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南师范学院教授座谈 对党委制存废意见不一   <南方日报>   本报讯 华南师范学院的老教授们昨日上午继续举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座谈会,教授们着重对改进学校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参加了座谈会。   高等学校中要不要保留党委制呢?教育系副主任杨荣春和物理系主任廖华扬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杨荣春说,他认为就华南师范学院的情况来说是不应该取消党委制的。他说,现在很多人不是不信任党委,而是由于党委在处理事情上犯了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只要去掉“三害”就好了。他认为如果取消了党委制之后,党委书记只出席院务委员会而不领导院务委员会,就会出现民主有余,而集中不足的缺点,使事情难办。他认为要办好师范学院,就要掌握和做好三个环节:第一,加强党委本身的领导,发扬民主,依靠老教师、专家,更要教育党、团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养成吃苦在前、得利在后、向群众学习的优良作风,肃清“三害”。第二,党委要面向教学和科学研究。他说,现在各级领导都参加体力劳动,目的在于联系群众。在师范学院党委来说,参加体力劳动就不是种种菜,修修运动场,应该到教研组、课堂、图书馆中去,了解一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否则,连课堂也没有到过而大谈提高教学质量不是很可笑吗?同时还应该到教师的家中去,了解教师的生活情况。第三,适当充实设备。图书馆、研究室、实验室等都要大大充实一下。同时,要改善一下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艰苦朴素的作风是要提倡的,但要照顾脑力劳动者的生活特点。最后,他认为党的领导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和魄力,对各项矛盾问题要分清先后缓急逐步解决。他还要求省委首先要改变过去不重视师院的偏向,给师院以必要的支持。这样,省委、党委、教师一起努力,三年后办好师院是可以预期的。   物理系主任廖华扬则主张取消党委制。他说,取消党委制更能体现党在高等学校中的领导。他认为党委制规定了党委有最后决定之权是不妥当的,在高校中应该实行有监督的校长负责制。负责监督的是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的委员是由全校教职员工选举产生,教授委员要占大部分。院长是政府任命的,这就保证了不会脱离党和政府。一切工作计划先由院长提出,交由院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才执行。有关科学研究、教师调职或升职、降职的问题,都将由院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如在院务委员会内有争持不下的意见(这情况是非常少的),那就采用“群众讨论,上级裁决”的方法解决。那时,院长、院务委员会可把不同的意见分别交下去给群众讨论,然后把群众意见集中起来,由领导决定。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体现了民主集中制。这时,党组织就不靠最后决定权来保证党的政策贯彻执行,而是靠深入联系群众,向群众做说服教育的工作。那么“三害”就可以肃清了。   教育系教授陈汉标提出了几项建议:第一、建议党委把高等学校的党委制的规章在校刊上公开说明,以便展开广泛讨论;第二、建议教学人员的编制要按金字塔式配备,即助教最多,其次是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这样配备了足够的辅导力量,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第三,建议在广州科学分院设立教育科学研究部门。第四、建议教研组和系的主任由老教授轮流担任,此外,他对教育系学生的出路和购置图书问题作了建议。   物理系主任廖华扬提出要迅速处理老讲师的升级问题。他说:过去提升的条件强调德才,资历只作参考。然而所谓“德”的标准就是满口马列主义,在运动中能“勇敢”整人;“才”就是以青年小伙子会报上课好不好来衡量。有些讲师1943年起就当了讲师,至今没有提升。   中文系副主任黄轶球说:自从整风开始以后,官僚主义已经整掉一些,如人事工作方面,对一些不合理的级别已经作了调整。但是,官僚主义还存在,好像我系外国文学组要买外国书籍很困难,我们在师院附中找出1,000多本英、美等国的文学作品,半年前就列出书单,向梁副院长报告,请求调来给我们参考,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下文。他批评学院领导的主观主义说:教务处起草的“工作量制度”不合理,一个讲师一个星期要上12节课,教授、副教授上10节课,系主任上7节课,这种高不可攀的制度,使教师积极性发挥不出来,这个制度还规定教授培养助教要按小时计算,这种锱铢计较的作法是可笑的。试问讨论一个学术问题,怎能以小时计算?其次,每次提到教学质量不高时,学院领导便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教师,这是不公道的。他还批评学院尊师运动公式化。为了要尊师,往往生硬地组织七、八个学生到教师家里坐,但是,由于平时没有上他们的课,互不认识,学生们没话可说,教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坐了一会,第二天见面时又若路人。黄轶球说感情是日积月累得来的,尊师爱徒是不能当作政治运动来搞的。   数学系主任叶述武说:党一向是教育党员要走群众路线的,但是为什么有些党员竟筑起墙来呢?我认为这和党员发展太快,水平不高,不合标准有关。因此,中央的方针、政策虽好,但是给那些新党员执行的时候,便筑起墙来。希望党要加强党、团员的教育。   他还批评了中共广东省委对师院关心和支持不够;也批评了省教育厅对师院不单帮助不够,反而扣发中央给师院的经费。    来源:《南方日报》1957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