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讨论武训和“武训传”的情况   【华东总分社二十日讯】上海文教界初步讨论与批判武训和电影“武训传”中,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很复杂,而且牵涉很广。   有些人认为“武训传”的编导及参加摄制的工作人员“闯了祸”,他们似乎就是“罪魁祸首”。   若干曾经赞扬武训和“武训传”的人士,一看到人民日报对“武训传”的批评,马上作自我检讨,但把人民日报所说的重述一遍,给自己戴上个大帽子,就算“万事大吉”。有些共产党员对这一讨论还采取着淡漠或“事不关己”的自由主义态度,或以为这是文教界的事。少数共产党认为讨论是“小题大做”,别的工作很忙,没有空也没有兴越来讨论这个。另外有些共产党员对讨论有些急躁,希望一下子得到结论。   在文艺界方面,因为问题发生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所以对讨论比较重视。但讨论中,单纯追究责任,批评到编导者的家庭生活问题,甚至把“武训传”的讨论与镇压反革命混淆起来,喻被批评的人是“待审”或“公审”,尽量挑剔影片、文章中的错误的地方,则说是“立功”。在对待以后的创作问题上表现了两种不正确的思想:一种是由於“武训传”错误的严重性,对以后如何进行编导创作,感到彷徨,无所适从;另一种以为“武训传”的错误主要是对我国民族光荣的历史传统认识错了,因此产生“知难而退”的思想,考虑今后的创作如何避免接触中国的历史。此外某些私营制片厂,都说有了“思想负担”,对以后工作失去信心。   但经过这阶段的讨论,上海影剧界有些思想问题已经得到澄清。如昆仑影片公司的演员从讨论中,开始认识到过去对美国影片的技巧和演员表演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而领悟到“艺术服从於政治”这一真理。另一方面感到对祖国的历史认识不够,也明确的认识到:过去受帝国主义及反动统治所形成的民族自卑感,还没有全部肃清。其他单位在讨论中也同样的初步端正了对农民运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错误看法,感到迫切需要加紧学习。在初步讨论中,也开始检查出“武训传”在摄制时即存在许多不正确的想法,如准备把“武训传”拿到美国去和英国人比技巧,以及影片中尽量表现中国民族的落后东西等。   教育界对“武训传”的讨论尚未全面展开,但就目前情况看来,存在的问题实较文艺界更复杂,主要的思想情况是:   第一、不同意人民日报对武训的批判,认为对武训一笔抹煞是不对的,例如:说“从政治上看武训当然有缺点,但从教育上看武训仍有可取之处”,“武训虽不是革命的洪秀全,但也不是反革命的曾国藩,因此不能把他当敌人看待”,“武训不懂马列主义,加上农民的狭隘,因此不能对他要求过高”。   第二、在讨论“武训传”中,引起了关於解放以前知识分子在反动统治下办学校或做教师的评价问题。有的教师说:“如果武训不足为训,在封建社会中办学校有反动之嫌,那么我们过去办学校教书不也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了吗?那么我们也就是反动吗?”   第三、对武训的讨论和批判必然要牵涉到陶行知,连带很可能要牵涉到教育思想问题,所以“武训传”在教育界进一步展开讨论时,必须准备把问题发展到教育思想上去的情况,如端正对教育本质的错误认识,和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什么等问题。   在所有思想问题中,最容易迷惑人的是所谓“武训精神”,及环绕这个中心问题所产生的问题。诸如:“不管怎样,武训刻苦兴学的精神总是好的,我就坦白地承认不如他”。个别的人甚至说:“如果说‘武训传’麻醉人,我愿意被他麻醉”等等。   此外,有许多单位开始钻到专门讨论武训的成份这一牛角尖里去了,有个别单位甚至花了七小时争论这个问题,得不到结果。   在讨论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对武训真实的历史了解不够。在初步讨论中,已发现有下列几个缺点:   (一)赶任务,急躁。有些单位发出讨论提纲后,限日讨论完毕。没有注意讨论的效果及解决问题的程度。   (二)追责任,整别人,避重就轻。尤其是共产党员干部严肃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和自觉地与错误思想进行斗争的精神较差,多少也影响了讨论的展开。   (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形式主义的讨论一下,总结一下,就认为已经解决了问题。   此间领导上了解与研究以上情况后,已更具体地认识了上海文化界思想的混乱状态。为更好的展开这一讨论,除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外,中共上海市委特於六月六日发出通知,进一步展开讨论。   来源:新华通讯社编《内部参考》1951年6月21日。