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谈民歌、快板的创作   <河南、苏金伞> ## (苏金伞:诗人,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政协常委、人大代表)   本刊复刊以来,每日收到大量的民歌和快板的稿件。这些来稿,有些是从农村里搜集来的,大多是群众的口头创作;有的是作者们自己的作品。从来稿的量来说,可以说明在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中,随着生产积极性的提高,随着经济生活的上升,也激发了农民群众的创作热情;从作品的内容来看,可以看出农民对农业合作化的欢欣鼓舞的情绪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变化;在质量上说,显然可以看出不断地在提高。民歌、快板是群众最易掌握的文艺形式,不管识字不识字都可以运用。民歌、快板也可以说是群众向文学创作进军时所使用的第一件武器。我认为民歌、快板是诗的一种形式,因此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中的一种花。我们要加意对它的养护,使它放出灿烂夺目的光彩来。   目前民歌、快板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大量的来稿及已发表的作品中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种是单纯地模仿或套用民歌的语句,而这些语句不管套用在什么题材上都合适。如:   月奶奶,明晃晃,开开后门洗衣裳,   洗的净,浆的光,打发哥哥把兵当。……   像这样的稿子,编辑部不知收到多少,从前就曾发表过几首,目前仍然不断地拥来。像写这类的稿子,不用化费多少心思,只要把“把兵当”三个字换一换就成。此外如:   小喜鹊,叫喳喳,有个客人到俺家……   这个“客人”,也可以是社长,也可以是生产队长,也可以是隔壁李大娘,把他们说的话稍微改变一一下就可以了。我们学习民歌要学习它的朴素的风格,直截真挚地抒情,表现事物的灵活性,但不是简单的套用或模仿,更不是抄袭。因为既然叫作文学创作,就必须有自己的创造,必须有自己独到之见,即所谓“独出心裁”。作者在即使是最短小的一首歌中,即使只有三四行,也必须说的是自己的话,而不是别人说过的话。   第二种是对于机器或其他劳动工具的说明。这一类的来稿也很多,本刊第三期就曾发表了一篇“锅驼机”:   锅驼机,用处大, 这个机器咋使用?   能榨油,能轧花, 柴油木柴能开动它。   带动磨盘嗡嗡响, 这个东西谁造哩?   天涝用它排水洼。 工人大哥本领大。   此外如说明一件事情的经过或一个场景模样,也可以归入这一类型内。如本刊二期上有一首“农村俱乐部”,就是这样:   门上挂着匾一方, 光荣锦旗挂满墙。   白底红字亮堂堂, 左边放着图书架,   农业社的俱乐部, 右边放着乐器箱,   字儿写得真漂亮。 中间摆着大案子,   打开玻璃门两扇, 收音机在上边放。   打开两边四扇窗, 看图画,看书报,   进去门,抬头望, 又听新闻又听唱。   正中挂着毛主席像。全体社员都爱它,   还有标语彩色画, 俱乐部真是好地方。   以上所举两首快板,第一首只说明了事物的形状、性质、作用,但没说出人们对它的态度,感想,人的活动以及在生活上发生的变化。第二首写的倒很具体,应该说作者有相当的表现本领,把俱乐部许多东西都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形象。一般说来,不能算坏,但作者只写出了这个场景,却没写出它和人的关系。农村出现了俱乐部,在农民生活上自然要引起很大的影响。但作者只用“全体社员都爱它”一句笼统地提了一下,而大部的笔墨却铺叙着俱乐部的陈设。从“陈设上”来刻划自然是比较容易的,但从“人”对俱乐部的感情及生活的影响来刻划就比较难了。这就需要作者多方观察,一直考察到人们的灵魂里去。