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厚古薄今”在我系的一些表现   <西北大学历史系、彭树智>   “厚古薄今”四字概括了教学和科学研究上的资产阶级路线,它在我系表现不可谓不严重。兹以个人所见,略对昨日诸老师所提者,再加以补充:   1.课程是最大的问题。课程的比重,固然是最明显的,必须加以改变。然而我以为这个比重改变后,并非问题已完全解决。如果“人”不加以改变,即使在课程比重改变之后,仍然达不到“温故而知新”的为现实斗争服务之目的。因此我建议,必须认真在“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两条路线的斗争和辩论中、彻底廓清错误思想。这应该是我们辩论的中心课题。   2.“厚古薄今”是脱离政治、脱离现实斗争的表现,问题不在于“古”不应该学,而在于学它的目的。我系考古教研组和中国古代史教研组的教师们可以检查一下,是否在同学面前过分强调了、而且是不适当地强调了自己的课程。例如二年级考古班对基础课根本不重视,去年考查成绩大多不好。   系上在这方面许多作法也是不恰当。例如,三年级、四年级考古班没有上亚洲史课。不管当时是什么情况,但亚洲史是基础课,这是高等教育部的规定,这样作已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厚古薄今”也表现在轻基础、重专门。   3.我系一些老师言必三代,前施清同志已言之矣,可以调查一下,我系老师经常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人类命运的现实斗争的有几人?   在谈国内外大事感到兴趣的又有几人?   4.我系有些老师要同学钻冷门,这又是厚古薄今一例。钻冷门者,钻脱离革命实践之门也。   5.“好古而不好今”、“通古而不通今”、“迷古而不知今”,都是“厚古薄今”的变形。我系此样人物,不论程度差别如何,确有人在。教学上堆史料,研究上是史料堆,尤其把教学科研和现实斗争隔离起来,已不是今天所需要的了。   6.“偏废”实“厚古薄今”之杰作,试调查一下我系同学中存在的偏废现象,有多少人是例外?   总之,我认为“厚古薄今”是人的问题,学生先生都不同程度存住,因此建议系上抓住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来源:《历史科学中两条道路的斗争(续辑)》,人民出版社,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