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   <文汇报、姚芳藻> ## (《文汇报》短评)   新中国电影事业有了很好的发展。放映单位和观众人数的增加,说明了电影已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有过一些很好的影片,如《白毛女》、《钢铁战士》等,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可是影片的产量不多,以艺术片来说,今年36部,明年预计40部,这个数字虽然有了提高,但还跟不上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不仅如此,问题还在于有一些影片的质量不高。观众对国产影片是有意见的。   本报编辑部经常收到读者的来信来稿,他们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批评。他们指出国产片的题材狭窄,故事雷同,内容公式化、概念化。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   为了了解电影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编辑部分别邀请编剧、导演和观众举行了座谈会,分别访问了一些艺术上有成就的演员,和影片发行公司的同志交换意见,还同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负责同志进行讨论。我们发现:像上海这样一个有6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一直是电影事业比较发达、观众人数又很多的地方,但有些国产片的上座率却十分低落。影片“一件提案”的观众仅6000多人次,上座率只有9%;据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好的影片《土地》,上座率也不过20%;一般国产片的上座率在30%到40%左右;有60%上座率的影片,已经很难得了。上座率的低落,很说明观众的意见。   电影工作者对电影事业的现状,有很多意见。涉及的面比较广,问题也比较复杂。如怎样正确理解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问题;接受“五四”以来进步电影的经验问题;影片以编剧作为“起点”呢,还是以导演作为“起点”的问题;怎样领导电影工作和当前领导工作中的缺点问题;剧本的审查以及对演员的安排等等问题。大家都认为今天的情况必须改变。但是改变的关键在那里呢?   电影是综合性的艺术,是宣传、教育群众的有力武器。要使中国电影能够繁荣发展,让观众能够经常看到好影片,还要经过不断的努力。这中间,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保证电影事业繁荣的关键。因此,我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来发表意见。我们希望电影工作者,包括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师、美术工作者、发行工作者、电影工作的领导同志和观众都来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来源:1956年11月14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