这样才能写出一首生动的、深刻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来。   第三种是讲道理或说明政策。比如说,高级社的优越性这样一个主题,是应该许多作者大力表现的。农村进入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变革,即在历史上也应该大书特书,在文学作品上自然应该得到充分的反映。可是在民歌、快板中,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是说明高级社怎样比互助组单干好,不是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说明——即所谓通过个别表现一般,而只是从道理上来说明。因此就缺乏感染力。如本刊今年第二本里有一首快板“高级社,力量大”:   高级社, 副业搞的也不差:   力量大, 又造林,又种瓜,   不光粮食打得多, 又喂猪羊又喂鸭。……   (同期还有一首:)   (合作化,力量大, 发水咱就把河挖。)   水旱虫灾都不怕, 如果庄稼生了虫,   天旱咱们把井打, 大家一起把虫杀。   这些道理是不是真的呢?都是千真万确的。高级社确实有这些好处。但是这些道理普通农民都知道,而且都可以说得出。即使不知这些道理的农民,听了后也仅只知道了这些道理,但不能给农民更多的东西,不能在他们的感情上引起波动,因此也就缺乏艺术的力量。   第四种是概念化。这类的例子到处都是,第三本上就有两首现成的例子,一首是“双铧犁”:   双铧犁,真是好, ……   物美价廉又灵巧, 千斤担子肩上挑,   一天犁地十几亩, 开动脑筋把窍门找,   又深又匀不毛草。 厉行节约反浪费,   …… 保证它成本更低质更高。   支援国家工业化, 支援农业大生产,   使社会主义早来到。工农联盟要记牢。……   还有—首,也是第三本上的,题目是“你用斧头我用镰”:   你用斧头我用镰, 工厂农庄手拉手,   你造机器我种田, 工人农民心相连,   我生产的原料运工厂,农民跟着老大哥,   你造的农具我使唤。 一齐建设大乐园。   以上两首,并不是典型,我不过随手拈来两个而已。第一首里大半都是现成的口号,如“支援国家工业化”“厉行节约反浪费”“支援农民大生产,工农联盟要记牢”……等等。但工人在制造双铧犁时思想感情以及把双铧犁送到农民手里时心里怀着什末期望,却丝毫没有说出。这首快板的作者是个工人,而自己又是亲手制造双铧犁的,一定会有更深刻、更亲切的感情在心里蕴藏着,可惜他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只说出些现成的大道理。第二首包括着工农联盟的思想,表现这种思想是非常好的,对工农群众进行工农联盟的教育是十分需要的。但作者只从“工农联盟”这个概念上来敷陈,如“我生产的原料运工厂,你造的农具我使唤”“农民跟着老大哥,一齐建设大乐园”。说的话都很正确,但看不出“工人农民心相连”在那里,因此给人的印象不深。一篇文学作品,内中所包括的意思,不一定在字面上明说出来,而是暗示出来。同期有一首“送花布”也是一个工人写的。字面上虽没有“工农联盟”的字样,但它含藏着工人对农民热爱的感情,“全厂的工人齐拍手,成行的汽车上了路”,工人们的欢送汽车给农民送花布;而花布又是工人精心制作的,织的很美,因此“有的花开引蜂来,有的碎叶翠又绿”。这一首,叫农民看起来,他会受到感动,因此也引起热爱工人的感情,这才是文学作品的力量。我不是说这首快板已经写的很好了,里面的感情还不够强烈。但是比较起来,要比那概念化的作品感人一些。还有同期一首“矿工和农庄庄员”也是工人写的。写农民到煤矿上和工人联欢的情况,写的也比较具体,比较生动,农民到了以后“谈了半天没谈够,太阳偏向该回庄”,临走时工人送农民一车煤,“煤炭一车千斤重,矿工的情意记心上”,都表现出了工人对农民兄弟热烈的依依不舍的感情。这首快板到最后几行也出现了一些概念化的句子,如“工人农民一颗心,兄弟联盟互相帮,手拉着手向前进,要祖国更加繁荣和富强”。其实这几句满可以不要。   以上把本刊最近几期发表过的民歌、快板稿件中所存在着的问题,约略地归纳成几种类型。