。过去“剧目贫乏不能演,整理出来没人管”。现在全放了,也没人管。   中共包头市委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工业建设上,忽略了这一面。李汀同志说,包头市委光说不做。说2月份成立文联,迄今音信杳无。    来源:《内蒙古日报》1957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