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周家庄农业社在整风试点中党员群众揭发了农村工作中的许多矛盾   <文英>   新华社保定8日讯 河北省晋县周家庄农业社中共总支委员会在整风试点中,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时,党员、群众对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反映了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矛盾。 ## 第一、在农业生产方面:   一、机耕问题:   1、农业机器化。只化一个环节(耕地),其他环节跟不上,因而不能增产,不能减少劳力的使用,反而增加社里的开支。机耕地和小井浇地矛盾很大。因机耕地需要土地连片,小井水量达不到。为了浇地,社里牲口数量不能减少,所以,社里除开支机耕费外,还要照常饲养牲口。机器耕地粗糙、不平,每次耕后,为了浇水,还必须发动社员去平整地(土搬家),因此机耕以后,用劳力仍不能减少。   2、机耕地和精耕细作有矛盾。按机耕的技术,一茬作物只耕一次,如耕两次便保不住质量;用畜力耕作,一茬作物耕三至四遍,而且耕的细平,风化力强,能充分吸收阳光。机器耕地只管机耕方便,不顾当地农业技术。   3、机耕地和畜力送粪有矛盾。耕后地“轩”(即土很松软的意思),弱牲口送粪拉不进去。   4、用机器播种和节省籽种有矛盾。机播一亩小麦,需籽种二十斤,用旧农具播只用十二、三斤,其它作物也是这样。   5、将来全部机械化后,剩余劳力没有出路,社员们反映:“光讲按劳取酬,机器代人力,我们吃什么呀!”   二、推广农业技术,左右摇摆,朝令夕改;推广优良品种不因地制宜。如去年把山药蛋、白马牙玉米等,推广到这里来,结果减了产。   (三、买小型农业机器容易,买机器零件和修理困难。社员说:该社有十部柴油机,因没零件,互相摘换顶替使用,经常停车。如果修配零件,必须到石家庄工厂去修,而工厂都有自己的生产计划,社里修配排不上队,因修理时间太长耽误生产。社员反映:“想机器、盼机器,机器来了更生气”。) ## 第二、关于统购统销方面的意见:   一、耕畜饲料不够吃,而负担很重。合作化前全村共养耕畜六百一十二头,每头负担耕地三十三亩,合作化后,共饲养耕畜四百一十七头,每头负担耕地四十五点六亩,比合作化前增加了38%。合作化前办初级社时,每头牛每日吃棉籽饼七斤,每个骡马每日吃料五斤十三两;合作化后每头牛每日只供给十三两半,每个骡马供料一斤七两,前后相差很多。   二、缺粮社按实产计算购销不合理,应该按三定产量计算购销。因为缺粮社是按国家种植计划多种了经济作物而造成的。   三、人口消费定量太低,一天一斤粮食不够吃,如一斤小麦一顿就吃了。国家规定先吃自己粮(指社),后吃国家粮,影响山药种植面积,群众怕种多了,光吃山药受不了。山药面积不能扩大,养猪就没有饲料,影响养猪。四斤山药折一斤粮食,折合率低。   四、粮食品种供应有问题,不能调剂着吃。社员反映这样吃着费。另外对调来不习惯吃的品种有意见。如从外地调来的山药蛋,群众不习惯吃,对调来的潮湿粮食不扣潮也有意见。群众说:“玉米湿、高粱潮,不给折秤还叫节约。光节约还不算,另外加上山药蛋。”   五、社员买猪买耕畜,不能随时供应饲料,他们说,上级号召养猪、养牲口,群众也愿意,不供给饲料等于白说。中央通知要社员有一定数量的自留饲料地,但县里规定自留地仍计算购销,这样就等于不叫社员自留地。   六、对粮食分月供应有意见。社员感到“死巴”。他们反映过去卖粮的地方叫“粮点”,只叫人们买不大点。现在叫“粮站”,买粮的人都叫站队。人们拿十斤粮票,只卖给八斤白面,扣二斤麸皮,可是国家卖麸皮时,照旧按一斤收一斤粮票。这样不合理。   七、没有作好粮食供应的户,更有意见,他们说:“见过反、见过乱、见过黄协军(指日本)砸瓦罐,没见过八路军不叫吃饭。”   八、油料供销不合理。“三定”规定缺油社只供食油,不购油料。现在改为如缺粮社种有芝麻,国家也统购一半,缺油数再由其它食油供足。这个办法对国家增加了买卖,对社员增加了麻烦。   九、过去对棉农奖励布票、粮票,现在取消了,棉农缺布穿、缺粮吃。同时,出售棉花也不方便了。过去是分点购棉,现在是集中购棉,影响生产。 ## 第三、物资供应和土副产品收购方面的问题:   一、上级要求增产粮食。但不供应肥料(主要是豆饼和化肥)。国家统购了棉花,也不卖给棉籽饼。   二、社里烧瓦烧砖,用锅驼机,不供应煤炭。国家让农业社加工打棉籽油,不供应原麻,原麻是统购物资,市场上没有,让加工者作难。   三、过去农业社大宗购置生产资料有优待,除按批发价格计算外,还要九点七折扣,现在一律按零售价格,把优待价格全让给供销社,这样不合理。另外,农业社不能直接到产区购置生产资料,必须通过供销社,而供销社又不能满足农业社的要求,这个规定不合理。   四、限制农业社养好耕畜和种畜。如今年春天,该社派人到蒙古海拉尔专区购买耕马和种马(持有省介绍信),海拉尔有关负责人说,农业社不能养那么好的牲口,种马不允许买。社员说,如果农业社不允许买养种畜,怎样去繁殖牲口呢?   五、煤油供应太“死巴”。现在规定“定时、定量”供应。“定时”是每月一次,“定量”是不分春、夏、秋、冬,夜长、夜短,每月供应油的数量不变,影响妇女在天短夜长季节作针线活。   六、国家经济企业部门,对农业社计算太苛薄。如食品公司买猪要空肚,卖肉卖大骨头;农业社给当地油脂公司运棉籽,只计算净重,不计算毛重,使社吃亏。 ## 第四、价格问题:   一、工业品价格高,农产品价格低,如过去一斤棉花能买二盒半哈达门牌香烟,现在一斤棉花只能买到一盒。   二、供销社单纯利润观点浓厚。如买同样大小、质量的苇席,在市场上二元一角,在供销社买二元六角,22.8%的利润。买皮制畜套、皮条等,供销社有20.5%的利润。 ## 第五、其它问题:   如对农村小商小贩没有安排。小学校是官办或“关门”办,很少和基层商量,适龄儿童不能完全入学(周家庄1956年应入学儿童一百二十三名,实收学生四十五名。1957年又增加八周岁儿童五十名,今年计划只招生五十名,不能入学的儿童还是七十八名)。社员要求严格法制。司法机关是民不告,官不究,机械的让群众写诉状(如北捏盘张小胜被孟小振兄弟俩打得头破血流,连去县法院四次,因不会写诉状就不接受此案)。对烈军属实行优待劳动日计算方法不合理等方面,意见也不少。(文英根据省委整风简报整理)    ----来源:1957年6月12日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