归纳得还不够全面,除了这几种以外,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只写生活的表面现象,没有更深的发掘,如描写担粪,就把担粪的场面写下来;描写割麦,就把割麦的情景写下来,没有更多的生活联系和劳动热情的抒发。但这种缺点,也存在其他作品中,所以就不再举例了。   由于民歌、快板的来稿存在着以上几个问题,所以阻碍着民歌、快板的质量不能很快提高。因此要求作者及指导群众创作的同志们大力克服这些缺点,把民歌、快板引导到更高的水平上。   那末,民歌、快板向那里去呢?   民歌、快板既然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形式,因此必须具备文学的特点;民歌、快板既然要求是诗,那末,我们就应该以诗来要求它;民歌、快板既然是“百花齐放”中的一种花,就必须争取是花,必须具备花的条件。否则就没有资格参加竞赛。至于一般初学写作者,尤其工农群众,刚刚掌握了这种形式,还不知道文学的特点,对他们不能要求太高,只要能鼓舞起他们的创作兴趣就是好的。目前或许还不能称做花,但是将来一定会开出花来的。不过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一定要随时提高它们。另外,还有一些群众的快板创作,推动了当地的政治或生产运动,我们对这些快板应该表示欢迎,文艺能直接为政治服务,那是文艺最大的功绩。不过这类作品,如果能加强它的艺术性,它的力量就更大。不好的鼓动宣传品,只能使人了解运动的意义,好的鼓动宣传品使人产生行动。而且我也希望指导群众创作的同志,也不要尽从是否推动了运动来着眼。因为单从这个观点来着眼,则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却反映不出来;对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受了限制。单从这个观点来着眼,在运动中也许形成一阵热闹,但过后就完了,也不能使群众的创作持久或丰富起来。   那末,民歌、快板应该怎末办呢?我认为应该反映群众各方面的生活,表现群众的各种感情。反映生活的面要广阔,从劳动生产到家庭生活,到私人生活,到男女爱情都可以写。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写,从具体的事件写——从大事件到小事件。当然,我们的作品,必须以歌颂劳动为主。但如果大家都光写劳动,那也就显得单调。反映重大事件自然是必要的,而且应该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但如果都只反映重大事件,那也会显得单调。写的时候,必须对真实的生活有所感,而不是从空洞的概念出发。比如上面所举例子,同样是写工农联盟的,但从概念出发,就只能写出“我生产的原料运工厂,你造的农具我使唤;农民跟着老大哥,一齐建设大乐园”;从生活出发,从具体事件出发,就会写出“送花布”或“矿工和农庄庄员”那样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比前者就显得比较有力而动人。   作品里必须有强烈的感情。诗的特点,就是用感情来感动人,来影响人。不管是写景,不管是叙事,里面都须有作者的感情,抒情诗就更不用说了。作者是有感而写,读者才会“一赞三叹”而读;作者“无动于衷”,读者自然要打磕睡。   在这里我提出一个要求,或者也可以算是一个口号,就是:写景要迷人,抒情要动人,叙事要吸引人。   艺术作品是人“自愿”阅读的,因此必须建立在“自愿原则”上,“强迫命令”地叫人阅读是办不到的,即使能办到,其效果也可想而知。既然根据人的“自愿”,那就要有力量使人乐于阅读,读者读过这篇作品后,感情上发生一种变化,或者是快感,或者是悲痛,或者是兴奋……   一首民歌或快板也需要具备这种力量。民歌快板也可以写景,也可以叙事,自然更可以抒情,不管怎样,都不要忘记这种要求。   旧民歌的抒情,往往采取直截坦率方式,不像知识分子的迂回曲折,隐晦细致,这也就形成风格的朴素,也就更易打动人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蒋介石匪帮统治中国的时候,连年发动内战,拉夫抓车,人民痛苦万分。群众有一首短短的歌谣,反映了当时的惨状,歌谣全文如下:   去时牛拉车, 车卖啦,   回时车拉牛。 扛着牛铃铛,   牛死啦, 回家啦!   歌谣很短,表面上也没有憎恶国民党的字样,也没有描述国民党匪军怎样虐待赶车农民的情况,但把当时的惨状表现得很充分,表现农民憎恨国民党匪帮的感情也很强烈。   本刊今年第六期有一首“山小虫”(应该是山小雀),最后几句是:   亲娘坟上长棵谷, 后娘坟上长株麻,   过来过去守着哭; 过来过去都想拔!   你看表现的感情多末深沉、强烈!我们看过后,不能不受感动,不能不表示同情。解放以后也产生了许多好的新民歌。四九年长江以南地区解放时,我在报上看到一首歌谣,表现农民的欢呼情况,原文我不记得了,只记得两句:“穿个可脚鞋,睡个直腿觉!”意思是解放军一到,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不再像在国民党在时的灾难重重了,可是表现的方法多末单纯朴素!   农民诗人王老九在题为“想起毛主席”的一首快板诗中,有如下的句子:   梦中想起毛主席, 走路想起毛主席,   半夜三更太阳起。 千斤担子不知累。   种地想起毛主席, 墙上挂着毛主席,   周身上下增力气。 一片红光照屋里。   表现了农民对毛主席的真挚感情,而表现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和劳动,没有一点花腔。这是作者深刻的亲身体会,才能产生这样真实动人的作品。本刊第七本有一首“长马鞭”,作者是李云仓,内容是这样:   长马鞭,缠红缨, 后面的胶轮一阵风,   赶车的人儿多威风, 有心打个响鞭儿,   前面大马得得走, 还怕马儿受了惊。   词句不多,但从这首民歌里,我们可以想像到农业社有很多胶轮大车,排着队运送东西,十分有声势;赶车的人精神旺盛,又很爱惜马。按着高兴的劲儿,真该打几下响鞭,可是打响鞭又怕马受了惊,只好不打了。就在这个片刻矛盾的心情下,把今天农民的精神状态,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这里面有生活也有感情。同期还有一首“我摸杨树得弯腰”:   白杨树,顶天高, 你问我在那里站,   我摸杨树得弯腰, 电线杆上安灯泡。   全文只四句,把电灯工人的自豪感和乐观气派以及对自己工作的热爱都表现出来了。还有第四期上有一首“山南山北一家人”,不知是章建勋搜集来的,还是自己作的,全文是这样:   哥住山南金鸡岭, 翻山越岭人人问。   妹住山北桃花村。 今年成立合作社,   想唱山歌叫哥听, 山南山北一家人,   高山挡住不透音; 朝夕能见情哥面,   想采鲜花送哥看, 心窝话儿听的真。   一个少女纯真的爱情,通过这几行诗很自然地透露出来了。合作社不仅使他们的经济生活、政治地位大大提高,而且也使他们的爱情生活更加大胆和自由。虽然字面上没宣传合作社的好处,但也可以使人对合作社发生好感。   通过以上所举各例,可以看出,有生活、有感情的民歌或小快板多末使人爱。一首作品能否使人爱,就是一个最可靠的艺术标准。   通过以上所举各例,也可以看出民歌、快板另一个特点,即语言口语化,音节自然流动。这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民歌、快板既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又是群众最易掌握的一种形式,我们就不应该忽视。目前群众创作已成为一个热潮,我们的任务是使群众了解文学的特点以及掌握这个特点,使民歌、快板的质量提高一步,把群众的生活丰富多样、光彩夺目地反映出来;我们的要求是又多又好,并从民歌、快板的创作中出现很多群众诗人!    1956.7.16.(《河南文艺》1956年第9本)    来源:《苏金伞右派集团言论与作品》(河南省文学美术工作者联合会,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